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收录的《大先生》是以鲁迅为原型创作的话剧。这是第一次将鲁迅形象搬上话剧舞台的尝试。
李静所写的鲁迅,不是预期之中的历史叙事,也没有示人以耳熟能详的“斗士和导师”面目,而是从鲁迅的临终时刻写起,用意识流结构贯穿起他生前逝后最痛苦、最困惑的心结——那是一个历史夹缝中备受煎熬的形象。
李静的“自白”向我们讲述了她艰难的创作过程,有利于读者鉴别面对历史和现实的诚实。
李静与陈丹青和赵立新的深入访谈,有利于读者理解鲁迅这个让中国人永远爱、永远痛、永远绕不过去的复杂形象。
李静,文学评论家,剧作家。北京日报副刊编辑。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以评论王小波、莫言、木心等作家获得2011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以剧本《大先生》获老舍文学奖优秀戏剧剧本奖。
已出版《捕风记》《必须冒犯观众》等作品。
这个剧本一口气看完,我不懂话剧,但是还是能看得比较爽快。里面的影射很多可以说是明指了,其实很多说的都是常识,但是很多人就是会无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由和对个人的尊重。 这类书我建议大家慢慢看,李静的水平毋庸置疑,这本书许多的暗喻也不一定就那么好懂,比如曾...
评分很大程度上,书写鲁迅的困难在于他与政治的微妙关系至今仍无法触及根本。更困难的是,他在不同的时代里被赋予和遮蔽了太多,很难破除迷雾,寻得真身。而基于此,“探寻他的真实形象”本身是否就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下的文艺创作行为呢?这些问题也许有答案,却不能见诸于世。 鲁...
评分在读《大先生》这本书之前,刚好看了鲁迅的两本书,再之前就是看的萧红的《呼兰河传》,感觉就是一步一步又带到鲁迅这个大题目里了。《大先生》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剧本,后面的作者自白感觉有些多余,但三人谈话和残稿是很有意思的。另外就是看豆瓣评论了,这个就更有趣些。...
评分要描述一个完整的自己,尚且困难。更何况描述另一个人,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被过度诠释,是一个被许多极富堂皇,而又极端圣洁的措辞所“捧杀”的一个人。没错,我们有那种拉近读者和描述者距离的意识流方法。然而这好像还不够,它让情况变得有些真实,愈真实,就愈会从中看出我们...
评分要描述一个完整的自己,尚且困难。更何况描述另一个人,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被过度诠释,是一个被许多极富堂皇,而又极端圣洁的措辞所“捧杀”的一个人。没错,我们有那种拉近读者和描述者距离的意识流方法。然而这好像还不够,它让情况变得有些真实,愈真实,就愈会从中看出我们...
没人觉得她写得很做作么?
评分据某位大先生说,这是建国年以来最好的剧本。
评分但愿鲁迅确能如此。
评分二十年前,开始读鲁迅。在那冷夜里,隐隐有火生。
评分近来越来越没看电影的兴致,如今看了这本书连以后看话剧的兴致都没了。娱乐/精神生活越来越刁钻古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