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宗禪與早期禪宗的形成

北宗禪與早期禪宗的形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美]馬剋瑞
出品人:
頁數:164
译者:韓傳強
出版時間:2015-3
價格:7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575572
叢書系列:覺群佛學譯叢
圖書標籤:
  • 佛教
  • 海外中國研究
  • 禪宗
  • 宗教
  • 宗教史
  • 學術
  • 古代史
  • 佛學
  • 北宗禪
  • 早期禪宗
  • 禪宗史
  • 佛教思想
  • 唐代佛教
  • 禪宗傳承
  • 佛教宗派
  • 禪修思想
  • 佛教文化
  • 佛教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在大量文獻尤其是敦煌文獻的基礎上,論證瞭北宋禪在中日早期禪宗發展中的作用與地位,尤其是作者對神秀曆史地位的評價,一反傳統揚慧能抑神秀的習慣。

馬剋瑞編著的這本《北宗禪與早期禪宗的形成》是一部西方學者研究中國禪宗史的名著,作者旨在探尋早期中國禪宗史的真相,重點在恢復禪宗北係(北宗)的曆史原貌,及其對惠能之後中國禪宗(南宗)發展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予以以神秀為代錶的北宗禪相對的曆史地位。書中的許多觀點與國內學界多有不同,如對“南頓北漸”的評判、“金剛與楞伽”性質等,甚至還提齣瞭南宗是基於北宗發展起來的,“沒有北宗,就不可能有南宗”這樣“另類”的觀點。當然,這些“新見”都是建立在作者對禪宗基本文獻,包括二十世紀發現的敦煌文獻的綜閤分析的基礎上的,這就無疑使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
序言
自序
譯序
縮寫與習慣用法
緒論
1.《壇經》所傳遞的禪之信息
2.作為曆史性寓言的《壇經》
3.對《壇經》心偈的傳統詮釋
4.本研究的內涵
5.禪的非曆史性學說與禪的曆史性研究
6.“北宗”與“東山法門”這兩個術語的起源
7.傳奇與曆史的分野
8.本書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曆史篇
第一章:菩提達摩、其嫡傳弟子及楞伽諸師
1.菩提達摩之傳奇
2.菩提達摩之生平
3.僧副
4.慧可
5.慧可之繼承者
6.法衝與《楞伽經》諸師
7.《楞伽經》在早期禪中的可能運用
第二章:從中國的外省到洛陽和長安
1.菩提達摩和東山法門
2.《續高僧傳》中的道信之傳記
3.道信生涯之概述
4.弘忍生平與傳奇性格
5.弘忍的次要弟子
6.弘忍與東山僧團之性格
7.法如
8.神秀:傳記資料
9.神秀的早期生活和修行
10.對神秀與威秀身份的鑒定
11.神秀在玉泉寺
12.神秀在洛陽和長安
13.神秀的遷化及其後果
14.老安及其門徒
15.玄賾與法現(顯)
第三章:第七代及其以後
1.後期北宗曆史的輪廓
2.降魔藏
3.景賢
4.義福
5.普寂
6.普寂的門徒
7.對普寂後期門徒的評論
8.北宗在西藏
第四章:“燈統傳承”曆史的發展
1.早期禪文獻中的傳奇與機緣對話
2.“燈統傳承”文本的結構和功能
3.“燈統傳承”文本的理論基礎
4.傳承理論的淵源
5.中國佛教早期的傳承理論
6.《達摩多羅禪經》及其序言
7.與傳承理論的齣處相關的其他證據
8.一份早期禪文本中的傳承理論之暗示
9.法如碑
10.《傳法寶紀》的作者
11.《傳法寶紀》的內容
12.淨覺與《楞伽師資記》
13.《楞伽師資記》與《楞伽經》
14.北宗與機緣對話
15.機緣對話:馬祖道一與北宗
第二部分:教義篇
第五章:最早的禪之教學
1.引言
2.《二入四行論》
3.信之訊息
4.四行的含義
5.入之理
6.“壁觀”的實踐
7.菩提達摩的論著與禪宗教義的後期發展
第六章:東山法門的基本教義
1.東山法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2.文本信息
3.《修心要論》
4.“烏雲蔽日”之喻
5.《修心要論》中的守心與禪修
6.“守一不移”的背景
7.《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中的守一不移
8.明鏡之喻
9.早期禪文本中的鏡像之用
10.太陽、明鏡與《達摩論》
第七章:神秀與北宗宗教哲學
1.引言
2.《圓明論》
3.《五方便》
4.神秀與北宗禪法
5.北宗作品中延伸隱喻的使用
6.作為“觀心釋”的北宗隱喻
7.在北宗內使用觀心釋的可能先例
8.神秀思想的架構
9.《圓明論》的特性
10.《圓明論》中的漸修、頓悟與圓宗
11.持續修道與圓宗教法
12.《圓明論》中的逆觀與順觀
13.神秀對禪修的指導
14.《五方便》文本的構建
15.《五方便》第一門與《起信論》
16.第一方便(門)的獨特性
17.《五方便》第二門
18.《五方便》中禪修實踐的描述
19.北宗禪思
結論
1.《壇經》所呈心偈的原始意義
2.北宗曆史的發展階段
3.八世紀末期禪宗其他派彆
4.北宗沒落的製度性原因
5.北宗衰落時期教義上的分化
6.早期禪宗教義中的動靜因素
7.關於北宗及禪學研究的餘思
附錄
參考文獻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提起禅宗,许多中国学者会有某种“自家宝物”的错觉,似乎只有中国人才能把握禅的精髓,相应地,只有中国学者才能“美善”和“地道”地研究禅的思想和历史,这几乎可算是某种带有反讽色彩的“汉话汉说”。且不说禅之思在历史上流经东亚多个国家,生长出中国禅(Chan)、日本禅...

