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法国的大革命宣扬的是相同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公正。然而,两者在方法和结果上有着深刻的差异。威廉姆斯学院的邓恩教授,探寻了这两场革命的差异的根源,发现这是由两国人民对于公民权力在基本哲学意义上的认识差异引起的:美国人强调个人权利,而法国人看重公共秩序。为什么这两次革命沿着不同的轨道前进?这两种对民主的不同理解视角,对近代历史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它们又对今天的民主给予何种经验教训?用一种明晰的叙事型的体例风格,并特别强调对当事人的生动描述,苏珊·邓恩始终追寻着这两次伟大革命在从近代历史一直到我们当代革命运动中所遗留的影响。
苏珊·邓恩(Susan Dunn),威廉姆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文学与政治思想史,著有《路易十六之死:弑君与法国政治想象》《罗斯福与民主党》《华盛顿传》等著作,是美国当代颇具声望的学者。
序言第V页,第三段,第一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人性光明的尽情讴歌,翻过比利牛斯山到法国....”。这里应该是’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位于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第VI页倒数第七行再次出现’比利牛斯山‘。 瑕不掩瑜,这个序言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 以下为字数补丁,请忽...
评分序言第V页,第三段,第一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人性光明的尽情讴歌,翻过比利牛斯山到法国....”。这里应该是’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位于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第VI页倒数第七行再次出现’比利牛斯山‘。 瑕不掩瑜,这个序言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 以下为字数补丁,请忽...
评分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 1787年费城制宪结束,北美革命暂告段落。不出两年,法国革命突然爆发,如闪电撕裂大地。两场革命在时间上挨得太...
评分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 1787年费城制宪结束,北美革命暂告段落。不出两年,法国革命突然爆发,如闪电撕裂大地。两场革命在时间上挨得太...
评分序言第V页,第三段,第一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人性光明的尽情讴歌,翻过比利牛斯山到法国....”。这里应该是’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位于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第VI页倒数第七行再次出现’比利牛斯山‘。 瑕不掩瑜,这个序言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 以下为字数补丁,请忽...
预设结论的论述,罔顾美法革命各自的国际形势和社会环境,而是单方面的捧臭脚,所谓比较分析也大多在重复前人的观点。
评分作者的很多观点不能苟同啊 改天还是写篇读书笔记吧 建议小伙伴们看这本书的时候手边备一本《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76334/ 或者上一个版本《给我自由!》
评分对美法革命之异同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主要观点基本取自麦迪逊、杰斐逊、托克维尔诸人,较少创见,但胜在论述全面,以及对资料清晰的整合,翻译也算流畅。在倒数第二章对俄国、越南、阿尔及利亚以及南非革命的论述中,作者有陷入左派倾向的嫌疑。
评分not bad
评分任何不考虑经济(地缘安全成本、劳动生产率、科技迭代位置等)的法学论述均是纯粹哲学,为第四章“品格的展演”加一星,管窥“virtur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