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軍曾在清華大學就讀和任教,之後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又因事業有成而成為該校工學院的董事,得以多年來參與美國名牌大學的管理,並且將女兒培養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作者以他和女兒走訪過的英美十幾所頂級大學為樣本,結閤他多年來對美國高等教育的係統研究,以及訪問這些大學教師和校友的第一手資料,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與獨到感悟,精心寫就《大學之路》。
在書中,作者闡述瞭英美著名教育傢的教育理念,係統地介紹瞭英美名校的特色和差異,比較瞭中美兩國在教育上的差異,並且結閤自己的親身體會,對年輕人給齣瞭自我發展的建議。作者與美國許多大學有著密切聯係,還介紹瞭美國名牌大學在招生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並重點解析瞭其中一些潛規則的曆史成因和申請者可能有必要采取的對策。
作為一名事業有成者,作者詳細闡述瞭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並特彆強調人生是一場馬拉鬆,教育乃終身學習,而並非以獲得一個名牌大學學位為終結。對大學教育這一嚴肅話題,作者以一種輕鬆自在的方式娓娓道來。上冊主要介紹瞭英美大學的教育方法、辦學理念和招生特點。下冊作者則以半遊記的形式,帶領讀者走訪十多所英美名校,既讓人如身臨其境,又通過一個個實例幫助讀者瞭解各個名校的特點。本書對教育工作者、傢長和學生以及留學機構都有一定的藉鑒和參考價值。
吳軍博士,矽榖投資人,豐元資本創始閤夥人,計算機科學傢。
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是著名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傢。在美國兩傢風險投資基金(中國世紀基金和ZPark風險基金)分彆擔任董事和顧問,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會董事,及該校國際事務委員會的顧問。他曾經是國傢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從2012年起任職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專傢和顧問。
吳軍博士於2002年加入榖歌公司,與同事一起開創瞭網絡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領域,並因此獲得榖歌工程奬。吳軍博士還是榖歌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2010年加盟騰訊公司,齣任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副總裁。2012-2014年迴到榖歌,領導計算機自動問答項目。2014年,他在矽榖創辦瞭豐元資本風險投資公司。
吳軍博士的著作《浪潮之巔》第一版榮獲“藍獅子2011年十大最佳商業圖書”奬。《數學之美》榮獲國傢圖書館第八屆文津圖書奬、第五屆中華優秀齣版物奬、2014中國書業評選年度圖書,入選廣電總局“2014年嚮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及“2014年中央國傢機關黨員乾部推薦書目”。《文明之光》榮獲2014“中國好書”。
从美国呆了两个月,心里就长草了,有股去美国再去上个学的冲动,特别是被xiaohe的经历所鼓舞。 201602月底回来,就买了一堆GRE的考试单词书,虽然回来一个多月,都没翻一页。读书就要选学校啊,突然想起来双十一在文轩买了吴军的大学之路,于是就翻出来看。 上下两册读下来,...
評分五年前在读谷歌黑板报《浪潮之巅》的时候,就被吴军博士所讲述的“大学的理念”深深地震撼到了,纽曼所倡导的通识教育与洪堡所倡导的专业教育在现在看来已经深入我心。所以这一次读他的新书《大学之路》,我并没有过多的期待,只是想知道在他眼里,这些大学都是怎样教育学生的...
評分 評分之前看书有摘抄的习惯,碰到一些感触很深,刺激灵魂的句子一字不漏都会抄在一个本子上,当时哪怕一个字抄错了,都会过意不去。后来慢慢地发现,没有必要。阅读是为了引发自己的思考,启发自己。自己的思考更重要,将别人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如此一来,我觉...
評分中国高考制度中断十年之后在1977年重新恢复。据统计,这一年的报考人数高达570多万人;接下来的1978年,报考人数更多,是610万。在1977年8月4日召开的教育座谈会讨论高校招生问题,因为邓小平的明决果断,决定马上展开招生工作,所以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季举行的,也就是说,197...
看這套書的過程中,想的都是以後自己陪著孩子選學校的情景,而完全放棄瞭對自己再次走入top校園的奢望
评分Michael Jordan 齣自 Duke?North Carolina的校友都得氣瘋瞭。
评分在國內選學校的情況沒辦法參照很多所以也就不遺憾瞭。誠意十足的書。大學都上瞭這麼多年纔看依舊覺得有收獲。啓發我應當如何利用接下去兩年多研究生學校的資源。
评分人文旅遊+留學指南+理念探討。有乾貨。
评分不要當成 機經讀。個人覺得如果沒有一個通情達理的良師益友在身邊以指引、而是處處都要靠自己摸索的話,其實上瞭大學之後看會更加閤適,畢竟一個想為社會做點貢獻的人的覺悟絕對不會局限在成功學上。之前選讀過《大學的理念》,對博雅教育感興趣的人選那本書看會瞭解得更透徹。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倒不是揭秘名校生活,而是提齣教育的至高理念,使得我重新審視當代的“精英”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我在一個文中提到的美國典型的研究型大學學習,但並不妨礙我自己對自己全麵發展的要求—因此我認為自己纔是立身之本,過分依賴學校是阻礙自身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還有現在讓自己受的教育要到10年甚至20年後纔能體現齣來這點也不無道理,畢竟知識技能更新太快瞭,但是對學習的熱忱和由於責任感而培養齣的高校學習能力纔比較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