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上的疯女人

阁楼上的疯女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S.M.吉尔伯特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897
译者:杨莉馨
出版时间:2015-2-1
价格:CNY 9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25537
丛书系列: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图书标签:
  • 女性主义
  • 文学理论
  • 女性
  • 文学研究
  • 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 外国文学
  • 女性文学
  • 文学
  • 女性主义
  • 文学
  • 心理分析
  • 19世纪
  • 社会批判
  • 疯癫
  • 性别角色
  • 叙事结构
  • 女性意识
  • 阶级矛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站在神父面前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这个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这个疯女人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姻缘。

本书问世前,大多数读者对伯莎这 个疯女人并不太重视,自从有了本书,人们忽而重新发现了一个类别。这些疯女人公然无视“妇道”,花枝招展、野心勃勃、作恶多端、自取灭亡……但本书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告诉我们,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她们将这个疯女人从阁楼上请下来,就是为了抨击父权主义文化对女性的精神束缚。

《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也是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重读了19世纪著名女作家如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艾米莉•狄金森等人的作品,打破了民族、地域与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的疆界,将19世纪的英美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并归纳了构成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传统中一系列重要的意象、象征与隐喻,如天使、魔鬼、月光、水、面纱、蛛网等等。

此书自问世以来,以其激进的批评姿态和对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的全新阐释,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M. Gilbert)、苏珊•古芭(Susan Gubar)

均为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她们是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创始人之一。两人长期合作,撰写了《阁楼上的疯女人》《诺顿女性文学选集》《没有男人的地带》等女权主义批评论著。

杨莉馨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女性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20世纪文坛上的英伦百合: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中国》《“我的河在向你奔来”:20世纪英语女作家在中国》等;译著有《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传》《通过身体思考》《阅读日记:重温十二部文学经典》《文尼莎与弗吉尼亚》等。

目录信息

总序
初版序言
第二版导言 学术界的疯女人
第一部分 走向女性主义诗学
第一章 王后的窥镜:女性创造力、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和有关文学父性特征的隐喻
第二章 句子的影响力量:女性作家与作者身份的焦虑
第三章 洞穴的寓言
第二部分 在小说之屋内:简•奥斯汀笔下可能的房客
第四章 关在散文里:奥斯汀少女时代作品中的性别与文体
第五章 简•奥斯汀的覆盖故事(及其秘密的代理人)
第三部分 我们是如何堕落的?弥尔顿的女儿们
第六章 弥尔顿的幽灵:父权诗歌与女性读者
第七章 恐怖的孪生子:玛丽•雪莱陛下的怪物夏娃
第八章 从反面透视:艾米莉•勃朗特的地域《圣经》
第四部分 夏洛特•勃朗特的幽灵自我
第九章 心房里有一个秘密的伤口:《教师》中的学生
第十章 自我与灵魂的对话:相貌平常的简的历程
第十一章 《谢利》中有关饥饿根源的思考
第十二章 露西•斯诺被埋葬的生活
第五部分 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监禁与意识
第十三章 由于失落而敏感:乔治•艾略特面纱背后的幻象
第十四章 作为毁灭天使的乔治•艾略特
第六部分 愤怒的力量:19世纪的女性诗歌
第十五章 放弃的美学
第十六章 女人—白色:艾米莉•狄金森的蛛丝
跋 “标出那新崛起的亚特兰蒂斯” 杨莉馨
译名对照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疯狂并非灾难性的叛逆后果,也不是自杀式的梦游状态,而是能够与“理性秩序”分庭抗礼的阁楼的一体两面——同时作为约束性质的囚所与在父性城堡内开辟出的私密空间。 《阁》将混沌又暴烈的创作激情与内心矛盾识作女性构建主体性的原动力,并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作家将双重言说作...  

评分

站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十九世纪女性作家作品的文学理论书籍。 周云龙讲完课都好久了终于读完了???? 维多利亚时代的评论家们认为真正的艺术来自“男性特征”,所以说诸如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等女作家是握着“男人的阴茎”在创作????????? “阁楼上的疯女人”指的就是《简爱...  

评分

《阁楼上的疯女人》打破了我们对《简爱》的传统解读,它以解构主义的角度出发,去中心化,关注边缘人物伯莎,得出了与传统视角截然不同的观点——《简爱》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女性小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勃朗特反叛的女性主义,也体现了一定的妥协性。伯莎是简内心的另一面,也...  

评分

文/俞耕耘 在当下,女性主义批评早已成为一门显学,关于它的论著研究,瀚如星海,而几乎所有著作都回避不了三十余年前的一部标志著作《阁楼上的疯女人》。“疯女人”形象的发现,直接生成了一套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话语。此作虽立足于文学文本,却着眼更广的视域,抱有更大的...

评分

读之前期望很大,以为其中会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其实它是摘出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就作品而谈作品。像是外科医生,分析每个人物对于结构的意义,去挖掘每一个隐喻,偏技术性。努力读了三章,隐隐觉得打开了另一扇阅读小说的大门,揭示了把小说“读厚”的方法。以前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觉得当时没有读文学专业是对的

评分

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

评分

本科的时候很吃这一套。现在长大了,觉得这样的批评方式空对空,没有现实意义。这本书带来的“坏”影响是,部分模仿者机械地批评,在文本中死命找寻一些父权压迫的影子,牵强附会。我理解两位作者作为女性的焦虑,也敬佩她们在应对各种批评(甚至直接冲淡/消解问题)时,坚持自我主张的勇气。可是,这都激不起我的触动,没啥共鸣可言。

评分

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

评分

几位女老师的合作作品,导言气氛就像《隐藏人物》,姑娘们联合起来,把生活中遭受的性别歧视转化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成果,纯女性视角分析女性作家,阁楼、疯女人、纺纱、面纱、白色等一系列象征符号、意象、隐喻解读,极其详细的文本阐释(如果很介意剧透的同学记得先看目录选择性阅读),白雪公主的分析可以说是凸显本书思路与观点的最具典型性的浓缩范本,女性行为如果不符合社会对她的预设不像天使那她就是怪物等说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可以料想当年巨大的开创意义,但部分内容如今来看稍显时代局限,有非黑即白分析牵强之处,且反而易导致弱化女性作家才华嫌疑,动不动厌女症说法是不是有点不够严谨?分析缺少变化套路相似,读到后面容易倦怠,语言上稍许精炼缩减一点可能更好;当然收获仍然是很大的,比如读到奥斯丁时期已婚女性的民事行为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