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前》在一种伸缩自如的叙述中展现主流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相叠印,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再现1901—1910年间中国的社会状况。上自清末的维新改良运动,下至世纪初的民间宗教运动,《暴风雨前》从相当深入的层面解释了近现代中国面临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历史变动,描绘了四川保路运动产生的根源。
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笔名劼人、老懒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中学时代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擅长讲述故事。1912年发表处女作《游园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曾任《群报》主笔、编辑,《川报》总编辑,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另外,李劼人发表各种著译作品几百万字。
论及《暴风雨前》的文学价值,郝又三这个人物,确实扛当很大的功劳。郝又三处于那个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年代,说他新吧,他又无法脱离家庭出国留学,说他守旧吧,他又参与办报,入新学堂,创办小学。说他糜烂吧,他也确实有传统士绅的毛病,懒散庸碌,迷恋女色,说他敢担当吧,他...
评分这是一部长篇,但也是一部小书,篇幅不大、人物不多。 小书自有小书的烦恼,譬如人物容易流于脸谱化,书中留日的苏星煌和尤铁民比较典型,按照当时“流行”的划分,一为革命党,一为立宪党。但历史的细微岂能这么简易分辨,革命党和立宪党的起源、互化、对抗、合作等...
评分这是一部长篇,但也是一部小书,篇幅不大、人物不多。 小书自有小书的烦恼,譬如人物容易流于脸谱化,书中留日的苏星煌和尤铁民比较典型,按照当时“流行”的划分,一为革命党,一为立宪党。但历史的细微岂能这么简易分辨,革命党和立宪党的起源、互化、对抗、合作等...
评分数年前大学时代,曾经读过《死水微澜》,最近偶然所感,又看了《暴风雨前》和《大波》。 1、书也好,电影也好,任何商品也好,起个好名字绝对是门学问。名字起不好,作品坏一半。以李劼人先生的三部曲而论,《死水微澜》,名字起的那是真好,小说也名声大噪。《暴风雨前》,平...
评分论及《暴风雨前》的文学价值,郝又三这个人物,确实扛当很大的功劳。郝又三处于那个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年代,说他新吧,他又无法脱离家庭出国留学,说他守旧吧,他又参与办报,入新学堂,创办小学。说他糜烂吧,他也确实有传统士绅的毛病,懒散庸碌,迷恋女色,说他敢担当吧,他...
我觉得牛逼,完完全全当时的社会全貌,各层人物处境,想法都有道理,说是当时社会百科全书不为过,真真切切有些《红楼梦》的感觉,太牛逼了就是,那里都能写,哪种人物都能写,这本书明显剔除了个人特色,突出了代表阶层的人物,重在叙事社会变化,以及各层各色人物面对变化的改变,对我来说最为真实的便是吴鸿这个人物了,与我来说总是很贴切,也是我们这类人的一个代表吧,不能拿传统的小说的观念来看这本小说,毕竟已经把历史人情脉络写的如此的透彻清晰,不在拘泥于小形式大格局,而在于大形式也是大格局,带有历史格局,加上人物的普遍的代表性,人物面对问题应对方法,带有着永恒的借鉴性,不会落伍,从这点来说这部作品已经足够的成熟了。
评分大河小说第二部,在豆瓣阅读买的第二本书。
评分很好看啊!
评分三部曲结束
评分情节比《死水微澜》“散”而少传奇色彩,有人觉得没前一本好看是正常,但对已沉浸在李颉人小说世界的读者来说不是的。作者写作构想是勾画清末蜀地的时代样貌,但偏从细微处入手。全书所述也不过是郝家三少爷如何没能摆脱家族娶妻生子的安排而未能留洋,如何跟新派人物办学堂,如何跟下莲池伍大嫂发生关系,旧友留日归来如何满嘴革命或是男女平等,顺带勾勒婚嫁丧葬吃茶各种生活细节。没什么惊天动地,一样能让时代风貌跃然纸上。从士绅人家的“红楼梦”到下莲池的贫民窟到“排满志士”的闺阁艳情,跳脱间似儒林外史的章法。加之鲜活有趣的川味对白,通透而有滋味的世态人情。作者鲜在道德褒贬上干预读者,也足见其文学和生活趣味。世道运转,回头看是大厦将倾,身在其中它倒变了这副不急不缓、纷繁复杂的样子。小说呈现的生活史,较之历史学家何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