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学术史研究

歌德学术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叶隽
出品人:
页数:3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5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26382
丛书系列: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
图书标签:
  • 歌德
  • 思想
  • 德国
  • 历史
  • autGoethe
  • *南京·译林出版社*
  • 文学研究
  • 思想史
  • 歌德
  • 学术史
  • 研究
  • 文学
  • 思想
  • 哲学
  • 德国
  • 人文
  • 历史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歌德学术史研究》以时间为序、问题为线,从歌德学研究入手做直面历史的知识考古与智性发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记录众多学者、大家以生命和智慧构建的知识系统和范式体系。它以梳理德国学术内部的学术史脉络为背景,探讨歌德学迁变过程中的若干重大研究范式变形,在德国思想史、学术史的双重视域中理解歌德学研究的意义。著作还梳理了中国的歌德学学术史研究成果,强调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对话意识和跨学科意识。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1989年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文学、文艺学。著有《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作品”)、《拉美当代小说流派》(青年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博尔赫斯》、《堂吉诃德的长矛》、《游心集》、《亲爱的母语》等十余部作品,并参与了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20 世纪外国文学史》。

作者简介

叶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歌德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学术兴趣现集中于德国古典文学、知识史与侨易学等。著有《德国学理论初探》、《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史诗气象与自由彷徨——席勒戏剧的思想史意义》、《歌德思想之形成——经典文本体现的古典和谐》、《另一种西学》等。主编有“中德文化丛书”、“留学史丛书”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歌德学在德国语境之形成及其学术机构化历程:兼及“歌德学”的世界扩张
第二节:接受史与学术史之区分——学术史研究的思想史视阈拓展
第三节:基本思路、已有基础和研究预期:“歌德学”之研究的世界眼光与本土问题
第二章:“歌德学”的预备阶段:同代人的批评与19世纪中期的接受史
第一节:古典同仁的阐释:以席勒为例
第二节:浪漫思脉的歌德批评:以施莱格尔为中心
第三节:启蒙思脉的阐释:以黑格尔为中心
第三章:19世纪后期“歌德学”的建立
第一节:歌德学概念的溯源及其学术建制内生成
第二节:自然科学范式与实证主义研究——谢勒尔《歌德学》的学术史意义
第三节:精神科学视阈中的文学史研究——论狄尔泰《歌德与文学创作的想象》
第四章:20世纪上半期的歌德学
第一节:威廉帝国后期的歌德学:赫克尔、西美尔、宫多尔夫的三分路径
第二节:魏玛共和时代的歌德学: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导向、科尔夫的精神史研究与本雅明的批评家立场
第三节:第三帝国时代的歌德学——彼得逊的亲纳粹立场、埃姆里希的心灵流亡与卡西尔的综合性阐释
第五章:1945—2005:战后六十年的歌德学
第一节:未分裂的德国及其歌德阐释
第二节:东西合集时代的歌德学路径:社会史研究、意识形态批判与接受美学
第三节:共和国的精神象征:1990年后统一德国的歌德学
第六章:歌德学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第一节:研究范式的迁变:主流、继承与求新
第二节:社会语境的制约:民族、时代与文化
第三节:学者主体与学者素养:学养、见地与通感
第七章:结语
第一节:学术视野中的“专题史脉络”:通论学术如何可能?
第二节:传统的确立与后人的方向——中国歌德学学术史的梳理
第三节:社会科学理论的辨析:东方他者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对话空间”
后记
附录一 重要文献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 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四 专有名词和表达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国内最好的歌德研究。作者有意往严格的学术史上靠,但是其实仍然免不了对一些影响深远的哲学家进行论述。其实我个人更好奇的是歌德的接受史(至少该提点尼采和斯宾格勒吧)。但这本书将歌德置于德国民族主义-历史主义进程、“精神科学-自然科学”学科竞争及日耳曼文学科系学术制度化的中心,可以说是把握到了歌德作为一个学术和文学神话在德国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评分

本想读完Faust之后找点深度解析看看,看这本书似乎是讲对歌德的后世阐释,就入手了。结果领域完全是陌生的学术史,虽然没有实现初衷,但也算开了眼界。先感叹一下!这本书的包装真的漂亮,手感好棒!然后!这么多参考文献!这种阅读量令人佩服!仔细一看,外国文学研究员,却将德国古典哲学信手捏来,讲法兰克福学派也颇有深度,这种宽广的视野不得不令人佩服。虽然只是粗粗一看,却明显感觉到本书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将歌德研究放在德国学术形成和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以特殊见一般,评论客观而具有理解力。作者将德国学术作为现代学术的典范,指出德国学者自觉追求全面的知识谱系结构,呼吁这种整体性应该是现代学者的态度,这一点不能认同再多。

评分

大三當兵時看得,記憶猶新,國內水平最高的歌德研究和歌德學術史研究

评分

本想读完Faust之后找点深度解析看看,看这本书似乎是讲对歌德的后世阐释,就入手了。结果领域完全是陌生的学术史,虽然没有实现初衷,但也算开了眼界。先感叹一下!这本书的包装真的漂亮,手感好棒!然后!这么多参考文献!这种阅读量令人佩服!仔细一看,外国文学研究员,却将德国古典哲学信手捏来,讲法兰克福学派也颇有深度,这种宽广的视野不得不令人佩服。虽然只是粗粗一看,却明显感觉到本书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将歌德研究放在德国学术形成和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以特殊见一般,评论客观而具有理解力。作者将德国学术作为现代学术的典范,指出德国学者自觉追求全面的知识谱系结构,呼吁这种整体性应该是现代学者的态度,这一点不能认同再多。

评分

没有好好用原始文献,论述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信口开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