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强迫中国面对外面的世界。此后,人们开始了一步步的探索,从奕、李鸿章、曾国藩为首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等人提出的百日维新,最后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本书将近百年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娓娓道来,不是枯燥地堆积史料,不是简单地平铺直叙,却体现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发展趋势。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用血泪写出的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
蒋廷黻(1895.12.7-1965.10.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邵阳(今邵东)人,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9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
看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林则徐为了彰现自己的节气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苟立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佳句只不过也是往脸上贴金的幌子。 正史里以道德标准简单判断忠奸的人们, 其实没有严格的好人坏人区分。所谓坏人只是局限于自身视野和信息闭塞,在错误的时间作出了错误...
评分鸦片战争: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 第二次鸦片战争:茅海建的近代的尺度 太平天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正编及续编 孔飞力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王明前的《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和农村政治》 洋务运动:夏东元的洋务运动史 刘广京的李鸿章评传:中国近...
评分学校的近代史课的作业是读书报告,写完了顺便发豆瓣上……希望老师如果查到这篇不要当我是抄袭,看一下时间…… 因为是作业的读书报告,可能比较文段比较生硬,但是毕竟是花费了时间来读和写的,还是希望也和大家分享交流吧。 ———————————————————————...
评分蒋不愧为史学大家,对国际关系和历史经验的总结言简意赅,一本小册处处不乏真知灼见。 蒋说鸦片战争以前,国人不给外国人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不给国人平等待遇。其实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并非完全的弱国无外交,而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朝才真正面临弱国被瓜分的局面。...
评分在<中国近代史>中,蒋引用了李致其枢臣之一函: "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与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当专设一科取士....” 蒋评之曰:“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
1.正文如同儿戏,附录方稍有张致。 2.强汉盛唐时期的中国并不封闭,历经明清,反而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处处以天朝上国自居,失察于世界形势,故鸦片战争一役,遭两千年未有之变。西方的商业文明战胜了华夏传统的农耕文明,直到今天,中国欧化的进程仍未停止。但不可因此否认中国传统文明,它毕竟曾经支持了一个庞大帝国两千年的繁荣。 3.林则徐、琦善,皆洞悉世界形势之人,可惜二人皆畏于清议,不敢主张自强之道。时人迷信林文忠,以为文忠不罢,英夷不得逞志,于是不思自强。其实林文忠主事,也无裨于事。故谓林之被黜,乃彼之大幸,国之不幸。
评分2015年百书斩94弹。
评分很好读的历史书,不同于教材的年代纪事与枯燥叙述,着重分析了近代史中一些关键人物及团体的事迹,对诸如林则徐、琦善、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袁世凯、奕等人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作为了解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到孙中山先生去世这一段历史的一本很好的入门历史读物。
评分不愧为开创历史系的大师,简练却不简单,想到这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写出来的书就更不容易了,难怪一口一个孙总理蒋先生的,喜欢……
评分近代收到的侵略,清政府军事科技力量积弱不必说。又从政治的角度看,封闭已久导致的外交经验为零,朝野上下一味强硬的态度,作者持批判的态度。什么样的外交才是智慧的外交,对于今日的中国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