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人,文学和美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先后在柏林、布赖斯高地区弗莱堡、慕尼黑和伯尔尼等地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即终止了对学员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后,本雅明离开了德国,最后在巴黎定居,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陷于德国,他南逃,企图取道西班牙去美国,但在法西边境从布港警方获悉将被送交盖世太保后,他自杀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在20世纪后期为他赢得愈来愈高的声誉;他行文凝练,在作品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写来饶有诗味。他将社会批判、语言分析及历史怀旧情绪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伤与悲观情绪。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变而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
“拱廊街”是19世纪20年代以后巴黎出现的一种商业街区建筑,它两边是店铺,其上以玻璃拱顶连接为一体,本雅明以“拱廊街”作为他宏伟计划的名字。在《拱廊街计划》的提纲中他描绘这个新近发明的工业化奢侈品:“光亮从(拱廊)上面投射下来,通道两侧排列着高雅华丽的商店,...
评分末法时代 我们都生活在经验里 抱着执念 等一个叫戈多的家伙 ———————————————————————— 我徜徉在某个城市里,选择观察一个人。 在上下班的路上跟踪他,躲在他家对面的屋子里拿望远镜监视他,一举一动。看他的阅读量永远到不了两位数的博客,关注他的...
评分波德莱尔,法国人,十九世纪诗歌象征派先驱,只活了49岁。照片上,他头发稀疏,但前面两束头发彬彬有礼地搭在头顶,锐利如鹰爪的目光,硬挺尖刻的鼻梁,嘴角下撇,深陷的法令纹,他歌唱丑恶,揭露社会阴暗面,带着灵性的诗句穿越象征主义的树林,他的声音仿佛穿越了万层雾...
评分波德莱尔,法国人,十九世纪诗歌象征派先驱,只活了49岁。照片上,他头发稀疏,但前面两束头发彬彬有礼地搭在头顶,锐利如鹰爪的目光,硬挺尖刻的鼻梁,嘴角下撇,深陷的法令纹,他歌唱丑恶,揭露社会阴暗面,带着灵性的诗句穿越象征主义的树林,他的声音仿佛穿越了万层雾...
评分读这本书也是充满了现代性的体验的,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惊异于其呈现出的每一个侧面。本雅明极力描写当时出现的新的现象,而不忘呈现其过去的样子,观望现在也不断地回溯过去,因此脉络的构建也无比清晰。一切由快速和繁多促使瞬间的形成,瞬间的体验则带来惊颤之外也带来麻木。
评分是商品移情于闲逛者,而不是闲逛者移情于商品,商品选择对穷汉关闭自己是因为在它看来那个地方不值得去关注。商品在彻底奉献的灵魂卖淫,向不期而遇的人,素不相识的过往者投注诗与博爱。人们爱商品这种妓女,从中体会"爱意绵绵"
评分有些转折联系非常需要花心力去理解,所以慢慢看。本雅明仰赖了自己庞杂的学识,对波德莱尔诗学脉络的研究可谓析理入微。对“经验”至“惊颤体验”的讲述异常精彩!感觉可以去看《恶之花》了。
评分本书不能离开作为背景的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和法兰西内战。在第二帝国这一资本主义的盛世,商品经济的建立使得封建身份的人逐渐转变成了自由劳动力(闲逛者-波西米亚人-妓女-文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一盛世首先建构起了想象界的统一感(西洋景-拱廊-世界博览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对自由劳动力的分工及其异化(但麻木性自恋导致了想象的维持)。波德莱尔的意义在于其看到了在当代维持抒情田园时代的幻想(光晕)的不可能,以对大众的背离与同情的张力姿态戳破了象征界对田园时代想象界的征用的幻象并在幻象的破灭的震惊感实现向压抑物的实在回归。(以寄寓对抗浪漫)抒情诗最终在波处完结,标示出资本统治的深化带来的社会分化。在此,巴黎公社构成了弥赛亚时刻到来前的预兆,要回忆起马克思的评判:公社戳破了巴黎的颓废式迷幻。
评分本雅明 资本主义 波德莱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