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24752
丛书系列:梁漱溟作品集
图书标签:
  • 梁漱溟
  • 哲学
  • 文化
  • 新儒家
  • 国学
  • 比较文化
  • 中国
  • 经典
  • 文化哲学
  • 东西方文化
  • 文化比较
  • 哲学史
  • 文明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中国哲学
  • 西方哲学
  • 跨文化交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梁漱溟的成名作,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巨著

*重印数十次,被译成英、法、日等10几种文字

*胡适、贺麟、张东荪热烈讨论,于反传统潮流中独树一帜,寻民族自信、中国道路的经典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被誉为“震古烁今之著作”(蒋百里),是梁漱溟先生的成名作,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初版于1921年,后曾多次重版,并被译为英、法、日等十多种文字,公认为东西文化论争的经典文本。作者在激烈反传统的时代潮流中,一反众议,独树一帜,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本书将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比较东西文化,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孕育出科学与民主的原因,以及以后我们的文化该向何处走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主张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

作者简介

 立根本土,眼光向下,面朝世界与未来,深研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原创型思想家

 为苍生起,奔走于大地,从实践来,往实践中去,笃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实干家

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悲天悯人,执守良知,铮铮铁骨,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信息

自序 1
第二版自序 5
第八版自序 8
第一章 绪 论 11
一般人对这问题的意思 11
以为这问题还远的不对 13
随便持调和论的不对 19
以为无从研究的不对 23
我研究这问题的经过 24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26
我们所要求的答案 26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一 27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二 29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三 30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四 32
我求答案的方法 33
我对于西方化问题的答案 34
答案讲明的第一步 35
西方化的科学色采 35
西方化的德谟克拉西精神 43
结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 51
第三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52
答案讲明的第二步 52
客观说法的未是 53
生活的说明 57
人生三种问题 60
人生的三路向 61
中国文化问题印度文化问题之答案的提出 63
答案讲明的第三步 64
答案讲明的第四步 68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70
中国文化的略说 71
印度文化的略说 73
第四章 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 75
三方思想情势简表 75
现量比量直觉三作用之说明 77
西洋哲学之情势 81
罗素的意思 84
柏格森的意思 85
印度哲学的情势 87
佛教的形而上学方法 89
西洋印度两方哲学之动机不同 94
宗教问题之研究 95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100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105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110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114
印度文明之所由产生 117
中国哲学之情势 118
中国形而上学的大意 121
孔子对于生之赞美 124
孔子之不认定的态度 126
孔子之一任直觉 128
孔子所谓仁是什么? 129
孔家性善的理 133
孔子之不计较利害的态度 135
《礼运》大同说之可疑 138
孔子生活之乐 140
孔子之宗教 143
试说从来的中国人生活 153
西洋人生哲学 157
三方生活之真解 159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 163
我们推论未来文化的态度 163
事实的变迁 163
经济改正之必要 167
因经济改正而致文化变迁 168
见解的变迁 170
态度的变迁 177
倭铿的态度 180
罗素的态度 181
社会主义之变迁 185
克鲁泡特金的态度 186
泰戈尔的态度 187
对世界未来文化的推测 191
就生活三方面推说未来文化 194
一般对未来文化的误看 198
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 199
我们现在应持的态度 201
我提出的态度 210
今日应再创讲学之风 211
世界的态度 213
补遗 214
著者告白一 216
著者告白二 218
1980 年著者跋记 219
附录一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 220
附录二 《人心与人生》自序 233
附录三 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 236
商务版编后 249
文景版编后记 25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是看了些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和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之后再看梁漱溟的,三人并称”新儒家“三圣,但是我觉的凭这本书,梁漱溟要和其余二位并称,是远远不够的。 熊十力和马一浮的风格类似,厚积薄发,旁征博引,理据充实。梁漱溟的这本,相对来说有点不接地气,说的不好听...  

评分

这本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当时也根本不懂,只是记住了什么向前、调和与向后,觉得很对,后来写很多小文章,也经常引用梁先生的这个观点。此次重读的时候,越发觉得梁先生的这个观点确实是高屋建瓴。特别是于我而言,梁先生的很多思想经历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关...  

评分

去年国庆,读了梁老先生的《论佛儒道》,开首就感到这位老先生治学是谦虚而严谨的。 今年又在无意间翻出这本书来读,却一开头就吓了一跳,见他说多谢诸位师友的来信,却绝少能从这些来信中得益。看来梁老先生的狂不是浪得虚名,与那熊十力老先生倒真是一对相得的高人。 既然他...  

评分

梁漱溟的著作,我最近重读,与熊十力与马一浮的著作同时阅读,比十几年前方便了,因为有了陈来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本比照着,贺麟,金岳霖,洪谦,冯友兰。大致的印象是,马一浮的知识结构更正宗,也就是“主流”的意思,不论是外语还是国学,他都算是梁、熊、马三人的第一...  

评分

读人论著,过去常忽视两点。一是忽略作者思想的前后变化。二是忽略了书中观点产生的由来和过程。《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书后附有梁公《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一文,此文不读,便无此想法。 首先是作者思想的变化。《东西方》一书是梁公讲座后的论稿,与《印度...  

用户评价

评分

kindle/作者自己后来都说当年写的太不成熟,不过对孔子儒教培养“本能”、“直觉”的部分还是颇有启发。/今年完整56th

评分

中特课上布置的读书作业,细细读完,感触挺多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意欲向后的文化”(东方文化),越想越觉得好恰当。比如中国的祖先崇拜。前段时间看一篇关于《曾国藩家书》的评论,关于曾氏给弟弟的书信中常用他们祖父的例子来作为论据,这位书评作者用了“家庭主义者”来形容曾氏,并表示这种思维模式很特殊。倘若把历史人物还原到历史环境当中去,就能完全理解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了。

评分

要讨论表象的文化,就要讨论其本质的生活,而生活是没尽的意欲。所以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根本上是意欲的不同,从而引出文化三路向。 梁先生毫不隐晦、毫不含糊地指出,在这个时代必须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而中国是早熟的文化,需等到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人与人关系成为主要问题时才能启用。 我认为梁先生之所以被称为最后一位士大夫,是因为他勇于发现问题并找寻答案的责任感。既如此,又何必归罪于他找寻真理的手段呢?

评分

201928。

评分

忽忽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能脱去而无因。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死生哀乐而相弃,是非得失付闲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