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主要讲述一个叫维特的青年的爱情和生活悲剧故事。维特因为偶然的机会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绿蒂,但绿蒂却早已是他人的未婚妻,维特陷入万分苦恼之中。同时,为爱苦恼的维特又与世俗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双重绝望压迫下的维特最终选择了自杀。小说虽然以书信体写成,情节也并不复杂和曲折,但它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宣泄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勇敢地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世人公认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书信体小说,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过渡的转型时期,中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建立平等的人与人关系”的强烈愿望,也阐明了作者自身鲜明的立场。
读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果然深刻,他的思想是高贵的,他对于世界的感情真实,倾泄,每个句子都有打动人的,古典式的魔力。 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吸引我们的就是那种朴素,并不复杂,没有太多趴在他们背上的蛤蟆。他们直来直往,与世界没有隔膜。相信理性和真挚...
评分对我来说,歌德首先是也永远是那个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歌德,而非《浮士德》抑或《玛丽恩巴德悲歌》的歌德。 《维特》一书的确切阅读时间已经记得不确了,大约是小学五六年级,又或许是初一的时候,大致就在那年头,十二三岁间。对于当时的阅读状态现在自然是无法忆起了...
评分《少年维特之烦恼》首次出版于1774年,一经出版就在德国甚至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许多年轻人争相模仿书中维特的打扮,一时间蓝色燕尾服配黄色马甲成了青年中极为流行的服饰,甚至还有人模仿维特的方式吞枪自杀,其风靡程度与二十世纪中后期塞林格《麦田里的...
中学必读书目,当时就买了,但因为散文般的文风一直没读完。潘意有所指地提到这本书,虽有感觉到涵义,可也没去读。今天终于读完,心情意外地平复,只是读到“阿尔伯特,阿尔伯特,使我们的天使幸福吧!你要是做到了,上帝都会保佑你啊!”还是感动不已,甚至想拿来当遗言了。
评分看《蒋勋说红楼梦》,多次提到《少年维特的烦恼》,说红楼梦人物们和维特共通的,专属于青春期的情感状态。然后看了维特,不得不像蒋勋一样充满同情的看贾瑞。他们一样。少年时的我,也以为我会永远理解少年的热烈,但是这样的热烈终究是一年一年消失,自己也几乎忘了。歌德和曹雪芹,写它可能都是因为它的珍贵。这样的珍贵,两百年前和两百年后是一样的。
评分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就如同后记所述 这部作品不能称之为阅读它 而是吞噬它
评分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就如同后记所述 这部作品不能称之为阅读它 而是吞噬它
评分名著都是有时代精神的。书信是个很丰富的表达形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