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拟定的关于唐诗研究的写作计划,后由于他的突然离世,致使这一任务并没有完成。1948年,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编辑的《闻一多全集》,首次以《唐诗杂论》为题,收入《类书与诗》《宫体诗的自赎》等九篇文字。其内容涉及唐诗多个方面,并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成就进行了独到深刻的评析。
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从字面上来看,是关于唐诗的漫无中心、涉及面广的议论。这本书有八篇独立的文章,读来感觉漫无中心,彼此之间相对独立,但细来一想,又不无联系。朱自清先生为此书题的序中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
评分“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的身上,因时期的不同或隐或现。……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
评分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文 / 李倦容 在本书《孟浩然》一篇中,闻一多所引张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原是形容孟浩然,如今看来,用在闻一多身上竟也再合适不过。了解闻一多的人,大概都能认同他的风度仪容,磊落大方,其文采学识亦然;而联想到他的慷慨生平,「凛然如生」四字,...
评分因了约定的见面地在图书馆,于是去了图书馆怎能不借书,我又一贯喜欢看文艺腔浓重的古典类书籍,所以《唐诗杂论》便是其中一本。都是随意选中的,看中作者是闻一多,终归比其他俗流胜出许多倍,于是借来拜读。书里的内容是将作者先前发表在各个杂志报纸上的文章整理集合出来的...
评分闻一多的《唐诗杂论》,对于唐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针对《唐诗杂论》中一些观点的质疑声不断,比如:将孟浩然视作“冲淡”诗风第一人;将唐太宗与隋炀帝相比,彻底否定唐太宗;将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代发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为宫体诗等。很...
过了好久终于沉下来读完了,闻一多先生对于唐诗脉络的把握令我赞叹,相较于市场上火热的诗词解读书籍,本书学术性更强,是本着“做学问”的目的写的。对于具体诗篇的分析是点睛式的,很对我的胃口
评分诗人论诗,元气淋漓,亦有沉潜考据。版本还蛮好的。
评分过了好久终于沉下来读完了,闻一多先生对于唐诗脉络的把握令我赞叹,相较于市场上火热的诗词解读书籍,本书学术性更强,是本着“做学问”的目的写的。对于具体诗篇的分析是点睛式的,很对我的胃口
评分从唐初沿袭六朝之风气,卢骆“新宫体诗”之内在突破,王杨五言律诗之外在建设,沈宋于格律、形式之完成,初唐诗才有了其灵性与基调。李王杜所领的盛唐之音,吐纳出李唐王朝的盛世及内衰。从初步了解唐诗的时候,就认为“李白诗”和“边塞诗”是盛唐的代言人,李白那雄奇奔放不正是王朝海纳百川的磅礴大气吗?“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不正是盛世边疆那民族交融的盛况空前吗?闻一多对于杜甫的褒扬,不只是诗才,还有人格。正如先生一样,为百姓立言,忧心时局,关心社稷。书中有些观点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文字不生硬,好书。
评分大家的观点,受益颇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