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与独角兽》是乔治•奥威尔社会评论集,包括奥威尔回忆个人成长经历的散文和针对当时英国社会现象、政治问题的评论。这些文字以清晰优雅的表述、独特的思考和经得起锤炼的论证,成为英语政治写作文体的典范。其中一些文章的犀利和深刻与《动物农庄》《一九八四》如出一辙。
作者: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
1903年生于印度,在英国成长。少年时入读著名的伊顿公学,毕业后因成绩一般、家境不富裕无力攻读大学,考取了公务员,被派到缅甸任警察。1927年辞去公职回到伦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因伤回国后又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又从事专栏书评写作。1950年死于肺病。
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代表作有《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等。
译者:董乐山(1924—1999),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学者。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基督的最后诱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西行漫记》等均有广泛影响。
贾文浩,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翻译系学术带头人、翻译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英汉翻译研究和教学。译著《飘》《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夜色温柔》《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二十余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是一本奥威尔的随笔集,收录了23篇奥威尔于不同时期发表在不同杂志上的随笔(essay),反映了他童年时期、工作经历、革命经历的想法。 看过《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的我,在听道长《一千零一夜》中关于《一九八四》那三期竟然无比惊讶的发现,乔治.奥威尔竟然是一个左翼的社会主义者。那究竟是什么让奥威尔转变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强烈批判,并作出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呢? 或多或少,可以从这本散文集中了解到一些些奥威尔心路历程转变的经历。其中序言《我为什么要写作》就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1、纯粹的自我中心;2、审美方面的热情;3、历史方面的冲动;4、政治方面的目的。(我相信不仅仅对奥威尔是如此,每一个伟大的作家的作品和初衷都饱含这四方面的寓意),此外这每一篇的散文都值得我再次反复研读的。
评分要读原著
评分前面节选董乐山《巴黎伦敦》《加泰罗尼亚》《缅甸》各一节,算是灌水吧。核心《狮子与独角兽》因为不是很懂这个领域,有点乏味。中间几篇讲文学与政治的文章非常精炼,句句中肯,有大量需要笔记。
评分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评分看自述,天生写政治题材的料,难怪写出1984和动物农场那种经典,几篇非政治随笔像书店回忆,泡浓茶都挺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