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古籍办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項目“《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整理”的附属产品。围绕“古籍校勘”这一主题,收录多位参与“《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整理”項目专家学者的论作。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主办的“校勘与经典”学术讨论专题论文。第二部分是《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第三部分辑录若干稀见经典校勘文献。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迅速翻过。不过即便是迅速翻阅,也都深有大道多歧之感。池田秀三的文章读了两遍,文章开篇讲的校勘学内只有一定的基本程序,或者仅有规则,而可能缺少所谓“原理”的抽象思辨可以发挥作用的余地,还是比较认同的。最后讲”一边自觉难免主观性,一边志向于客观性,一面抱有读不懂之畏惧,一面努力回溯原初之文本,扬弃这两种矛盾就是校勘学的本质。“说得相当透彻了。又野间文史对校勘对象的界定也有启发。“阮元似乎不太介意‘恢复何种原本’这个体例上的问题”,“阮校是对十三经‘经’‘传’‘注’‘疏’的整体性校勘记,原来难以统一体例。“(140页)
评分迅速翻过。不过即便是迅速翻阅,也都深有大道多歧之感。池田秀三的文章读了两遍,文章开篇讲的校勘学内只有一定的基本程序,或者仅有规则,而可能缺少所谓“原理”的抽象思辨可以发挥作用的余地,还是比较认同的。最后讲”一边自觉难免主观性,一边志向于客观性,一面抱有读不懂之畏惧,一面努力回溯原初之文本,扬弃这两种矛盾就是校勘学的本质。“说得相当透彻了。又野间文史对校勘对象的界定也有启发。“阮元似乎不太介意‘恢复何种原本’这个体例上的问题”,“阮校是对十三经‘经’‘传’‘注’‘疏’的整体性校勘记,原来难以统一体例。“(140页)
评分一、五、九、十、十四、十五较好。二的理论意识好,校勘观点暂难认同。十一的观点很好,但和校勘学结合时出现了问题
评分迅速翻过。不过即便是迅速翻阅,也都深有大道多歧之感。池田秀三的文章读了两遍,文章开篇讲的校勘学内只有一定的基本程序,或者仅有规则,而可能缺少所谓“原理”的抽象思辨可以发挥作用的余地,还是比较认同的。最后讲”一边自觉难免主观性,一边志向于客观性,一面抱有读不懂之畏惧,一面努力回溯原初之文本,扬弃这两种矛盾就是校勘学的本质。“说得相当透彻了。又野间文史对校勘对象的界定也有启发。“阮元似乎不太介意‘恢复何种原本’这个体例上的问题”,“阮校是对十三经‘经’‘传’‘注’‘疏’的整体性校勘记,原来难以统一体例。“(140页)
评分梳理十三经版本~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