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作品

开放的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意] 翁贝托·埃科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264
译者:刘儒庭
出版时间:2015-3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47364
丛书系列:艾柯作品(精装)
图书标签:
  • 艾柯
  • 安伯托·艾柯
  • 外国文学
  • 文学
  • 艺术
  • 意大利
  • 文化
  • 文学理论
  • 开放
  • 创作
  • 作品
  • 思想
  • 表达
  • 自由
  • 创新
  • 文化
  • 艺术
  • 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开放的作品》是艾柯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是当代意识理论的革命性标志作品,以及讨论语言技术和20世纪先锋艺术的思想意识作用的坐标。艾柯作品理论中的“开放性”这一重要概念在西方文本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涵盖了十二音体系音乐、乔伊斯、试验文学、非形象绘画、运动艺术、电视直播 的时间结构、新小说派以及安东尼奥尼和戈达尔之后的电影、信息理论在美学上的运用等。

---------------------------------------------------------------------------------------------------------------------------------------------

艾柯比那些称之为行动者和组合学者的美学家们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因为艾柯从总体出发,历史地看待“开放的作品”这一问题,即把它看作西方文明的一个自有现象。

——米歇尔•泽拉法《新观察家》

在思想评论的巨大十字路口,出现了一位对自己的时代以及自己时代的人进行评论的最现代的伟大分析家,他在分析自己的时代时通过直觉发现了未来评论的预兆。

——弗朗索瓦•冯•拉埃尔

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据我们所知,这是全面分析当代艺术的设计和方法的最早努力之一。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我们时代的艺术的深刻进步作用。

——让-保罗•比埃尔《左翼报》

在《开放的作品》中,艾柯主张,不管作者的意图如何,读者有自由选择去解读一本书的权利——这个观点在如今已是文学界的常识。

——《卫报》

作者简介

安伯托•艾柯(UmbertoEco) 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和小说家,20世纪后半叶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艾柯的学术研究纵横古今,小说随笔睿智幽默,著作横跨多个领域,并在各领域都有经典建树。

1932年,艾柯诞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蒂州的亚历山大,这个小山城有着不同于意大利其它地区的文化氛围,更接近于法国式的冷静平淡而非意大利式的热情漾溢。艾柯不止一次指出,正是这种环境塑造了他的气质:“怀疑主义、对花言巧语的厌恶、从不过激、从不做夸大其词的断言”。

艾柯是后现代文学批评的奠基人之一,更是符号学领域的开拓者。1971年,艾柯在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符号学讲席;四年后因发表符号学权威论著《符号学原理》,艾柯成为博洛尼亚大学符号学讲座的终身教授。此外,艾柯还在美国西北大学(1972)、耶鲁大学(1977)、哥伦比亚大学(1978)等著名院校授课,以符号学家声名远扬。

有评论家说,阅读安伯托•艾柯,对我们的精神痼疾而言是一种解毒。艾柯的写作范围无所不包,诸如足球、色情片和咖啡壶之类看似“无脑”的话题,在他笔下变得既有趣又深刻。他是一位真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至今出版的各类著作已达140余种,主要作品有:《误读》《带着鲑鱼去旅行》《开放的作品》《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别想摆脱书》《不存在的结构》《悠游小说林》《中世纪艺术与美学》《符号学理论》等。

目录信息

《开放的作品》:时代和社会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一、 开放的作品的艺术理论
二、 诗的语言的分析
三、 开放性、信息和交流
四、 视觉艺术中的开放作品
五、 事件和情节
六、 禅和西方
七、 关于关注现实的形式模式
附录 伊甸园语言中美学信息的诞生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安伯托•艾柯这个名字之于中文系学生,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从小说《玫瑰的名字》再到《傅科摆》,几乎是半懂不懂地去滴滴答答地阅读,赞其功力了得,叹己才疏学浅。打开这本《开放的作品》,作为一本学术书籍,更不用奢望它是一本好读的书。但作为自我挑战与读者修养提升,这...  

评分

听到我最近在读的书是《开放的作品》,朋友立刻发出讶异的反问:“你还读艾柯的书?!”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大约是“他的书太难读懂”或者“你还不够格”诸如此类。 不难理解,作为非专业人士,想要挑战学术巨擘的先锋之作,难免被嘲笑自不量力,但我的确是想尝试“从本书读...

评分

安伯托•艾柯这个名字之于中文系学生,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从小说《玫瑰的名字》再到《傅科摆》,几乎是半懂不懂地去滴滴答答地阅读,赞其功力了得,叹己才疏学浅。打开这本《开放的作品》,作为一本学术书籍,更不用奢望它是一本好读的书。但作为自我挑战与读者修养提升,这...  

评分

安伯托•艾柯这个名字之于中文系学生,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从小说《玫瑰的名字》再到《傅科摆》,几乎是半懂不懂地去滴滴答答地阅读,赞其功力了得,叹己才疏学浅。打开这本《开放的作品》,作为一本学术书籍,更不用奢望它是一本好读的书。但作为自我挑战与读者修养提升,这...  

评分

本书的第五章,《事件和情节——电视经验和美学》,艾柯分析电视的现场直播,得出的结论是,日常新闻事件直播方面,电视节目制作者往往会用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情节来叙述事件,也即那基本上都不是“开放的作品”,尽管供其操作的材料直接就是“开放”、“真实”而“多义”的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有些书看不懂,有些书看不动,这本就是…无论我多么耐心地想要多翻几页,总是以失败告终…我对艾柯的爱很多,但这本我真心看不下去,也许我还没到那个境界,但不妨碍我觉得它是本了不起的作品。

评分

几近论文集。因为对信息理论不是很了解(我觉得我知道的信息理论好像和他说的不是同一个……),有篇文章看得很痛苦。艾柯眼光真是毒辣。

评分

还是很有收获的,但是最后一章黑格尔马克思客体化异化的部分没看懂,另外附录的符号学(应该是吧)好有趣!

评分

20170908-0927

评分

作者非完成的作品能为阅读者带来更多的感知的可能性。在有限的词语中,开放的组合构成语法,便能组合出多义性的无限语句。从诠释者,诠释作品再到阅读者感知的角度论述作品的开放性。极好的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