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缄默的事

我所缄默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辉图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美]阿扎尔•纳菲西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376
译者:张砾
出版时间:2015-8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561198
丛书系列:三辉书系:阿扎尔·纳菲西作品
图书标签:
  • 伊朗
  • 回忆录
  • 传记
  • 女性
  • 社会
  • 阿扎尔纳菲西
  • 历史
  • 人物传记
  • 缄默
  • 秘密
  • 回忆
  • 成长
  • 内心
  • 独白
  • 情感
  • 挣扎
  • 真相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关于家族与国家、政治与文学、反抗与革命、谎言与爱

◎一部精彩的家族回忆录,更是伊朗社会转型时期的缩影

◎波斯金雌狮文学奖、伊丽莎白·安·斯通勇敢女性奖、伊朗百科全书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得主阿扎尔·纳菲西更为私人的伊朗成长录

◎全球畅销书《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姊妹篇回忆录

【内容简介】

在《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

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

缄默有许多不同的形式:独裁政府强制民众保持缄默,偷走他们的记忆,重写他们的历史,将国家认同的身份强加给他们;见证者的缄默是选择忽视或者不说出真相;而受害者的缄默则使他们变成发生在自己身上罪行的共犯。此外,还有我们对自己的沉默,对个人神话的缄默,对加诸现实生活之上的故事的缄默,我们放纵自己沉湎其中。——阿扎尔•纳菲西

【媒体及名人推荐】

一份明证,证实对真相的讲述——从最伟大的文学经典到最私密的家庭往事——是如何使我们有所维系、不复脆弱。

——《奥普拉杂志》

深为触动……对一个家庭的挣扎的动人记录。

——《纽约时报》

一本美丽又感性的书……纳菲西对文化能改变生命和社会的信念,鼓舞人心。她提供了一则扣人心弦、动人肺腑的见证。

——《泰晤士报》

作为精通西方文学的天才的叙事者,纳菲西懂得如何铺排陈述并用语言引诱读者。她的家庭秘密在一场挟带愤怒、屈辱与谎言的洪水里滔滔而至。

——《纽约时报书评》

《我所缄默的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集家庭争执、政治和文学于一体的迷人而危险的世界。从本书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读者完全沉浸其中。

——《金融时报》

这本回忆录的核心是私人故事、紧张的家人关系以及对家庭的向往,所有读者都会从中获得共鸣。

——《出版人周刊》

我们已经读过很多关于在伊朗长大或者逃离那里的回忆录和自传体小说,纳菲西和那些作者不一样。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叙述那些敏感而伤痛的寂静时刻,她笔下的背叛和掠夺,分明是她自己的经历,却能引起每位读者的共鸣。她是一位勇敢的作家和女人。

——邝丽莎(Lisa See)《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作者

一位深具天赋的讲故事者再一次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纽约日报》

熠熠夺目的回忆录……对世界文学经典和反抗压迫的一首热情洋溢的颂词。

——《科克斯书评》

作者简介

阿扎尔•纳菲西(Azar Nafisi)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客座教授、对外政策研究院的对话研究项目负责人。曾在伊朗的德黑兰大学、自由伊斯兰大学以及阿拉美塔巴塔拜大学教授西方文学。1981年因拒戴头巾,被逐出德黑兰大学。1997年,从伊朗到美国。

纳菲西因为《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她所获得的奖项还包括克里斯托弗•戈勃朗基金会国际思想与人文奖、东与阿冯尼•弗雷泽人权奖、伊丽莎白•安•斯通勇敢女性奖、 美国移民法律基金会移民杰出成就奖、俄克拉荷马大学杰出校友奖等。蒙特霍里约克学院、斯腾山大学、戈切尔学院、巴德学院、以及拿撒勒学院等多个高校均向她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

纳菲西的文章广受欢迎,多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以及《新共和》等著名媒体。著作另有:《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以阅读来记忆》《反地域:纳博科夫小说的批评性研究》《比比和绿色的声音》《想象共和国》等。

