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主人公于连个人出生木匠家庭,但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但个人奋斗终因教会内斗惨遭谋害而失败。小说围绕于连的奋斗史,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却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其作品主人公于连已成为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些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红与黑》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而且开创了“心理小说”的先河。至今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司汤达,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写作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散文和游记。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
罗新璋, 浙江上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63年起先后在外文局中国文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译审。作家。著有论文《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编辑《翻译论集》,译著《列那狐的故事》《特利斯当与伊瑟》《红与黑》等。妻子高慧勤是日语翻译家。
爱情与职责 毫无疑问,《红与黑》中最精彩的段落是描写爱情的段落,于连和瑞那夫人,于连和玛娣儿特,还有一段小小的恋情也不应该遗忘——阿梦坦•碧娜。 于连的爱情很奇怪,19岁的于连并没有接触爱情的机会,却使得瑞那夫人爱上了他。于连可以在九句话之内表达对刚见面的阿...
评分 评分“如果于连虽贫穷而生为贵族,那我的爱情就不过是一桩庸俗的蠢举,一桩平淡无奇的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了;我不要这样的爱情,没有丝毫伟大激情的特点,即需要克服的巨大困难和吉凶难料的变故。” 伟大的爱情。——她低低念着这个词,让它从舌尖滚动到心里,熨贴到,胸臆间开始...
评分这故事,也许和年少轻狂没有关系,和爱错人没有关系,和巴结权贵没有关系……一朵年轻之花盛开了,还没来得及在对功利的急躁和对痛苦的克制中平稳下来,他就凋零了。而在凋零之前,他得到了生命的宁静,和爱情的温情。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他踌躅满志的时候,比如得到...
评分书很好,但是这本的翻译不太行
评分罗新璋 的翻译读起来有点费劲
评分2020年2月1日开始阅读 2月10日阅读完毕
评分书很好,但是这本的翻译不太行
评分书很好,但是这本的翻译不太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