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世人公认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书信体小说,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过渡的转型时期,中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建立平等的人与人关系”的强烈愿望,也阐明了作者自身鲜明的立场。
《少年维特的烦恼》主要讲述一个叫维特的青年的爱情和生活悲剧故事。维特因为偶然的机会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绿蒂,但绿蒂却早已是他人的未婚妻,维特陷入万分苦恼之中。同时,为爱苦恼的维特又与世俗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双重绝望压迫下的维特最终选择了自杀。小说虽然以书信体写成,情节也并不复杂和曲折,但它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宣泄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勇敢地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
第一次读《少年维特的烦恼》应该是在大三一个无聊的午后。从三联买了这本书,在床上看了起来。想不到看完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 感触特别深的,是维特的那种绝望,在社会上的绝望,在工作上的绝望,在感情上的绝望,特别触动当时的心情,因为就快大四了,一切那么的茫然和...
评分《少年维特之烦恼》首次出版于1774年,一经出版就在德国甚至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许多年轻人争相模仿书中维特的打扮,一时间蓝色燕尾服配黄色马甲成了青年中极为流行的服饰,甚至还有人模仿维特的方式吞枪自杀,其风靡程度与二十世纪中后期塞林格《麦田里的...
评分 评分我不想讨论文学上不同流派的演化,在我看来无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亦或其他,都有在文字中直面存在困境的时刻,一种深深的痛楚——存在之痛,在各种作品从各自方向的逼近中,或以喜剧的形式、或以悲剧的形式,或激烈、或平和地被刻画和描摹出来。今天,我选取了本无关联的两部...
评分首先说点题外话。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问世给死气沉沉的欧洲带来一股维特热,年轻人十分推崇维特,学习他的服饰,他的言谈和行径,甚至仿习自杀。上流社会的主教谴责歌德此举无疑是戕害无知的年轻人。对此,歌德的回应是:“世间有些大人物用大笔一挥就把十万人送到战场,其中...
“喷涌的激情宣泄”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亮点。烦恼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每个人似乎都要冲破烦恼才能把自己和这个世界更加融合,但是否能冲破、冲破的时长却是因人而异。
评分少年时期,人总是容易感情用事,将情感倾注在某个吸引自己的异性身上而不能自拔。然而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使你充分发挥自己的精力和能量而不至于陷入其中,维特缺少这样的社会环境,最后带着文艺青年特有的敏感、忧伤、无比浪漫的情怀走向死亡。看到有人说,活下来是苟且,可我仍然坚定地认为活下来才是勇气,就像歌德自己。
评分窃以为《少年维特的烦恼》除了可以从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角度解读外,也可以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维特能够成为弗洛伊德神经症通论里的案例,维特竭力抵抗压抑力比多(性本能,符合快乐原则,在文本里是指想要杀死阿尔伯特,与绿蒂在一起)与自我本能(符合现实原则,绿蒂与阿尔伯特已是夫妻,不能破坏他们婚姻)产生了冲突,随着冲突的增加,维特自我的退行更强,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实性神经症(神经衰弱,抑郁等),使自己走向了灭亡(自杀)。PS:这是很粗略地对《维特》的看法。
评分虽然只是因为欣赏课的关系根据自己的兴趣翻了自己喜欢的一些篇章,但是这已经可以体现歌德的风采了。
评分要说谢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