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分为两辑。第一辑“中国近代史”围绕中华民族能否走出落后的“中古”状态进入“近代化”,能否废除狭隘的“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组织一个“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这一主题,论述自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的中国历史。第二辑“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辑录蒋廷黻自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重要文章,按时间顺序排列,清晰呈现蒋廷黻的历史观形成过程,也反映出他对中国近代化问题的思考路径与后期对抗战问题的个人见解。其中多篇文章在当时引起学界与社会轰动。
蒋廷黻(1895-1965),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先后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被郭廷以誉为中国近代史“开山的人”。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先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处长、驻苏联大使等职,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
在<中国近代史>中,蒋引用了李致其枢臣之一函: "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与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当专设一科取士....” 蒋评之曰:“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
评分看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林则徐为了彰现自己的节气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苟立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佳句只不过也是往脸上贴金的幌子。 正史里以道德标准简单判断忠奸的人们, 其实没有严格的好人坏人区分。所谓坏人只是局限于自身视野和信息闭塞,在错误的时间作出了错误...
评分在读完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激荡的百年史》后,我曾经感叹,中国缺少这样充满着政治智慧的历史著作。在阅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时,方觉得本人有些孤陋寡闻,此书堪称中国版的激荡的百年史。 大凡写史,有从高处着眼,高屋建瓴,看历史大势,理历史脉络,臧否得失;也...
评分这本小书所写的历史并不算长,写到孙中山病逝时就结束了。 对于不了解近代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本。尽管书中很多叙述略显粗略,但依然可见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有些偏向历史唯物主义,有些则偏向领袖决定论。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在...
评分初二时一个同学送的,当时花了一星期看完,对年幼的我的三观冲击很大。不过现在看来,也都是些老调子,毕竟近代史研究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此书的不同章节是蒋氏在不同时期写下的,从中可以窥探出蒋廷黻的心路变化。知识分子自然可以是多变的,但是蒋廷黻变得不巧,变得滑稽。在北洋时期他抨击袁世凯专制,但是对孙中山搞列宁式政党视而不见。等到了西安事变时,他又翼赞袁世凯,并说国家在特殊时局需要一个专制领袖,同理抗战需要蒋介石集中权力来领导,张杨二人扣押袁世凯就像蔡锷反袁一样只会让国家变得混乱。等国府败退台湾后他又开始反思一党专制的危害,宣扬民主。这些观点不能说是错,但是显得蒋先生十分迂腐。人若是像杨度一样在每一次历史转折时都作出正确的“变”令人钦佩,若是像蒋廷黻一样总是事后诸葛亮一样的“变”则显得可悲可笑
评分删节最大?
评分正文部分比港版少了最后一节一页纸的内容,即北伐后蒋介石的作为;附录部分比港版多了六篇文章。
评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奠基作品
评分错漏太多,粗看12页,已经发现不下10处问题。下次买一本其他出版社的对比看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