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尼兹勒,著名的奥地利小说家和剧作家,伍迪艾伦之前格林威治村“愤青”们的榜样,纳粹焚书的第一批受难者;他的日记,被史学家盖伊当做叙事的线索,为我们讲述了中产阶级形成的百年史。
从盖伊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中产阶级从来不是一个统一和自为的阶级,他们分散在各个阶层里,他们之间发生着无数日常的和委琐的利益冲突,他们通常具有政治上的软弱性。所以,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政治胜利,按照社会学家赫希曼的看法,恰好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是微不足道的群体,从来不构成对统治者的威胁,从来只打算通过金钱而不打算通过权力和名声获取满足感。
老板说,做历史就是翻煎饼,一面糊了以后,赶快再翻个面,继续煎。。。。。 正是由于过去我们对所谓的“中产阶级”,尤其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中产阶级”形成了一种刻板的印象,彼得·盖伊才有机会来打破“偏见”。所以,作为整体的“中产阶级”这次被突出强调了其内部差...
评分1879年3月18日早晨,16岁的文科中学学生施尼兹勒正准备上学,他父亲声色俱厉的把他叫住,举着一个红色封面的日记本大发雷霆。35年后,已经是奥地利最负盛名也最具争议性的剧作家施尼兹勒,在自传里回顾那个3月清晨,说:“一本日记被发现了,当然是最新的那本——提及艾米莉(E...
评分 评分 评分《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1815-1914》是美国学者彼得·盖伊在其代表作《布尔乔亚经验:从维多利亚到弗洛伊德》之后,进一步研究维多利亚时代布尔乔亚人文风物的成果。与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这也是一本心理史学的著作,通过分析历史人物与社会群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
了解十九世纪社会文化的绝佳读本,满满的现代中国即视感啊=口=
评分彼得盖伊不怎么靠谱
评分对于了解19世纪的中产阶级文化生活挺有帮助的,Gay的文笔轻松但不失雍容,挺喜欢的
评分施尼兹勒的日记只是引子,论述中材料来源其实极为复杂,行文组织采用好看的小说式笔法。主要试图勾勒还原的还是维多利亚时代布尔乔亚变化中的复杂暧昧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心灵史(家庭观、侵略性、全体焦虑、世俗化、魅化和作为折中的泛灵论、工作福音、趣味、私人空间)。写作难点应该是在对“布尔乔亚”同和异尺度的把握上。
评分具有一部伟大作品的特质:深沉、自信、从容,知识点非常密集,极具开放性,引领读者进入更多饶有趣味的领域。是我最近读完的最着迷的一本书。五星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