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

理想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柏拉图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吴松林
出版时间:2015-7-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820685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西方哲学
  • 期待
  • 好书
  • 古希腊
  • 苏格拉底
  • 深刻
  • 柏拉图
  • 理想国
  • 哲学
  • 政治
  • 思想
  • 社会
  • 人性
  • 自由
  • 正义
  • 智慧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作者简介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年)原名Πλτων,英译为Plato。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出生于古希腊雅典贵族家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后师从苏格拉底。他所开创的“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经济学图表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他的著作中,苏格拉底的死亡被称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死亡”,仅次于基督之死。除《苏格拉底之死》(也有译为《苏格拉底的申辩》)外,还有《对话录》、《理想国》等著作。

目录信息

第一卷财产 正义 节制
第二卷个人国家教育
第三卷 教育中的艺术
第四卷财产贫困善德
第五卷婚姻哲学
第六卷政治 哲理
第七卷教育之实在与影响
第八卷四种政治
第九卷正当政治与不正当政治的乐趣
第十卷生活的酬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对话的缘起 这一天,苏格拉底来到了一个港口城市,注意,这里并不是雅典,而是雅典“下面”的一个城市,叫比雷埃夫思港。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不在他的主场作战。为什么他去哪里?因为那里在过一个节日,并且是当地人第一次过这个节日,于是苏格拉底就去看热闹。他带了一个人,...

评分

对话的缘起 这一天,苏格拉底来到了一个港口城市,注意,这里并不是雅典,而是雅典“下面”的一个城市,叫比雷埃夫思港。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不在他的主场作战。为什么他去哪里?因为那里在过一个节日,并且是当地人第一次过这个节日,于是苏格拉底就去看热闹。他带了一个人,...

评分

《理想国》在很多人眼中被视为与主流自由主义学说相对立的“反动学术典型”而加以批判。这些批判者站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价值立场的互应场域中,自然有着可圈可点的正当性。然而作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理想国》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品读,从中可以提炼出很...  

评分

一、简析“洞穴比喻”的含义 如果说《理想国》是一部关于哲学的戏剧,那么以“洞穴比喻”为核心的三大比喻可谓是这部戏剧的高潮和精华所在。 洞穴比喻主要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通过一条长而斜的通道与外界相连,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里,他们头颈和...  

评分

【按语:思想的深刻恢宏之外,《理想国》作为戏剧的优美瑰丽是摘要难以呈现的,这篇对话录如思想之舞蹈,与《法律篇》的沉滞凝重迥然有别,后者更胜在对现实的洞察力。个人深为认同A. E. Taylor的解读,“《理想国》的真正主题不是相互竞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优劣,而是‘正直...  

用户评价

评分

搞不懂为什么不统一用现代熟悉的希腊翻译,荷马翻译成花满是真得太恶心了。 不过理想国相比斐多篇和申辩篇并没有那么强的震撼力,苏格拉底一步步引人入瓮来讨论问题,也要有那些完美的捧哏才行啊。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探讨了那么多,终归还是没走出人的圈子,所以我倾向于认为《申辩篇》更接近苏格拉底的面貌,而理想国不过是柏拉图借苏之口的一场华丽意淫而已,虽然这场意淫让西方哲学讨论了2000年。

评分

第一本哲学入门书。

评分

精华之处直至今日依然有意义,也非常有助于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轨迹。但是诡辩和不当类比的部分没有价值,这也是我一直不喜欢辩论赛的理由,当讨论目的是赢的时候,真理就退居二线了。

评分

17 9.28 理想国所包含的哲学思想被后世无数引用和解读,成为西方哲学建立的基础,对于哲学的定义,使人的思想价值高过其他,也让哲学成为一种重要有价值的学科。

评分

对于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理想国》,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今人的知识视野来考量。诚然,书中很多观点已然“过时”,但书中对于诸多问题的讨论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或者其辩论的最终结论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上的真理性,但对于问题的追问过程,以及其中谈及的各个辩题目标的中间态,仍然具有可辨识的现实意义,毕竟,人性还是相通的,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本质的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