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德) 本雅明
出品人:
页数:18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0
价格:CNY 45.6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49787
丛书系列:汉译经典
图书标签:
  • 文学批评
  • 瓦尔特本雅明
  • 现代主义
  • 波德莱尔
  • 文学
  • 人群
  • 德国
  • 巴黎
  • 波德莱尔
  • 资本主义
  • 抒情诗人
  • 现代文学
  • 艺术
  • 诗歌
  • 美学
  • 颓废
  • 孤独
  • 自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人,文学和美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先后在柏林、布赖斯高地区弗莱堡、慕尼黑和伯尔尼等地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即终止了对学员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后,本雅明离开了德国,最后在巴黎定居,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陷于德国,他南逃,企图取道西班牙去美国,但在法西边境从布港警方获悉将被送交盖世太保后,他自杀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在20世纪后期为他赢得愈来愈高的声誉;他行文凝练,在作品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写来饶有诗味。他将社会批判、语言分析及历史怀旧情绪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伤与悲观情绪。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变而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

目录信息

目录
译者序/1
一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11
波希米亚人/32
闲逛者/303
现代主义/66
二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105
三巴黎,19世纪的都城/163
1傅立叶与拱廊街/165
2达盖尔与西洋景/169
3格朗德维埃与世界博览会/172
4路易·菲利浦与居室文化/175
5波德莱尔与巴黎街道/178
6豪斯曼与街金/18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开始读的时候感觉译者的注释太少,很多人名都不认识,一些专业词汇也不太懂,都要自己查(这里吐槽一下译者),遇到不了解的当时用手机查过后就将该词的页码行数记录在笔记本上,现在统一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关于人名的注释,力求详尽,附带上了他们各自的思想,有些还考...  

评分

本雅明认为现代机械技术给个体带来的震惊体验,瓦解了传统艺术的神圣光晕,并将之视为一种现代性的直觉体验而被表达。然而,这种体验方式却不是到现代社会才出现的,也并非现代艺术的专利。震惊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涵盖了从审美体验到审美判断的整个审美过程,使个体在面对丑、...  

评分

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评分

(按:本文原刊於《詩潮》第六期二零零二年七月 ,頁50-5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劉北成重譯的Charles Baudelaire: a l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lism,題目改為《巴黎,十九世紀的首都》。這個新譯本補譯了1935年提綱,並增添了一篇波德萊爾論丹蒂的附錄文章...  

评分

张旭东先生在该书“中译本第一版序:本雅明的意义”中称瓦尔特·本雅明“融合了一个马克思和一个‘现代诗人’的倾向”(页2)。通过撰写《恶之花》等诗的波德莱尔的诗歌形象,特别是“拾垃圾者”这个隐喻,本雅明潜入“大众”,在资本主义世界“黑暗”中把握存在命运的人,包括...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不能离开作为背景的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和法兰西内战。在第二帝国这一资本主义的盛世,商品经济的建立使得封建身份的人逐渐转变成了自由劳动力(闲逛者-波西米亚人-妓女-文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一盛世首先建构起了想象界的统一感(西洋景-拱廊-世界博览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对自由劳动力的分工及其异化(但麻木性自恋导致了想象的维持)。波德莱尔的意义在于其看到了在当代维持抒情田园时代的幻想(光晕)的不可能,以对大众的背离与同情的张力姿态戳破了象征界对田园时代想象界的征用的幻象并在幻象的破灭的震惊感实现向压抑物的实在回归。(以寄寓对抗浪漫)抒情诗最终在波处完结,标示出资本统治的深化带来的社会分化。在此,巴黎公社构成了弥赛亚时刻到来前的预兆,要回忆起马克思的评判:公社戳破了巴黎的颓废式迷幻。

评分

读这本书也是充满了现代性的体验的,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惊异于其呈现出的每一个侧面。本雅明极力描写当时出现的新的现象,而不忘呈现其过去的样子,观望现在也不断地回溯过去,因此脉络的构建也无比清晰。一切由快速和繁多促使瞬间的形成,瞬间的体验则带来惊颤之外也带来麻木。

评分

本书不能离开作为背景的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和法兰西内战。在第二帝国这一资本主义的盛世,商品经济的建立使得封建身份的人逐渐转变成了自由劳动力(闲逛者-波西米亚人-妓女-文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一盛世首先建构起了想象界的统一感(西洋景-拱廊-世界博览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对自由劳动力的分工及其异化(但麻木性自恋导致了想象的维持)。波德莱尔的意义在于其看到了在当代维持抒情田园时代的幻想(光晕)的不可能,以对大众的背离与同情的张力姿态戳破了象征界对田园时代想象界的征用的幻象并在幻象的破灭的震惊感实现向压抑物的实在回归。(以寄寓对抗浪漫)抒情诗最终在波处完结,标示出资本统治的深化带来的社会分化。在此,巴黎公社构成了弥赛亚时刻到来前的预兆,要回忆起马克思的评判:公社戳破了巴黎的颓废式迷幻。

评分

波德莱尔诗歌赏析,他以及其他作家(爱伦·坡、托尔斯泰、雨果…)对身处发达资本主义城市(巴黎、伦敦…)的感受。「波~明白文人的真实处境:他们像游手好闲之徒一样逛进市场,似乎只是随意瞧瞧实际上却是想找一个买主「每个人,无论高贵还是卑贱,心里都揣着某个秘密,假如这个秘密被人知道,他就会成为大家痛恨的人。—歌德「闲逛者具有着由“追逐个人利益时的那种不关心他人的独往独来”而来的空虚,他们只不过在用外来的,由陌生人引发的构想来填补这种空虚,这只是在表面上消除了它「雨果把自己当做公民置身于人群中,而波~则把自己当做一个英雄从人群中分离出来「波~…知道东西太少。这一点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的。凡他知道的他都了如指掌,但他知道的东西很少「波~把女人看做奴隶或动物,但他却以对待圣母般的崇敬提起她们…两种对立的态度…

评分

读这本书也是充满了现代性的体验的,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惊异于其呈现出的每一个侧面。本雅明极力描写当时出现的新的现象,而不忘呈现其过去的样子,观望现在也不断地回溯过去,因此脉络的构建也无比清晰。一切由快速和繁多促使瞬间的形成,瞬间的体验则带来惊颤之外也带来麻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