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人们熟悉的四种植物的故事——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铃薯,讲一讲使它们的命运与我们自己的命运相连的那些人类欲望。在一个更宽广的论题上,本书谈论的是人类与大自然世界之间的复杂的互惠关系。对此,作者用一种非传统的角度来讲述:从植物的眼中看世界。
该书每一章都采取了旅行的形势,这些旅行或者是从作者的花园里开始,或者是在那里中止,或者是在那里借宿;但是这段旅程却深入到田野里,在空间范围和历史长河这两方面都是如此:深入到了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在那里,有过一个短暂的、不正常的时期,郁金香变得比黄金还珍贵;深入到圣路易斯的一家公司驻地,在那里,基因工程师们正在重新发明马铃薯;作者还旅行到了爱达荷州的马铃薯农场。跟随者对植物的热情,作者走过了历史,走进了当代的神经系统科学。抱着弄清楚人类与这四个物种的所有复杂关系的希望,作者反过来用不同的透镜来审视它们:社会史的和自然史的、科学的、新闻的、传记的、神话的、哲学的和研究报告的。
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是一位美国作家、专栏作家、行动主义者、新闻学教授及柏克莱加州大学科学和环境新闻学奈特项目的主任、食物研究权威,《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食物类大奖“詹姆斯·比尔德奖”的作者。《时代杂志》于2010年将迈克尔·波伦名列全球百大影响人物。他每推出一本著作都是年度出版大事。迈克尔·波伦也是一名自然爱好者,他在农场、牧场、猎场的体验,亦化作优美而幽默的文字,为工业化食物链下的人类,指出一条朴素、美好且真实可行的出路。
波伦曾在《纽约时报杂志》发表文章,《哈珀尔杂志》(Harper's Magazine)前任主编,并著有五本书《保卫食物:食者的宣言》(2008)、《杂食动物的困惑:四餐的自然历史》(2006)、《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2001)、《我自己的天地》(1997)及《第二自然:园艺者的教育》。
世界是银子做的,不知怎的,这句隐喻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最开始听到它是在《白银时代》中,"我"的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说这话。"我"却不能了解他的意思。 其实我高中读这小说的时候,也不明白,只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说:封闭体系最终会走向熵的极大值,内部达成均一。银...
评分 评分三本书一起写个感想 之所以放在这本书上,是因为森林生态学是专业书,而在此我不想说太多术语,虫师一直很受漫迷推崇,但却被认为没有理性构架,人们总是从美学角度去欣赏它。这本书是最合适我来抒发感慨,同时旁征博引的了。。 虽然也有人说译者给人感觉很不专业,序言写得煽...
评分★★★
评分看看
评分当人们认为自己驯化了植物的时候,其实同时也是植物对我们的驯化,因为是我们付出了我们的大部分生命致力于对他们的繁殖和栽培。1. 苹果:甘甜俘虏了我们。强调生物多样性。害虫与苹果协同进化,当人类复制单一种类的苹果时,苹果的多样性消失了,它将会无力面对害虫。 2. 郁金香:最阿波罗的花,却引发了人们狄俄尼索斯式的疯狂。 3. 大麻:人类用阿波罗的方式,追求狄俄尼索斯式的迷狂。麻醉植物将人带回自然。所谓精神性的迷狂可被还原为物质因素。大麻中导致迷醉的化学物质其实和我们大脑中分泌的遗忘物质是相同的,这也提醒我们遗忘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 马铃薯。单一栽培的危害性(例子:爱尔兰大饥荒)。基因工程的潜在危害(超级杂草)。人类对自然阿波罗式的控制终将是失败的。自然逻辑对于经济逻辑(例:麦当劳 )的反叛。
评分我曾经想过天堂和永恒如果是磕药后的持久版,不失为一种可理解的状态。书里提到大脑确实有合成大麻物质的功能,思想也可以影响化学反应。另讲到野生品种、基因控制等也可以了解到人类所依赖的农作物其实非常脆弱。
评分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良好读本。我必须要了知植物,并动用植物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