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梅记

品梅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日]青木正儿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李玲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2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39586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梅兰芳
  • 京剧
  • 李玲翻译
  • 戏剧研究
  • 已有纸质书
  • 品梅记
  • 古典文学
  • 清代小说
  • 李汝珍
  • 风俗小说
  • 社会小说
  • 爱情
  • 仕途
  • 伦理
  • 幽默
  • 讽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19年4月至5月,26岁的梅兰芳带领喜群社部分演员首次访问日本,在东京、大阪及神户三地公演,所到之处演出满座,获得中、日两国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家新闻报刊刊发众多评论,中国报刊也通过海外通讯通报梅兰芳每日行程。《品梅记》为是年9月由日本京都汇文堂书店付印出版的小册子,是一本针对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的评论集。汇文堂堂主大岛友直,邀请了十几位日本学界著名的中国学学者观摩梅兰芳演剧,并撰写评论文章,收录于一集,使得今天的读者能够得到当时日本学界对梅兰芳京剧的直观认识的一手资料。本书一直未见中文译本,此次为国内首译。对京剧发展史研究、梅兰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李玲: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戏曲及中日戏剧比较研究。2002年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日本文化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到中国艺术研究员戏曲研究所工作。出版专著《日本狂言》,合译《日本演剧史概论》,合著《京剧大师程砚秋》、《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发表《日本明治时代天览剧研究》等中日戏剧论文多篇。

目录信息

观梅兰芳来浪华演《御碑亭》曲/玉篴仟侣
引/汇文堂主
梅郎与昆曲/青木正儿
梅剧杂感/如舟
观梅剧记/冈崎文夫
观梅兰芳的《御碑亭》/顾曲老人
中国剧一瞥一论/青瓢老人
吾之所谓“感想”/青陵生
关于梅兰芳/不痴不慧生
观梅杂记/豹轩陈人
观中国剧/丰冈圭资
观赏梅兰芳/神田鬯盦
观赏梅兰芳的戏/落叶庵
梅兰芳/天鹊
梅剧一瞥记/洪羊盦
聆剧漫志/那波利贞
译者赘言/李玲
译后记/李玲
附录
梅兰芳1919、1924年来日公演的报告
——纪念梅先生诞辰90周年/[日]吉田登志子著细井尚子译
民国时期梅兰芳访日公演的思考/周华斌袁英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梅兰芳首次赴日演出时日本学界的观后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观点和思考反而让人觉得新鲜。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大多认同中国剧是象征主义的代表,认为道具的存在反而会削弱戏剧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独到、言辞犀利,当时却只有23岁,是本科二年级的大学生。当真英雄出少年。

评分

梅兰芳首次赴日演出时日本学界的观后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观点和思考反而让人觉得新鲜。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大多认同中国剧是象征主义的代表,认为道具的存在反而会削弱戏剧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独到、言辞犀利,当时却只有23岁,是本科二年级的大学生。当真英雄出少年。

评分

梅兰芳首次赴日演出时日本学界的观后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观点和思考反而让人觉得新鲜。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大多认同中国剧是象征主义的代表,认为道具的存在反而会削弱戏剧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独到、言辞犀利,当时却只有23岁,是本科二年级的大学生。当真英雄出少年。

评分

梅兰芳首次赴日演出时日本学界的观后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观点和思考反而让人觉得新鲜。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大多认同中国剧是象征主义的代表,认为道具的存在反而会削弱戏剧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独到、言辞犀利,当时却只有23岁,是本科二年级的大学生。当真英雄出少年。

评分

梅兰芳首次赴日演出时日本学界的观后感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看梅,局外人的观点和思考反而让人觉得新鲜。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大多认同中国剧是象征主义的代表,认为道具的存在反而会削弱戏剧的美感。印象最深是神田喜一郎,眼光独到、言辞犀利,当时却只有23岁,是本科二年级的大学生。当真英雄出少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