在畅销书《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之后,陈志武教授推出了《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如果说《金融的逻辑1》关注的焦点是“富强”,那么,《金融的逻辑2》则把焦点集中于“自由”。面对股市动荡,政府应该救市还是不救?政府应该干预金融市场吗?如何把住政府之手?金融市场是克服民主制度缺陷的一种手段吗?为什么老百姓需要消费品,政府却一直在盖大楼?穷政府,富政府,哪个更有利于民主与法治? 为什么说《21世纪资本论》的药方开错了?为什么“货币战争”之类的阴谋论只能让我们自废武功?
陈志武教授认为:基于自由选择的人生才有幸福可言,而自由的市场与自由的金融,将会提升每个人自由选择的能力。
陈志武,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担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及量化历史研究所所长。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纪录片系列《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他新兴资本市场问题。其著作常被《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远东经济评论》《波士顿环球报》《巴伦周刊》所引用,也常发表于许多香港和大陆的报纸和杂志上。此外,他还是ZebraCapitalManagement三位合伙人之一。
暑期面试某券商研究所的时候,所长问:“你觉得金融是什么?”我想起了陈志武的回答,“金融是价值的跨时间空间的交换”。然后又顺着这句话解释了一下,所长对这个回答似乎还算满意,几天之后拿到了暑期实习offer(然后十动然拒没有去)。 价值的跨时间空间交换是怎么使人活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本书是1的延伸,和一比起来少了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更多是讲金融各方面的作用以及建议市场化配置。然后从各方面找例证。但是陈教授可能在美国呆久了,并不知道其他国家以及中国的情况和国情。在传统文化和国企运作国情这方面写的很多有偏差。美国的金融发达是基于国际结算货...
很喜欢陈教授对贫富差距变化的解读: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除了运输、互联网和技术为全球化提供了基础,在中国,还有三大主要原因:国有资产的垄断地位,各行各业的行政审批和征税缺乏制约和透明。
评分为了证明金融是“可以改变中国”的好工具,陈教授从文化、经济、制度、历史、学术各领域抽取弹药,看上去逻辑完整也很有说服力,这也是畅销书一般的写法。可是如果文化理解、制度研究都出现了错误怎么办?“战争所依赖的是强盗逻辑、暴力逻辑、炮舰逻辑,而金融市场靠的是真本事,靠的是自由选择的逻辑”——听起来似乎有道理,细想不就是疯人疯语?该书的真实价值是:金融乌托邦的深入描述。且不管这个描述对还是错,它依然是被需要的,如陈教授所言,它“不只是一组经济工具,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分析框架,它背后的逻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全新视角。”
评分有点零散,读起来点到为止、似懂非懂的感觉
评分感觉第二本比第一本差多了,干货很少,全书都满是“国企要改革还于民、政策要放开、看看美国多好快去学”的论调,更像洗脑的东西。而且逻辑很差强人意,老是那明清时期的东西来对比,这有什么可对比的,拿来说明一下情况是可以的,拿来做例证就差了。不由得想起,他已经是美国人……
评分没多少干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