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在本书开篇即坦承其所作是批评而非评论,“批评所探寻的是艺术作品的真理内涵”,他试图揭示隐藏于作为实在内涵的歌德作品中的意义之维。在他看来,开启了古典主义潮流,它试图弄清的并不是伦理的和历史的,而是神话的及语文学的问题。它所思索的不是生成中的意念,而是已成形的、蕴含着生命与语言的内涵。这些丰富而复杂的层面,在歌德晚期作品尤为突出。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合力>》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书信。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雅明真是粗暴哲学所做的一个细腻转身。纤毫毕现,又混沌有力。这是思想者很难达到的一种清晰与一种融合。当然这不是说他的高度
评分本雅明作品系列第五发
评分难解Orz
评分大部分读起来仍然非常吃力,不过能从中接受一些提示仍然感到兴奋,歌德…深不可测…(接下来的工作:亲和力、浮士德第二卷还要再读一遍,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西东合集的补充,还有…还有…康…康德的三大批判,再回来重读一遍大概能更多把握这本书…)
评分本雅明作品系列第五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