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邵燕祥
出品人:
页数:3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4-7-1
价格:3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9973494
丛书系列:汉唐阳光人文图书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邵燕祥
  • 历史
  • 当代中国史
  • 文革
  • 知识分子
  • 中国
  • 散文随笔
  • 悬疑
  • 心理
  • 人性
  • 谜局
  • 暗流
  • 孤独
  • 真相
  • 救赎
  • 命运
  • 迷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革”前夕,一位右派分子的迷失

诗人、作家邵燕祥晚年深度反思、直指人心,大声疾呼:

“我们曾经被欺骗,我们也曾经互相欺骗。我们不能再欺骗后人了。"

这部《一个戴灰帽子的人》忆述的,是一九六○至一九六五年间的一段生活、工作经历,是邵燕祥人生之路的一个横截面。这几年,经过了反右、大跃进、反右倾、大饥荒以后,处在“文革”爆发之前,似乎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社会政治风云依然鼓荡翻卷,暗流汹涌,“树欲静而风不止”。

虽然沾了特赦战犯的光,邵燕祥先生被摘掉了“右派分子”那顶沉重地压在头顶上的“黑帽子”,但特有的政治烙印迫使他不得不继续“夹着尾巴做人”。这到底是怎样一种苦境呢?他的心情、心态、心境究竟如何?他历经了怎样的内心挣扎?他如何才能在准良民贱民的地位,获得一种生活的平静、精神的安宁而不至于心理失衡呢?

头上扣着的帽子变成了灰色。此种特殊生存状态、精神状态,邵先生一言以蔽之曰“苟活”。当然,这不过是现在的看法,当时则并非作如是观。

作者简介

邵燕祥,诗人。1958年初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1月改正。

主要著作有:

诗集

《到远方去》

《在远方》(其中《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被选入预备年级23课)

《迟开的花》

《歌唱北京城》

《邵燕祥抒情长诗集》

散文集

《教科书外看历史》

《大题小做集》

《热话冷说集》

《邵燕祥文抄》

纪实文学

《沉船》

《人生败笔》

目录信息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一九六○年
在特赦战犯时被摘掉“右派帽子”,我得以侥幸回城
从“人还在,心不死”到一个苟活者的随波逐流
老艺人信任的朋友,宣传机器上的“螺丝钉”
老相声“四大本”,构成了“大搞封资修”的罪状
主食、副食都不够吃了,小官僚们却在一旁大吃大喝
那么多人,主要是农民,替我们死于饥饿

第二章 一九六一年
我们将成为爸爸妈妈,我母亲将要当奶奶了
不问民间疾苦,一心还只想写作
戴着枷锁跳舞,职务写作也劳而无功
两条车道沟里的鲋鱼:我和吴小如恢复联系
他在朝鲜战场上获得的军功章,塞了别人的牙缝
幸存在历史的夹缝里,却常忘了自己的政治身份
从“你算老几”到“脱帽加冕”
妹妹大学毕业能自食其力,父亲就退休了
跟图尔逊合作译写《十二木卡姆》唱词
插叙两位没没无闻的人,那时代也还有纯属个人的不幸
“历史将宣判我无罪”:自以为和卡斯特罗的心相通
中苏交恶,邻居沙安之处境变得尴尬
居民小组长:息事宁人,还是无事生非

第三章 一九六二年
早春似有解冻的消息,但麻木的我已不动心
以文字表达为生命的需要,落入文网乃是宿命
从古装的唱词到洋装的话剧
内蒙古和江南之行:历史与现实疑真疑幻
开排,停排,复排:《叶尔绍夫兄弟》一波三折
刚过了大饥荒,又“整社”不准“开小片荒”了

第四章 一九六三年
被批“烦琐的家务事和卑微的儿女情相结合”
预防政变,丁莱夫将军奉命进驻广播局
《叶尔绍夫兄弟》“内部演出”,我却高兴不起来了
改编“阶级斗争”剧本,远不如亲身挨斗感受深刻
难得一上五台山,跟年轻气象员聚会高山站
对反修波及国内毫无精神准备,还在吟咏“怒书原不作哀音”
半个世纪后暮年回首,检点自己过去的足迹
初到重庆:山水市井间徘徊,川剧里沉湎,历史中遐思

第五章 一九六四年
告别山城下三峡,武汉是旧游之地
李燕、纪维时等的离京,背后有一个“大举措”
南下温暖的广州,却接到父亲病危的急电
写“反右派”剧本。“小整风”挨整。又获“优秀剧目”奖状……
剧团巡演的总结,变成了涉及男女关系的批判会
回忆去沈阳看话剧汇演,却像重读了多卷人生的大书
中国爆炸原子弹。赫鲁晓夫下台。我们下乡“四清”

第六章 一九六五年
苦难的中原大地:西宋庄比土改前的甘肃农村还穷
一穷二白的小村庄,到哪儿找“走资派”的“资本主义道路”?
谢天谢地,这个村庄搞了半年“四清”,没死一个人
摘掉郑某的地主帽子,三户错划富农改定为富裕中农
多年后泛滥的大吃大喝、公费旅游,几十年前只是规模较小
对官僚主义和特权问题再思考,但没读懂德热拉斯《新阶级》
一九六五年初冬的晋西南之行,给我的“前文革时代”画了句号

不算尾声的尾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邵燕祥自述成为“右派”后到文革前的经历。虽受到歧视、下放、打入另册,但远够不上那个时代右派悲惨命运的典型。千万不要以为右派只收到书中所述的那些迫害。

评分

文字平实,局面较小,内容较为平淡,可读性一般

评分

看到某些评价说“格局小,平淡,杂乱无章,流于个人,不够典型,可读性差”,我觉得难以理解。邵燕祥当时是个青年诗人、作家,没有受到特别严重的迫害,境遇相对好一点,所以相对平淡一点,不正常吗?即使是这样,那种肃杀、人人自危的社会氛围,不是已经很传神了吗?你们想看什么?

评分

还行

评分

文字平实,局面较小,内容较为平淡,可读性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