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的向日葵:余光中散文》由余光中所著,《凡·高的向日葵:余光中散文》属“名家散文·青春读本”丛书之一,约12万字,精选了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经典作品。不论游记写景,还是状物抒情,或是叙事说理,都纯真透彻,可见其诚挚的襟怀和严谨的作风,适合青少年阅读。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这本书在书架上躺了几年了,跟它躺在一起的是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很巧,封底上的梁实秋先生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先生的诗,我只读过《乡愁》和《等你在雨中》。《乡愁》自不用多说,提起余光中,一定会想到它。而再想下去,“等你在造虹...
评分这是读过的第二本余老的作品,前一本是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这次花费的时间是读上一本书的几乎三倍,书和内容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读书的人和这个时代。 碎片化的明显代价,就是没有心情来仔细品味语言文字的艺术,一篇不长的散文,却要分成好多段,好多天来读完,自然对文章内容...
评分这本书在书架上躺了几年了,跟它躺在一起的是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很巧,封底上的梁实秋先生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先生的诗,我只读过《乡愁》和《等你在雨中》。《乡愁》自不用多说,提起余光中,一定会想到它。而再想下去,“等你在造虹...
评分这是读过的第二本余老的作品,前一本是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这次花费的时间是读上一本书的几乎三倍,书和内容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读书的人和这个时代。 碎片化的明显代价,就是没有心情来仔细品味语言文字的艺术,一篇不长的散文,却要分成好多段,好多天来读完,自然对文章内容...
评分这是读过的第二本余老的作品,前一本是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这次花费的时间是读上一本书的几乎三倍,书和内容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读书的人和这个时代。 碎片化的明显代价,就是没有心情来仔细品味语言文字的艺术,一篇不长的散文,却要分成好多段,好多天来读完,自然对文章内容...
再也不要读余光中了,半点没有读下去的兴味,一翻还有和《听听那冷雨》重复的文章就直接放弃了。
评分最后的戏孔三篇的小品文实在是让人捧腹不得,余光中先生脑洞真大哈哈哈。以前不知道,没想到这位左手散文右手写诗的先生文字感如此之出色,尤其见长于景物描写与游记之中。 这本书读着丝毫不枯燥,行云流水间透出的是灵汪往的笔触,由于接连读了几本朱自清,我开始对散文尤感兴趣,而余光中先生较之朱自清,格局更大,可能是因为先生是个“地图精”吧哈哈,他的地理知识确实令我甘拜下风。 想想,上一次如此投入还是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吧,现在我却更想要把余光中先生的作品通读一遍,以解书馋
评分余光中有着很传统的审美,尽管学术功底不厚,引用啊什么的都比较平浅,但诗人又不是学者,没必要顾作艰深,独抒性灵才是正途。主要问题是作者的情怀总有些可疑,那种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的古典文人情结很刻意,对中国传统文化抱着热爱,但因过于强调以至近伪。作者在台湾生活几十年,字里行间却没任何当地色彩,对于扎根于生活的作家来说是很不正常的。没有环境,余光中显然是脱离环境而生长,写出来的反而特别有市场,整个就是在营造环境。
评分我很喜欢的一本散文集,曾赠与留美的前男友,不知他可曾翻开过。
评分推荐还是要推荐的……不过可能是年代原因吧,不太认同余老对mj的看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