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年,罗马帝国历史学家塔西佗完成著作《日耳曼尼亚志》。在短短二十来页的篇幅中,塔西佗将古日耳曼人描述为“高贵的野蛮人”:自由、坚毅、正直、淳朴、忠诚,意在警示日益腐败的罗马人。
后黑暗时代来临,包括塔西佗作品在内的很多古典著作被尘封在阴暗的修道院角落,长达千余年。
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使《日耳曼尼亚志》得以重见天日。包括马丁•路德在内的德意志知识分子将之当作德意志人比罗马人更为优秀的铁证。此后,更多学者不断挖掘《日耳曼尼亚志》的“深层含义”,使这一古典学著作逐渐演变为现代德意志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极端种族主义兴起后,希特勒将之视为纯洁日耳曼血统的“圣经”和发动大战的终极灵感。《日耳曼尼亚志》终于完成了从普通的古典著作向“最危险的书”的嬗变。
作者克里斯托弗•克里布斯不仅以生动笔触还原了《日耳曼尼亚志》的创作和颠沛故事,还讲述了第三帝国对此书的狂热追捧,同时也是对有意误读古典文本所带来的高昂代价的冷静反思。
《海国图志》主编林国基精心撰写了长达8000字的序言,以飨读者。
(美)克里斯托弗•克里布斯
2004-2009年任牛津大学讲师,2009-2012年任哈佛大学古典学系副教授,2012年至今任斯坦福大学古典学系古典学副教授和德国学教授(礼任)。著有《德意志的事业》,并参与编纂了《古代史学的时间与叙事:从希罗多德到阿庇安的“双重过去”》。
在当当云阅读随便找的一本书。选题相当巧妙,通过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日耳曼尼亚志》从创作到流传的全过程,揭示一部原本无害的典籍是如何在不同时代被各种政治目的利用,最后竟被用来为种族主义背书,给20世纪最恐怖的暴行之一推波助澜,令人不寒而栗。 塔西佗在《日耳曼尼...
评分15世纪人文主义者坎帕诺以塔西佗所著《日耳曼尼亚志》中的描述为基础,写道: “当一个青年男性作为一个成人开始进入社会时,这个青年会得到一面盾和一支矛来学习技艺,回报社群对他的期望;甚至是丈夫带入婚姻的财产中也包含了武器。原因很简单,‘没有武器什么也做不成’”。...
评分当纳粹士兵高举《我的奋斗》横行欧洲之时,有多少人知道这群疯狂的士兵身上竟然有罗马帝国史家塔西佗的影子。 有“暴君之敌,共和之友”之称的塔西佗于公元1世纪完成《日耳曼尼亚志》,旨在讽刺和告诫日益堕落的罗马人保持淳朴。但很不幸,他的读者充耳不闻,罗马帝国不可避免...
评分15世纪人文主义者坎帕诺以塔西佗所著《日耳曼尼亚志》中的描述为基础,写道: “当一个青年男性作为一个成人开始进入社会时,这个青年会得到一面盾和一支矛来学习技艺,回报社群对他的期望;甚至是丈夫带入婚姻的财产中也包含了武器。原因很简单,‘没有武器什么也做不成’”。...
评分刚看完那篇8000多字的序言,说这是一本“高级古典学八卦”,当时我是信的,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倒觉得除了书名太过惊悚之外,正文部分写得有理有据,很有道理啊,哪里八卦了!
评分一本书的历史,还是一本最危险的书,读起来倒是有意思。
评分观念史
评分最近读的最轻松的一本书......著书、藏书、寻书的行为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的政治目的: 言论自由的比喻、 人文主义的复兴、"正本清源"的寻根, 脱离语境的附会误解成全了选择性地的引用。原著、抄写员、私人图书馆、教宗藏书,堆积在蠕虫和灰尘里的羊皮古籍,联想到了艾柯"玫瑰的名字"里螺旋上升的阁楼里迷宫样的藏书室.另,古希腊人称罗马人为蛮族,而后者认为北方的德意志部落才是babarian,莱特认为是技术和传播信息的媒体的便捷(印刷术)成就了这种优势,书中也提到了在塔西陀年代印刷和书店的廉价与普及.
评分记录了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一个找不到历史归属感的民族,把一本古罗马人写的小册子当做圣经。volk代表的土地与血缘,一直左右着德国人,及由此产生多个影响了世界的观念。 书的整体思路仍然是批判纳粹和种族主义。不过让人看到日耳曼种族主义背后更深的历史脉络。 翻译的很拗口,多数情况下不影响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