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转喻视角下的曹禺戏剧研究

认知隐喻、转喻视角下的曹禺戏剧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司建国
出品人:
页数:279
译者:
出版时间:2014-9
价格:3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604962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戏剧
  • 曹禺
  • 司建国
  • 曹禺
  • 戏剧
  • 认知隐喻
  • 转喻
  • 语言研究
  • 文学批评
  • 隐喻理论
  • 转喻理论
  • 舞台艺术
  • 现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1章导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假设
1.3研究目标
1.4研究方法
1.5语料选取
1.5.1为何选戏剧?
1.5.2为何选曹禺戏剧?
1.53语料选择方法
1.6基本架构
第2章国内外认知隐喻、转喻模式的戏剧研究综述
2.1戏剧文体学/文学语用学
2.2认知文体学
2.3认知隐喻、转喻路径的文体学
2.4认知隐喻、转喻路径的戏剧文体学
第3章认知隐喻、转喻模式戏剧研究的理论基础
3.1隐喻理论
3.1.1隐喻理论概述
3.1.2空间隐喻
3.1.3人体隐喻
3.1.4温度隐喻
3.1.5亮度隐喻
3.2转喻理论
3.2.1言语行为转喻
3.2.2转喻视角的反讽解读
3.3认知隐喻和转喻路径的戏剧文体学研究框架
3.3.1戏剧文体学/文学语用学
3.3.2认知文体学/认知诗学
3.3.3认知隐喻、转喻路径的文体学
3.3.4认知隐喻、转喻路径的戏剧文体学模式
第4章曹禺戏剧中的空间隐喻
4.1《北京人》中“上”与“下”的认知隐喻研究
4.1.1引言
4.1.2“上”与“下”的隐喻意义
4.1.3“上”与“下”的文体功能
4.1.4小结
4.2容器图式在《雷雨》中的隐喻意义及文体功能
4.2.1引语
4.2.2家庭是容器
4.2.3身体是容器
4.2.4行为是容器
4.2.5时间为容器
4.2.6其他容器隐喻
4.2.7小结
4.3本章小结
第5章曹禺戏剧中的人体隐喻
5.1《雷雨》中“心”的转喻、隐喻意义及文体功能
5.1.1引语
5.1.2“心”的转喻意义一
5.1.3《雷雨》中“心”的转隐喻
5.1.4小结
5.2《雷雨》中“面”和“脸”的转喻、隐喻意义和文体功能
5.2.1引语
5.2.2人物外表和相貌突出表征
5.2.3人物情感和性格显示
5.2.4交往和关系焦点
5.2.5人格和尊严表达
5.26小结
5.3《雷雨》中“眼”的转喻、隐喻意义和文体功能
5.3.1人物外貌体征
53.2人物视觉映像
5.3.3人物情感世界
5.3.4人物认知心理
5.3.5小结
5.4《日出》中“手”的转喻、隐喻投射和文体功效
5.4.1引语
5.4.2人及人的特长
5.4.3行为
5.4.4拥有和控制
5.4.5行为方式与态度
5.46心理特征
54.7小结
5.5本章小结
第6章《原野》中的温度和亮度隐喻
6.1《原野》中温度隐喻和转喻的情感表征
6.1.1引言
6.1.2温度的隐喻与转喻投射
6.1.3温度隐喻的文体功能
6.1.4小结
62《原野》中亮度的隐喻表征和文体功能
6.2.1引言
6.2.2暗:恐惧
6.2.3亮:积极、正面元素
6.2.4亮:公开和直接,暗:私密和间接
6.2.5亮:理解
6.2.6光、亮的负面意义
6.27小结
6.3本章小结
第7章《雷雨》中的转喻机制
7.1转喻理论简述
7.1.1转喻的重新界定
7.1.2ICM学说
7.1.3转喻的理据
7.1.4转喻的分类
7.1.5转喻喻体(参照点)优选原则
7.1.6转喻的特征及功能
7.1.7小结
7.2转喻视角的间接言语行为
7.2.1引语
7.2.2“事态场景”学说
7.2.3分析与讨论
7.2.4小结
7.3转喻与反讽的接面
7.3.1引语
7.3.2转喻与反讽的接面
7.3.3小结
7.4转喻在反讽理解推理过程中的作用
7.4.1引言
7.4.2理论基础
7.4.3分析与讨论
7.4.4小结
7.5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这本书到底科不科学?

评分

这本书到底科不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