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八旗文化
作者:日暮吉延
出品人:
页数:496
译者:黃耀進
出版时间:2017-3-3
价格:NT$52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938447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历史
  • 近代史
  • 日暮吉延
  • 思想史
  • 台版
  • 八旗文化
  • 亞洲
  • 二战史
  • 东京审判
  • 历史
  • 战争罪行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 日本
  • 历史研究
  • 政治
  • 法律
  • 军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打破中國狹隘視角,首次引進日本內部視點

東京審判――史上首次戰爭罪犯審判的全景和真相

.東京審判究竟是「文明的制裁」還是「勝者的報復」?

.同盟國在如何起訴、又如何處置均有歧見,內部有哪些政治盤算?

.為什麼不起訴天皇?二十八名甲級戰犯如何定罪、又為何釋放?

.東京審判和紐倫堡審判有何不同之處?為什麼不實施第二次東京審判?

.靖國神社合祀為何風波不斷?東京審判究竟給日本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華文世界首次引進日本內部論點的東京審判

全面、翔實、冷靜、實證。從東京審判的結構如何確立、同盟國如何起訴、為何不起訴天皇、日本如何因應,到如何撰寫判決、為何未實施第二次東京審判、如何釋放戰犯――尤其是甲級戰犯,以及審判對日本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一一呈現日本這個戰敗國家被審判的全景。

◎這是一場「文明的審判」,還是「勝者的審判」?

在戰後的日本,較之於被審判的當時,屈辱感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加強,對於審判的意見也激烈分化。而伴隨著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感情和道義等糾纏的議題,這兩者已經化為難以和解的「價值對立」。本書的作者又是如何看待審判呢?

◎打破中文世界對東京審判的刻板印象

在中文世界裡,對東京審判似已蓋棺論定,幾乎聽不到異議的聲音或討論的空間,也缺少對東京審判基於「事實」的冷靜且實證的研究,從而一般讀者形成一種刻板和偏見印象,自居正義,把審判、甲級戰犯、懲罰軍國主義者符號化和簡化。也很少深入思考審判究竟為日本帶來了什麼樣的「結果」:民主化和安全保障。

特別推薦

★★本書榮獲三得利學藝獎(思想.歷史部門)★★

★★東京審判研究第一人――「日暮吉延」權威之作★★

★★知名歷史學家保坂正康盛讚:「東京審判過後六十年,『歷史』所殷殷期盼的書終於出現。」★★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日暮吉延

1962年生於東京。1993年立教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屆滿退學。2000年獲得學習院大學博士學位(政治學)。專攻日本政治外交史、國際關係論。2012年起任帝京大學法學部教授,歷任鹿兒島大學教養部助教授、法文學部助教授、教授等職。

著有:《東京審判的國際關係》(木鐸社,2002年)獲吉田茂獎,《東京審判》(講談社現代新書,2008年)獲三得利學藝獎。另合著有《正確解讀東京審判》(文春新書,2008年)等。

譯者簡介

黃耀進

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究員,目前為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候選人,內容力有限公司內容製作總監。譯有《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合譯有《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他們」的日本語: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台灣人的日語》、《半路上》等書。

熊紹惟

國立台北大學財經法律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目前為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譯有山本英史著〈光棍律的成立及其背景――清初秩序形成的過程〉,收錄於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法律史譯評2014年卷》。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如何看待東京審判
1/靖國神社的合祀問題
2/甲級與乙丙級之間
3/「文明的審判」論與「勝者的審判」論
第二章 東京審判的結構是如何誕生的呢?
1/以「凡爾賽的失敗」為鑑
2/美國的主導?同盟國的協調?
3/不起訴天皇與各國的疑惑
第三章 同盟國所起訴者為何?
1/同盟國檢察局的發動
2/被告與起訴事由的確定
3/檢察官方論理
第四章 日本如何因應呢?
1/合作與抵抗
2/辯護方的論據
3/「國家辯護」與「個人辯護」
第五章 如何撰寫判決
1/法官團的分裂
2/法官團的重整以及做出判決
3/如何解讀帕爾判決
第六章 為何未實施第二次東京審判
1/國際審判與後續審判
2/麥克阿瑟的執念
3/審判終結後的轉變
第七章 如何開始釋放戰犯
1/何時、如何辦理
2/《舊金山和約》中的戰犯條款
3/日本恢復獨立後的「重大國內問題」
第八章 為何甲級戰犯獲得釋放
1/展開赦免建議
2/「釋放急進論」的抬頭
3/在東京審判之後
後記
簡稱一覽表
參考文獻
相關年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东京审判最初的立意是以惩戒来防止战争,那可以套用句网络流行俗语:然并卵。审判本身也充满着各种混乱,被告们“国家辩护““个人辩护”的取向不同造成自己互相揭短,而法官们对甲级犯的“反和平罪“是否是事后法也争论不休。对于不起诉天皇这核心而造成的“共谋”难举证,也几无办法。虽说处决了几名,但比较罪行可明确看出,都是因为这几人难于免责各类虐杀而获刑,这使得本是为了追寻一种国际正义的审判沦为了低级的凶杀审判。这种对罪责追究的混乱,和又有些无可奈何的避重就轻,加上之后因冷战因素对战犯们的赦免,美国为防共而尽快缔结《对日和平条约》对战犯判决的朦胧处理,这一切都与后来的战犯爱国论和入祭晋国神社是一脉相承的。个人以为不探究“全民战争责任”是错的,战争的引起绝不是几个人的责任,不深究这点,战争怕永难免

