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lfred给出了答案 一年多前读了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Alfred Adler的作品——《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读罢觉得醍醐灌顶,顿感萦绕了十几年的心结终于找到源头。 Alfred认为,“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
评分很多空话,营养不多,有些时候感觉作者很像圣母。尤其把人生意义简单定义为为他人做贡献,然而却说不出为什么简单地只是为他人服务,为他人服务人生意义是什么。作者认为留给人类后世的遗产都是大部分人认为有意义的并且是为他人做出贡献的作品,所以我们要以为他人做贡献而活...
评分Alfred给出了答案 一年多前读了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Alfred Adler的作品——《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读罢觉得醍醐灌顶,顿感萦绕了十几年的心结终于找到源头。 Alfred认为,“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
评分“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 ——阿德勒 幸福就是能合作 读前问题: 1.剖析:非理性的自卑何以成为可能? 2.如何超越? 解答: 1.根源于“存在主义的焦虑”,在没有发展出足够的合作能力时,因退缩而使得自卑成为可能。 2.合作、常识、理性与责任感。似乎许多家心理学流派...
评分不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个体心理学,他们对个体的发展都持有一个共识:童年时期的社会经验已经决定了个体成年人的行为。我认为这个基本的观点是个体社会心理学的精髓,它指出了个体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和早期社会经验对个体成长的绝对影响力。这个说法让人...
关于个体心理学与成长教育,更适合教育孩子的家长看,培养孩子的社会兴趣和合作意识
评分先读的岸见一郎的《阿德勒的哲学课》才读的阿德勒这本原著,许是读得匆忙,没有读哲学课时那般受鼓舞和启发。
评分好想骂人!没看到原著,至少翻译的这版语录简陋、用词幼稚、中式口号感十足!第一章没看完,只能放弃了。一颗星。//左边的短评是2017.6发的,今年(2018),因为看了《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再次拾起这本书,反而对翻译没太多意见了。对阿尔弗雷多思想有了更多了解,他的思想确实不完美,有很多地方我都不同意,但是他教我们去积极主动地追求幸福,我很喜欢。由一颗星修改为三颗星。
评分瑕不掩瑜
评分被“个体心理学的先驱”书封介绍吸引到,读一半实在受不了了。要是叔本华还活着的话,他能把作者吃了。狭隘的角度,偏激的定义,都什么年代了。讨论“生命的意义”居然如此生硬的去下定义,顺我者有意义,逆我者行尸走肉衣冠禽兽?虽然我不喜欢文艺青年们对“孤独”的过分神经质,作者对孤独的这个角度能把人气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