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马》是《丰饶之海》系列的第二卷,丰饶之海是一部“大河小说”,即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为此,三岛由纪夫曾自述:“我正计划在明年写一部长篇小说,可是,没有形成时代核心的哲学,如何写成一部长篇呢?我为此遍索枯肠,尽管现成的题材多得不胜枚举 。”丰饶之海,是“月之海”的意思,存在于月球上的巨大坑洞,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丰饶之海前后分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丰饶之海》将三岛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为其文学生涯画上了句号。 主人公勋是《丰饶之海》首卷《春雪》中清显的转生,作为剑道高手的他,集结了二十名志同道合者,企图暗杀一批要人,树立天皇的威严,然而却在起事前便被捕入狱。在本多的斡旋与辩护下,勋最终获释。但他却采取了单独行动,刺杀了财界巨头藏原后,以理想中的方式自尽。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也是著作被翻译外语版最多的当代作家。他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广泛声誉,在西方世界也获得了高度的评价,甚至有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日本著名比较文学研究家千叶宣一认为三岛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齐名,是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之一。美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权威唐纳德·金认为三岛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天才作家”。
在写这本书读后感之前,肯定不可避免的是,如何看待三岛的政治立场的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三岛本人不见得真正有什么政治立场,和他小说中精密的感情描写一样,他也是用无机质的眼光来看待政治的。至于他现实中的种种作为,我认为支撑他的也不是理念,而是审美。他的审美和武...
评分38岁的本多,说自己和青春就像是比邻而居,过去的一切都那么清晰地历历在目,自己却好像躯壳一般没有激情地平静度日,理性客观地站在法律的高塔上俯瞰现世。 然后这样冷静客观中立的本多,偶然的场合遇到了清显的转世,于是在剑道美少年上场比赛的呼喝声中,他那理性的外壳崩...
评分丰饶之海第二部。主人公是一个狂热的愤青,为搞政治活动自杀,或者说为自杀找理由,这与作者三岛由纪夫很相似。 在读《丰饶之海》中文版的时候,最喜欢奔马第十九章中能乐的词,拿到日文版后,发现日文原文其实挺短的。我太佩服中文翻译的人了!文如下: 汐汲車わずかなる浮世...
评分从张岱的《西湖梦寻》里看得三生石的故事。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憕居第。禄山陷东都,憕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憕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
评分首先说下翻译和校对。有语句不通顺,还有少量错别字。再来,我不能相信神风连是在呼应二战时期的神风敢死队。 进入正题。书的前半部分看的我昏昏欲睡,空有一腔热情的少年们追逐着虚无缥缈的理想,跟勋比起来,我无比怀念《春雪》里那个柔弱纤细的清显。勋,或者更直接的说是三岛,一直纠缠在“追逐纯粹本身就是不纯粹(混沌)”“追逐美本身就是不美(丑陋)”的怪圈里。意识不到万物都具有两面性的生活是疲劳而又悲哀的。对每个青年都是一样的,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沉溺在长篇累牍的誓言和以死明志的豪情里,但事后总是会发觉当时坚定的信念在当下看来只不过是可以让自己一笑置之或者让人感觉羞愧的稚嫩的幻想而已,充满空虚感。勋最后真的是为了国家荣辱才自杀的吗,还是那空虚侵蚀了青年为人的欲望,才毅然决然永远进入理想的世界?!
评分本多说饭沼老爸是嫉妒饭沼那段印象太深了。日本这个国家的国民性很有意思,这本书里勋追求的那种东西我们中国人应该是无法深刻理解的,但是那种为了纯粹而舍生取义的做法还是很令人震撼。
评分勋的身上应该有着三岛的影子吧。关于纯粹性的观念震撼力十足,稍微理解了三岛暴烈的美学。最后切腹时升起的旭日我读得喘不上气。
评分这本书写出了昭和精神的一个隐秘面:反现代性。这种面对现代器物制度所采取的据斥态度,和一战后的德意志有几分相似。其实德意志和日本的反现代图景也有相似的传统根源,即以松散独立的乡村和农耕生活为根基的意义世界。但是,这种反现代性,后来却被另一种看似同源但本质上截然相反的激进精神所裹挟,并最终对其传统愿景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那也就是武士与神官的神风连和群氓崛起的昭和之间的秘密张力。
评分勋的身上应该有着三岛的影子吧。关于纯粹性的观念震撼力十足,稍微理解了三岛暴烈的美学。最后切腹时升起的旭日我读得喘不上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