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辽宁、冀东地区历史地理研究

明清时期辽宁、冀东地区历史地理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黄普基
出品人:
页数:222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2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910953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地理
  • 明清史
  • 域外汉籍
  • 朝鲜史
  • 东北史
  • 清史
  • 历史
  • 历史学
  • 明清史
  • 历史地理
  • 辽宁地区
  • 冀东地区
  • 地方史
  • 区域研究
  • 明清时期
  • 中国历史
  • 历史变迁
  • 地理沿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明清时期辽宁冀东地区历史地理研究--以燕行录资料为中心》以《燕行录》为核心资料,以明清地方志和现代气象、水文资料为补充,对明清时期辽宁、冀东地区尝试进行包括地名、聚落、历史气候、环境变化、地理意象等方面的历史地理研究。

《燕行录》中有丰富的历史、地理、天文等各方面的资料。明清时期出使中国的朝鲜使者们大量地记载了其往返所经之地的山川风貌、地理形势、驿道里程等情况。加上这一文献具有史料记载的连续性,如果按整个明清时期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解读,可以从中了解地名、聚落、地理景观的变化过程。

朝鲜人从不同角度观察明清时期的一景一物,记载了许多中国文献缺载的史料,因此将《燕行录》与方志等中国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是探讨“他者”眼中的中国、“从周边看中国”的新的路径。

作者简介

黄普基,韩国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后,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为浙扛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地理、中韩关系史。发表有《历史记忆的集体构建——“高丽棒子”释意》(《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心存即为乡”:清代朝鲜使者对“高丽铺”历史的构建》(《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国境与地名境界、心理境界——明清时期鸭绿扛下游河流名考辨与朝鲜人的领土意识》[《东洋学》(韩国)第55辑,2014年]等论文数篇。

目录信息

导言
一、选题的缘起与学术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空间范围
五、《燕行录》的历史地理价值
第一章 地名研究
第一节 驿路沿线地名景观及其变化——以明清时期东北方向驿路为中心
一、辽东山地区间(九连城—凤凰城—通远堡一线)
二、辽西走廊区间(锦州—宁远一线)
三、冀东地区(丰润—玉田、通州—三河一线)
四、地名通名与移民、驿路和聚落体系
五、结论
第二节 “八渡河”考——明清时期朝鲜人的中朝边境地名认识
一、八渡河在哪里?
二、八渡河地名来源
三、八渡河的地名演变
四、结论
第二章 聚落研究
第一节 清前期辽宁、冀东地区驿路聚落研究
一、绪论
二、清前期辽宁、冀东地区的形势与人口
三、聚落规模
四、聚落分布
五、聚落形状
六、结语
第二节 清时期辽宁、冀东地区聚落建筑材料与形式
一、区域建筑材料景观
二、建筑材料景观的变化过程
三、房屋结构与建筑形式
四、结论
第三章 历史气候研究
《燕行录》资料反映的16—19世纪东北南部地区冬半年气温变化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燕行录》中冰情资料的整理
四、冬季温度序列的建立及初步分析
五、结论
第四章 河流与区域环境变化研究
第一节 “周流河”考
一、朝鲜人与清朝人对周流河的认识
二、对1712年周流河的文献与地理考察
三、周流河1712年以后的演变情况
四、周流河与巨流河混用问题的解释
五、结论
第二节 国境与地名境界、心理境界——明清时期鸭绿江下游河流名考辨与朝鲜人的领土意识
一、鸭绿江下游河流名考辨
二、鸭绿江下游一带地名变化的原因
三、余论:朝鲜人的鸭绿江分界意识和领土意识
第五章 地理意象研究
第一节 山海关:从“辽燕旧界”到“华夷大界”
一、朝鲜人的山海关分界意识
二、朝鲜人感受到的关内外的不同
三、关内外的异中之同
四、余论
第二节 “心存即为乡”:清代朝鲜使者对“高丽铺”历史的构建
一、“兹铺种落本吾鲜”:朝鲜移民建村说法的构建
二、“东民俘虏成乡聚”:对朝鲜移民来源的构建
三、“河且还乡我独不”:还乡河的变迁与高丽铺的兴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博论出书,一颗赛艇。内容平淡无奇,不过说到作者用历史地理的眼光去看待《燕行录》的这个角度,还是非常有创造性的。该书进行的研究有:地名、聚落、气候、河流与环境变化、地理意向,其涉及面还是比较广泛的。

评分

态度还是挺诚恳的,但真是没啥灵气。最有意思的一章看后记写应该是文史研究院做老葛博后时候写的,难怪立论没有太多韩国味。开头的综述总觉得有拔高嫌疑,当然这和现在南方学校的认识程度有关,未必全是作者的问题

评分

1.黄普基中土求学10年,田野调查2次,不易; 2.先后师从周振鹤、葛兆光、范金民,由复旦大学而南京大学,专注于燕行录研究,终成此书,不易; 3.朝鲜百年来自断文脉,治学之人竟不能识断祖宗古文。其于攻博之初,不通燕行诸录文字,实为可叹; 4.周振鹤老师精读讲学,实在可敬。葛兆光老师之严厉,想来事出有因。 5.由朝鲜人于明清之际的地理意象,可知今日南北之民族通性,守小失大,自有来历; 6.书中引诗一联,时值使行清朝,将出义州、渡鸭绿江,两句道尽“东国”人之曲折心迹。印象颇深: 群山雨雪胡天外,绝塞烽烟汉界东。

评分

1.黄普基中土求学10年,田野调查2次,不易; 2.先后师从周振鹤、葛兆光、范金民,由复旦大学而南京大学,专注于燕行录研究,终成此书,不易; 3.朝鲜百年来自断文脉,治学之人竟不能识断祖宗古文。其于攻博之初,不通燕行诸录文字,实为可叹; 4.周振鹤老师精读讲学,实在可敬。葛兆光老师之严厉,想来事出有因。 5.由朝鲜人于明清之际的地理意象,可知今日南北之民族通性,守小失大,自有来历; 6.书中引诗一联,时值使行清朝,将出义州、渡鸭绿江,两句道尽“东国”人之曲折心迹。印象颇深: 群山雨雪胡天外,绝塞烽烟汉界东。

评分

1.黄普基中土求学10年,田野调查2次,不易; 2.先后师从周振鹤、葛兆光、范金民,由复旦大学而南京大学,专注于燕行录研究,终成此书,不易; 3.朝鲜百年来自断文脉,治学之人竟不能识断祖宗古文。其于攻博之初,不通燕行诸录文字,实为可叹; 4.周振鹤老师精读讲学,实在可敬。葛兆光老师之严厉,想来事出有因。 5.由朝鲜人于明清之际的地理意象,可知今日南北之民族通性,守小失大,自有来历; 6.书中引诗一联,时值使行清朝,将出义州、渡鸭绿江,两句道尽“东国”人之曲折心迹。印象颇深: 群山雨雪胡天外,绝塞烽烟汉界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