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梅記

品梅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文化藝術齣版社
作者:[日]青木正兒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李玲
出版時間:2015-1
價格:2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395866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梅蘭芳
  • 京劇
  • 李玲翻譯
  • 戲劇研究
  • 已有紙質書
  • 品梅記
  • 古典文學
  • 清代小說
  • 李汝珍
  • 風俗小說
  • 社會小說
  • 愛情
  • 仕途
  • 倫理
  • 幽默
  • 諷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919年4月至5月,26歲的梅蘭芳帶領喜群社部分演員首次訪問日本,在東京、大阪及神戶三地公演,所到之處演齣滿座,獲得中、日兩國媒體的高度關注,各傢新聞報刊刊發眾多評論,中國報刊也通過海外通訊通報梅蘭芳每日行程。《品梅記》為是年9月由日本京都匯文堂書店付印齣版的小冊子,是一本針對梅蘭芳首次訪日演齣的評論集。匯文堂堂主大島友直,邀請瞭十幾位日本學界著名的中國學學者觀摩梅蘭芳演劇,並撰寫評論文章,收錄於一集,使得今天的讀者能夠得到當時日本學界對梅蘭芳京劇的直觀認識的一手資料。本書一直未見中文譯本,此次為國內首譯。對京劇發展史研究、梅蘭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著者簡介

李玲:中國藝術研究院戲麯研究所副研究員,日本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特聘研究員。研究方嚮為戲麯及中日戲劇比較研究。2002年從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係日本文化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後到中國藝術研究員戲麯研究所工作。齣版專著《日本狂言》,閤譯《日本演劇史概論》,閤著《京劇大師程硯鞦》、《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發錶《日本明治時代天覽劇研究》等中日戲劇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觀梅蘭芳來浪華演《禦碑亭》麯/玉篴仟侶
引/匯文堂主
梅郎與昆麯/青木正兒
梅劇雜感/如舟
觀梅劇記/岡崎文夫
觀梅蘭芳的《禦碑亭》/顧麯老人
中國劇一瞥一論/青瓢老人
吾之所謂“感想”/青陵生
關於梅蘭芳/不癡不慧生
觀梅雜記/豹軒陳人
觀中國劇/豐岡圭資
觀賞梅蘭芳/神田鬯盦
觀賞梅蘭芳的戲/落葉庵
梅蘭芳/天鵲
梅劇一瞥記/洪羊盦
聆劇漫誌/那波利貞
譯者贅言/李玲
譯後記/李玲
附錄
梅蘭芳1919、1924年來日公演的報告
——紀念梅先生誕辰90周年/[日]吉田登誌子著細井尚子譯
民國時期梅蘭芳訪日公演的思考/周華斌袁英明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梅蘭芳首次赴日演齣時日本學界的觀後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觀點和思考反而讓人覺得新鮮。作為知識分子,他們大多認同中國劇是象徵主義的代錶,認為道具的存在反而會削弱戲劇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獨到、言辭犀利,當時卻隻有23歲,是本科二年級的大學生。當真英雄齣少年。

评分

梅蘭芳首次赴日演齣時日本學界的觀後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觀點和思考反而讓人覺得新鮮。作為知識分子,他們大多認同中國劇是象徵主義的代錶,認為道具的存在反而會削弱戲劇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獨到、言辭犀利,當時卻隻有23歲,是本科二年級的大學生。當真英雄齣少年。

评分

梅蘭芳首次赴日演齣時日本學界的觀後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觀點和思考反而讓人覺得新鮮。作為知識分子,他們大多認同中國劇是象徵主義的代錶,認為道具的存在反而會削弱戲劇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獨到、言辭犀利,當時卻隻有23歲,是本科二年級的大學生。當真英雄齣少年。

评分

梅蘭芳首次赴日演齣時日本學界的觀後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觀點和思考反而讓人覺得新鮮。作為知識分子,他們大多認同中國劇是象徵主義的代錶,認為道具的存在反而會削弱戲劇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獨到、言辭犀利,當時卻隻有23歲,是本科二年級的大學生。當真英雄齣少年。

评分

梅蘭芳首次赴日演齣時日本學界的觀後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觀點和思考反而讓人覺得新鮮。作為知識分子,他們大多認同中國劇是象徵主義的代錶,認為道具的存在反而會削弱戲劇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獨到、言辭犀利,當時卻隻有23歲,是本科二年級的大學生。當真英雄齣少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