目录信息

序言
第一部 家族故事
第一章 塞非
第二章 堕落的基因
第三章 学会撒谎
第四章 咖啡时光
第五章 家庭纽带
第六章 圣人
第七章 家人过世
第二部 教与学
第八章 离家
第九章 鲁达贝的故事
第十章 斯考夫斯之家
第十一章 政治和阴谋
第十二章 德黑兰市长
第十三章 革命的预演
第三部 父亲入狱
第十四章 普通罪犯
第十五章 监狱日记
第十六章 职业女性
第十七章 般配
第十八章 那样的女人
第十九章 婚姻生活
第四部 反抗与革命
第二十章 幸福的家庭
第二十一章 游行示威
第二十二章 革命
第二十三章 另一个其他女人
第二十四章 当家再也不是家
第二十五章 阅读和反抗
第二十六章 破碎的梦
第二十七章 父亲的离开
第二十八章 噩耗女神
第二十九章 面对世界
第三十章 最后一支舞
第三十一章 爱的冒险
附录
致谢
建议阅读书目
20世纪伊朗历史纪年表
词汇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30/07/2017 Azar·Nafisi的《我所缄默的事》篇幅不算长,为了不再习惯性阅读中断,爆肝读完。作者的族裔性别使我先入为主判断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书,虽然我此前从未听说过纳菲西的名字,也不知道她的《在德黑兰读洛丽塔》曾常驻nyt的畅销书榜。 书本类似于家族传记,作者作为伊...  

评分

文 采访/罗四鸰 2001年9月11日,纽约。当飞扬的尘埃在世贸大楼双子塔旁落下,一位不知名的妇女从尘埃中走出来,满身疲倦,向守候在那里的记者问:“为什么?” 2015年的《查理周刊》事件和ISIS国的兴起,让这道难题越发变得沉重。 为什么?十多年来,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评分

关于政治、关于她所成长的社会、关于对母亲的矛盾爱恨,她曾对太多事保持缄默。家庭的秘密带给一个女孩的痛苦;文学带给一个年轻女性的强烈感官享受;处于政治动乱国度中的一个家庭为了自由所付出的代价,这些以及其他的各种线索在书中相互交织,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  

评分

文 采访/罗四鸰 2001年9月11日,纽约。当飞扬的尘埃在世贸大楼双子塔旁落下,一位不知名的妇女从尘埃中走出来,满身疲倦,向守候在那里的记者问:“为什么?” 2015年的《查理周刊》事件和ISIS国的兴起,让这道难题越发变得沉重。 为什么?十多年来,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评分

尽管作者声称,《我所缄默的事》写的是一个家庭故事,而那些历史的片段只是与人性交汇处的吉光片羽。然而读过全书,我却觉得书中最大的亮点却正是那些所谓的“吉光片羽”,那些关于历史与政治的部分,以及在大的历史与政治环境下,人性的闪光点。而那些父母究竟谁对谁错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2016年已读093:如果说《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主要呈现伊斯兰革命时期如何在经典作品中追寻真相、如何在令人窒息的现实高墙间凿出间隙,那么这本《我所缄默的事》虽然延续了这一主题,重现了一个国家几十年的动荡,但却更多地将视角放在了时代下个人的恐惧与情感上。它更像是一部隐秘的家族史,那些私密生活中的背叛、被时代裹挟的命运完全可以跨越种族、跨越文化背景,成为很多人共通的记忆。母亲的愤怒、焦虑、对身边之人无休止的折磨,父亲的退让、妥协与逃离,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也都在制造伤害,这种至亲之人的背弃令人心痛又无奈。

评分

国运走过的一段弯路,只是涛涛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漩涡,却卷走了普通百姓命运的一世。

评分

当你天资聪颖,却被生活亏欠,不怨且愿对人敞开心扉是很难的。但若因此耽于想象中的世界,失望愈演愈烈到报复式的待人刻薄,这只会漩涡一样的加剧个人的不幸。要如何立足于即蛮不讲理又残酷无比的世界呢?当仅有的勇气、智慧并不能带离我们走出这噩梦,我们或多或少终将与梦想背道而驰,反抗着也失去着。愿我们今天所努力与承受的,可使后辈免于此难。我们并不需要生来伟大,但却要活得有意义。

评分

国运走过的一段弯路,只是涛涛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漩涡,却卷走了普通百姓命运的一世。

评分

阅读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跨越时间地去感受另外一种文化和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