評分

提起禅宗,许多中国学者会有某种“自家宝物”的错觉,似乎只有中国人才能把握禅的精髓,相应地,只有中国学者才能“美善”和“地道”地研究禅的思想和历史,这几乎可算是某种带有反讽色彩的“汉话汉说”。且不说禅之思在历史上流经东亚多个国家,生长出中国禅(Chan)、日本禅...

評分

提起禅宗,许多中国学者会有某种“自家宝物”的错觉,似乎只有中国人才能把握禅的精髓,相应地,只有中国学者才能“美善”和“地道”地研究禅的思想和历史,这几乎可算是某种带有反讽色彩的“汉话汉说”。且不说禅之思在历史上流经东亚多个国家,生长出中国禅(Chan)、日本禅...

評分

提起禅宗,许多中国学者会有某种“自家宝物”的错觉,似乎只有中国人才能把握禅的精髓,相应地,只有中国学者才能“美善”和“地道”地研究禅的思想和历史,这几乎可算是某种带有反讽色彩的“汉话汉说”。且不说禅之思在历史上流经东亚多个国家,生长出中国禅(Chan)、日本禅...

評分

提起禅宗,许多中国学者会有某种“自家宝物”的错觉,似乎只有中国人才能把握禅的精髓,相应地,只有中国学者才能“美善”和“地道”地研究禅的思想和历史,这几乎可算是某种带有反讽色彩的“汉话汉说”。且不说禅之思在历史上流经东亚多个国家,生长出中国禅(Chan)、日本禅...

用戶評價

评分

譯文讀得著實辛苦。

评分

這翻譯 馬老師還活著一定昏古七,btw這套書裏另一本bernard faure教授的正統的意欲也是類似的翻譯質量。不知道上海古籍的編輯會不會英語。真是可笑,沒幾個做研究的就算瞭,畢竟在大陸做學術吃不飽飯,但是翻譯彆人的成果都弄成這樣 嗬嗬嗬

评分

譯文讀得著實辛苦。

评分

這翻譯 馬老師還活著一定昏古七,btw這套書裏另一本bernard faure教授的正統的意欲也是類似的翻譯質量。不知道上海古籍的編輯會不會英語。真是可笑,沒幾個做研究的就算瞭,畢竟在大陸做學術吃不飽飯,但是翻譯彆人的成果都弄成這樣 嗬嗬嗬

评分

翻譯太差瞭!!!作者的英文功底太爛瞭吧,,雖然博士論文寫的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