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年,羅馬帝國曆史學傢塔西佗完成著作《日耳曼尼亞誌》。在短短二十來頁的篇幅中,塔西佗將古日耳曼人描述為“高貴的野蠻人”:自由、堅毅、正直、淳樸、忠誠,意在警示日益腐敗的羅馬人。
後黑暗時代來臨,包括塔西佗作品在內的很多古典著作被塵封在陰暗的修道院角落,長達韆餘年。
文藝復興時代的來臨使《日耳曼尼亞誌》得以重見天日。包括馬丁•路德在內的德意誌知識分子將之當作德意誌人比羅馬人更為優秀的鐵證。此後,更多學者不斷挖掘《日耳曼尼亞誌》的“深層含義”,使這一古典學著作逐漸演變為現代德意誌民族形成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極端種族主義興起後,希特勒將之視為純潔日耳曼血統的“聖經”和發動大戰的終極靈感。《日耳曼尼亞誌》終於完成瞭從普通的古典著作嚮“最危險的書”的嬗變。
作者剋裏斯托弗•剋裏布斯不僅以生動筆觸還原瞭《日耳曼尼亞誌》的創作和顛沛故事,還講述瞭第三帝國對此書的狂熱追捧,同時也是對有意誤讀古典文本所帶來的高昂代價的冷靜反思。
《海國圖誌》主編林國基精心撰寫瞭長達8000字的序言,以饗讀者。
(美)剋裏斯托弗•剋裏布斯
2004-2009年任牛津大學講師,2009-2012年任哈佛大學古典學係副教授,2012年至今任斯坦福大學古典學係古典學副教授和德國學教授(禮任)。著有《德意誌的事業》,並參與編纂瞭《古代史學的時間與敘事:從希羅多德到阿庇安的“雙重過去”》。
这是关于日耳曼民族“我们是谁”、“我们何时起源”、“我们如何成长”、“我们将往何处”的阐释,这样的工具和概念框架形成了日耳曼民族的民族性,我们向来喜欢妖魔化民族主义,觉得这是不安和动乱的来源,但民族主义(民族性的成熟)是自治原则和民主原则在西方的根源之一,...
評分当纳粹士兵高举《我的奋斗》横行欧洲,疯狂推进种族主义纯洁血统之时,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精神源泉竟来自《日耳曼尼亚志》?我曾粗略看过此书,不得要领,不曾想这本书竟是史上最危险的书。书买来看了一部分,不觉拍案惊奇。此书绝对有价值,接受史的观念在国内很少为人所知却...
評分克里斯托弗•克里布斯是一位古典学副教授,他用严谨而生动的文献学功夫,写了一《一本最危险的书》。想到“危险的书”,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希特勒《我的奋斗》吗?或是日本的《国民训》?我倒是想起一本书: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1980年12月8日,查普曼坐在马路边安静...
評分 評分簡要講述瞭日耳曼尼亞史這本上古書籍的流傳過程。基本不錶達任何作者觀點。算是考據史?
评分翻譯質量確實不好
评分信息量大 而且讀起來有一點不夠通順 但內容很有趣也很有現實意義
评分記錄瞭德意誌民族主義的發展。一個找不到曆史歸屬感的民族,把一本古羅馬人寫的小冊子當做聖經。volk代錶的土地與血緣,一直左右著德國人,及由此産生多個影響瞭世界的觀念。 書的整體思路仍然是批判納粹和種族主義。不過讓人看到日耳曼種族主義背後更深的曆史脈絡。 翻譯的很拗口,多數情況下不影響理解。
评分起初是被書名吸引,沒想到書的內容更加令人咋舌。一本身在羅馬的羅馬人寫給羅馬人看的書卻被納粹黨人奉為“黃金寶捲”,成為發起種族主義戰爭的靈感之源。說到底,塔西佗的最終目的不是要寫一本最危險的書,書的本身也不危險,隻是讀者使它成為這樣的一本書。這恐怕是對文本的誤讀引起的最可怕的一場災難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