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無論是戰火波及的區域、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國傢、生命財産的損失等,沒有其他的戰爭堪與比擬。作者憑藉著個人的軍事經曆、豐富的資料文件、當事人的訪談記錄,集22年之功纔完成這部巨著。本書對曆時6年的二戰中大小戰役均有翔實的敘述,鋪陳詳盡。此外,作者更對此段曆史作冷靜、客觀的分析與思考。
李德·哈特(B.H.Liddell―Hart)英國軍事思想傢。1895年10月生於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服役於英國步兵隊,1927年退伍,官拜上尉。曾任《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軍事記者、《大英百科全書》軍事編輯。二次大戰前(1937-38)擔任英國陸軍部長賀爾貝利夏的私人顧問,緻力於英國陸軍的改組工作。戰後,李德哈特在世界軍事學界的地位達到最高峰,歐美各大學及軍事院校紛紛授與榮譽學位並聘邀客座講學,1966年受封為爵士。著作超過三十餘冊,包括《戰車:皇傢戰車及其前身的曆史》、《山的那一邊》、《迴憶錄》、《戰略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等。其有關於機械化戰爭的觀念對當代的戰爭藝術具有重大的影響,尤以在德國為然。1970年1月卒於白金漢郡梅德門漢縣。
比较详细的描述二战,战略,战术都有 但对亚洲战场的描述篇幅太少 典型的西方史学观点; 翻译的不是太好,长句太多; 跟中国人写书有一点不同,作者喜欢动不动就说自己已经预见了什么什么,可惜当时没有得到当局的重视。此类马后炮全书不少。 缺点,图太少,读多了较为枯燥
評分 評分作者毕竟是战争的亲历者,而且是军人,对于战争的理解要胜过很多的史学家。战后作者与当时的战争双方指挥官都有所访谈,对决策高层有广泛的接触,通过自己的身份获得的资料远较他人丰富,因此也能得到更深刻的结论,读完之后颇有收获。作者擅长分析原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其...
評分此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部分说到:日军采取了一种“跛腿”战术,即航母靠近珍珠港、飞机起飞、然后航母后撤,这样形成了飞机来回一长一短的航程,而美军飞机如果追击就会是两长的航程,势必攻击后无法飞回珍珠港基地。乍一看令人拍案叫绝。然而且慢,仔细一分析,根本就是杜撰...
評分丘吉尔曾经说过,二战实在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起因是为了避免战争和抑制希特勒,而战争的结果是苏联进入欧洲,并且支配了中欧。 我记录了一些二战的重要片段: 入侵波兰: 需要明确的是波兰并不弱,它拥有30个常备师和10个预备师,而德国负责攻击的兵力由48个常备师组成。那...
磅礴的曆史浩捲。以吞並捷剋斯洛伐剋為前奏,以閃擊波蘭為爆發,以蹂躪西歐和北非為狂瀾,以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為蔓延,以斯大林格勒、阿拉曼、瓜達爾卡納爾為轉嚮,以意大利投降、蘇聯反攻為退潮,以德、日的投降為終結,詳實而樸素的還原瞭二戰戰事的全貌。把蘇芬戰爭也拉入瞭觀察視野,提升瞭對二戰整體的認識緯度。難能可貴的是觀點中立,對英美政治和軍事上的失誤提齣客觀的批評,對德軍優秀的戰術技巧予以肯定。大國博弈,最後比的還是資源和國力。
评分磅礴的曆史浩捲。以吞並捷剋斯洛伐剋為前奏,以閃擊波蘭為爆發,以蹂躪西歐和北非為狂瀾,以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為蔓延,以斯大林格勒、阿拉曼、瓜達爾卡納爾為轉嚮,以意大利投降、蘇聯反攻為退潮,以德、日的投降為終結,詳實而樸素的還原瞭二戰戰事的全貌。把蘇芬戰爭也拉入瞭觀察視野,提升瞭對二戰整體的認識緯度。難能可貴的是觀點中立,對英美政治和軍事上的失誤提齣客觀的批評,對德軍優秀的戰術技巧予以肯定。大國博弈,最後比的還是資源和國力。
评分讀瞭一半纔聽說哈特私貨很多,無所謂瞭。另外,這書對我而言還是枯燥瞭些
评分哈哈,突然感覺亞洲戰場 太不值一提瞭, 德國確實很厲害,意大利也確實太辣雞
评分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