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青春漫游的时代

我青春漫游的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出品人:
页数:250
译者:邱振瑞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2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413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三岛由纪夫
  • 日本文学
  • 日本
  • 随笔
  • 散文随笔
  • 文学
  • 传记
  • 2016
  • 青春
  • 成长
  • 旅行
  • 时代
  • 梦想
  • 探索
  • 独立
  • 感悟
  • 奋斗
  • 自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青春漫游的时代》是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讲述自己17 岁至26 岁的青春纪事,书中不仅讲述了作者在学生时代青春萌发时的荒唐行为,而且通过讲述自己在战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二战”末期日本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民众的心理变化。作者还在书中记述了自己如何走上文学之路,以及对一些日本当代作者的评价,如川端康成、太宰治等。三岛由纪夫少年时代由于“二战”末期日本战败而产生的幻灭意识,影响其一生,并最终在其小说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本青春纪事记叙了他幻灭意识产生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三岛由纪夫( 1 9 2 5 — 1 9 7 0 )

原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制作人和演员。作为“二战”后日本国内的著名作家,他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在西方世界也得到了崇高的评价,三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甚至有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代表作有《金阁寺》、《丰饶之海》等。

目录信息

我的思春期 ··· 001
我青春漫游的时代 ··· 071
师生 ··· 133
高原旅馆 ··· 140
以学生身份写了小说 ··· 148
我心向往之 ··· 156
作家与结婚 ··· 165
我的母亲 —— 我的最佳读者 ··· 175
我想要当个艺术摆饰品 ··· 191
小说家的儿子 ··· 199
我的体育经验 ··· 206
我的遗书 ··· 223
令我讨厌的人 ··· 227
男人的美学 ··· 234
雪 ··· 238
陀螺 ··· 243
后记 ··· 24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熟悉三岛由纪夫代表作的读者,恐怕很难想象这个选择剖腹自杀来结束一生的作家,竟然会写出这样的一部作品。 到底那个写出华美、壮丽,崇尚死亡之美的三岛由纪夫是真实的他,还是那个怯懦、自卑、胆小、甚至有些不合年龄的纯真的少年才是真实的三岛由纪夫?三十岁之后,三岛选...  

评分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三岛由纪夫在《我青春漫游的时代》中感慨他从十七岁到二十六岁的十年间,没有参加过战争,也没有当过流浪汉。他只是在内心经历着一个年轻人对文学、对自我的追逐与寻找,一路坎坷,一路昂扬。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1925年出生于日本东...  

评分

三岛由纪夫说:“在文学创作上(日本很多艺能界人士都是如此),有时肉体衰老之后,反而有助于艺术青春的绽放。二十几岁的我,无论如何就是无法描写青年的心境,如今我快四十岁了,却可以说已来到能够描写青春生命的年龄了。”这本书是三岛思索年轻和青春荒谬性的感悟之作,记...  

评分

“日本人与其它东方民族不同,有强烈描写自我的冲动,既写他们的生活琐事,也写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其坦率实在令人惊异。当然,他们并没有和盘托出。没有一个民族会这样作。”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菊与刀》中概括“日本人仍然是喜欢暴露自己的。”若由此为概括,那么三岛...  

评分

关于三岛由纪夫,惭愧并没有细看他的很多作品,也就这些时日看了点《丰饶之海》系列,实在感于文字之美,而且不仅仅是美,其深意也兼备。稍稍悉知他后,总想起他身上的某些刚烈气质,爱在网络深挖些他的资料,把那些久仰的作品列入书单。可能希望在某一天,某个特定的状态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心向往之

评分

不管长大以后变成什么样,婴儿和少年时候总是那么亲切可爱

评分

不是唐月梅译但仍有些不顺畅,想知道三岛的语言是否本就如此,现在只希望能快快学好日语,早日读原作。

评分

既然都下决心写《我的思春期》,竟然没有涉及对男体的崇拜,太让人失望了。而这篇好像要让我们相信,三岛其实跟其他青春少男一样,是崇拜女性的。而我无非就是想知道,三岛是怎么因为圣塞巴斯蒂安,而情不自禁高潮的。《我心向往之》则诚实得多,写出了作者核心的美学观:“我始终认为:艺术的根本在于,使人从平凡的市民生活中获得健全的思想,而且必须彻底地使其觉醒……依我之见,这情况如同若不把现有的东西彻底摧毁,作品便无法获得新生。艺术作品只能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形式来把握生命。只有这种追想与奔向彻底的毁灭完美契合之时,方能完成卓越的艺术作品。”

评分

暴露又遮掩,渴望被瞩目又担心被关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