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作者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书中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将资本主义综合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学位、博士(1964)。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黄仁宇说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Maurice Ashley),研究克伦威尔的权威,年轻时曾著《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对克氏全无好话,公私行止一无是处。20年后又著《克伦威尔之伟大》,坦白前书乃在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阴影下写成,把憎恨独裁的心情推及到历史人物。由此,黄仁宇告诫我...
评分 评分黄仁宇论述荷兰如何在十七世纪成为世界霸主时说:“从事买空卖空等高风险业务的人一开始被人以道德理由诟病,但是行之百年后被发现有其社会功能,即投机商把吸收大幅盈亏的风险做为专业,让市场尽快回归平衡,让其它人更好从事平稳的生产经营”。虽然我们今天也有了期货和保险...
评分 评分中国社会的关系、利益和理性是影响中国人行动的几个因素,我把它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这象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 传统中国一直到现在都是关系社会,中国人重视社会关系甚于其他,人们的行动是基于人际关系的。这可以从心理构建、社会结构和上层结构反映出来,这也是三重...
较之中国史次之
评分算通识性的历史读本,力求以简明的线索讲清楚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来龙去脉,并讲其从各种意识形态中拎出来还原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态的客观性。几个关键词:私产所有权,法律制度,自由交换,农商通洽,信用制度,数字化管理……感觉是大家都应该读一读的那种书。
评分算通识性的历史读本,力求以简明的线索讲清楚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来龙去脉,并讲其从各种意识形态中拎出来还原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态的客观性。几个关键词:私产所有权,法律制度,自由交换,农商通洽,信用制度,数字化管理……感觉是大家都应该读一读的那种书。
评分要买就买三联版,其他都是垃圾
评分黄仁宇,湖南长沙人,抗战时参军,后赴美国读书,师从费正清等人。这本书,简单回顾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并谈及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应该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普及读物,并没有太多深入研究的内容。当然,作为中国史研究者,撰写资本主义发展史,本身就代表了黄仁宇个人的兴趣爱好。他在书中,又将资本主义的数字管理,作为重要的特征。但是,我是认为黄仁宇缺乏对于西方文化传统的认识,更多聚焦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目的,当然还是要给中国发展提供借鉴。但是,如果不能从土壤上搞清楚资本主义的来龙去脉,简单将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当成一件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对于弗洛伦撒、荷兰、英国、美国乃至日本德国苏联的描述,都不免是简单复述历史,而缺乏深入分析。我们必须说,黄仁宇剖析中国历史的能力,在这部书中完全不见了。或许,力所不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