评分

如果东京审判最初的立意是以惩戒来防止战争,那可以套用句网络流行俗语:然并卵。审判本身也充满着各种混乱,被告们“国家辩护““个人辩护”的取向不同造成自己互相揭短,而法官们对甲级犯的“反和平罪“是否是事后法也争论不休。对于不起诉天皇这核心而造成的“共谋”难举证,也几无办法。虽说处决了几名,但比较罪行可明确看出,都是因为这几人难于免责各类虐杀而获刑,这使得本是为了追寻一种国际正义的审判沦为了低级的凶杀审判。这种对罪责追究的混乱,和又有些无可奈何的避重就轻,加上之后因冷战因素对战犯们的赦免,美国为防共而尽快缔结《对日和平条约》对战犯判决的朦胧处理,这一切都与后来的战犯爱国论和入祭晋国神社是一脉相承的。个人以为不探究“全民战争责任”是错的,战争的引起绝不是几个人的责任,不深究这点,战争怕永难免

评分

如果东京审判最初的立意是以惩戒来防止战争,那可以套用句网络流行俗语:然并卵。审判本身也充满着各种混乱,被告们“国家辩护““个人辩护”的取向不同造成自己互相揭短,而法官们对甲级犯的“反和平罪“是否是事后法也争论不休。对于不起诉天皇这核心而造成的“共谋”难举证,也几无办法。虽说处决了几名,但比较罪行可明确看出,都是因为这几人难于免责各类虐杀而获刑,这使得本是为了追寻一种国际正义的审判沦为了低级的凶杀审判。这种对罪责追究的混乱,和又有些无可奈何的避重就轻,加上之后因冷战因素对战犯们的赦免,美国为防共而尽快缔结《对日和平条约》对战犯判决的朦胧处理,这一切都与后来的战犯爱国论和入祭晋国神社是一脉相承的。个人以为不探究“全民战争责任”是错的,战争的引起绝不是几个人的责任,不深究这点,战争怕永难免

评分

如果东京审判最初的立意是以惩戒来防止战争,那可以套用句网络流行俗语:然并卵。审判本身也充满着各种混乱,被告们“国家辩护““个人辩护”的取向不同造成自己互相揭短,而法官们对甲级犯的“反和平罪“是否是事后法也争论不休。对于不起诉天皇这核心而造成的“共谋”难举证,也几无办法。虽说处决了几名,但比较罪行可明确看出,都是因为这几人难于免责各类虐杀而获刑,这使得本是为了追寻一种国际正义的审判沦为了低级的凶杀审判。这种对罪责追究的混乱,和又有些无可奈何的避重就轻,加上之后因冷战因素对战犯们的赦免,美国为防共而尽快缔结《对日和平条约》对战犯判决的朦胧处理,这一切都与后来的战犯爱国论和入祭晋国神社是一脉相承的。个人以为不探究“全民战争责任”是错的,战争的引起绝不是几个人的责任,不深究这点,战争怕永难免

评分

如果东京审判最初的立意是以惩戒来防止战争,那可以套用句网络流行俗语:然并卵。审判本身也充满着各种混乱,被告们“国家辩护““个人辩护”的取向不同造成自己互相揭短,而法官们对甲级犯的“反和平罪“是否是事后法也争论不休。对于不起诉天皇这核心而造成的“共谋”难举证,也几无办法。虽说处决了几名,但比较罪行可明确看出,都是因为这几人难于免责各类虐杀而获刑,这使得本是为了追寻一种国际正义的审判沦为了低级的凶杀审判。这种对罪责追究的混乱,和又有些无可奈何的避重就轻,加上之后因冷战因素对战犯们的赦免,美国为防共而尽快缔结《对日和平条约》对战犯判决的朦胧处理,这一切都与后来的战犯爱国论和入祭晋国神社是一脉相承的。个人以为不探究“全民战争责任”是错的,战争的引起绝不是几个人的责任,不深究这点,战争怕永难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