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体的崩溃是影响重大的政治事件。民主政体为什么会崩溃?本项研究试图系统地解释民主崩溃的原因和因果机制。现有文献从阶级斗争和不平等、经济落后及不稳定、结构性社会分裂、政治制度缺陷、政治精英行为与选择,以及国际因素等几种理论路径来解释民主崩溃。但是,现有理论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存在不足,适用的时空范围也比较有限。作者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民主崩溃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释:如果一个民主国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选民政治分裂程度高,二是离心型政治制度安排,那么该国民主政体就倾向于崩溃。
民主政体的崩溃通常都起源于国内社会的某种政治紧张关系,如果这种政治紧张关系愈演愈烈,就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当这种政治危机无法在现有的民主政体框架内解决时,就会导致民主政体的崩溃。因此,理解政治危机的形成和激化,是解释民主崩溃的关键。政治危机的形成和激化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国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政治冲突,而这种政治冲突是不同选民集团存在严重政治分裂的反映。第二个条件是民主国家没有能力去解决这种严重的政治冲突。因此,国家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民主政体的稳定性。固然,国家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民主政体下的政治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国家能力的高低。从制度主义的视角讲,离心型民主政体会显著地削弱国家能力,从而使其无法应付剧烈的政治冲突。作者的观点可以归纳为:高度的选民政治分裂导致严重的政治冲突,而离心型制度安排无法塑造有效的国家能力,两者的结合倾向于导致民主政体的崩溃。
这项研究采用比较历史分析方法,在重点横向比较德国(1919-1933年)、尼日利亚(1960-1966年)、智利(1964-1973年)三个民主崩溃案例和印度(1947年至今)一个民主存续案例的同时,还对四国不同时期的民主经历进行了纵向比较,以揭示选民政治分裂程度和政治制度安排对民主崩溃或维系的影响。作者希望这项研究能对如何避免新兴民主政体的失败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
作者包刚升,浙江海宁人,北京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讲师。包刚升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及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在《二十一世纪》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南风窗》等新闻杂志发表时政评论多篇,译著有《国家建构与后发展》等。包刚升的学术论文《民主转型的周期性:从启动、崩溃到巩固》在中国大陆学术界首次引入了对“民主崩溃”的系统理论研究,其博士论文《民主崩溃的政治学》获2012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民主崩溃这一议题其实学术界早就有研究,林茨就是最早开启这一领域的学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成为研究民主领域的热点议题,以至于对民主崩溃这一现象的研究远不如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 所谓民主崩溃,很好理解,就是指已经实现民主化的国家发生了逆...
评分民主崩溃这一议题其实学术界早就有研究,林茨就是最早开启这一领域的学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成为研究民主领域的热点议题,以至于对民主崩溃这一现象的研究远不如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 所谓民主崩溃,很好理解,就是指已经实现民主化的国家发生了逆...
评分一个民主体制的建立有多少种路径和可能性的存在,就有多少个坑需要避免。在当前对民主的讨论中,焦点往往集中于对现存民主体制和成功的民主转型。这些讨论即使不是全然的歌功颂德,也往往是隔靴搔痒地“ 教训总结。以至于形成一种,民主体制的建立和民主转型尽管费劲,但起码在...
评分嗯,算是包老师的学生,上学期听了发展政治学,下学期还要去听民主与民主转型的课程,书中的有些内容包老师上课的时候也讲过的。 民主政体为何会崩溃?作者试图用一国的选民政治分裂和政治制度安排来解释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高度的选民政治分裂导致严重的政治冲突,而离心...
评分民主崩溃这一议题其实学术界早就有研究,林茨就是最早开启这一领域的学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成为研究民主领域的热点议题,以至于对民主崩溃这一现象的研究远不如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 所谓民主崩溃,很好理解,就是指已经实现民主化的国家发生了逆...
作者对文献的掌握和解读全面、到位,分析逻辑也称得上清晰,但案例分析部分之冗长拖沓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作者的核心观点是:高度的选民分裂导致严重的政治冲突,而离心型民主政体无法塑造有效的国家能力,两者的结合导致民主政体的崩溃。但正如方绍伟所评论的这是民主的崩溃而非其原因。
评分包老师的书严格符合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要求,但读来读去,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即先有结论,再找证据。就好比是看《神探可伦坡》一样,先告诉你谁杀了人,然后慢慢找证据,最后锁定凶手,而且百分之百的准确
评分一个半隔行的感受,感受是长篇文献综述……另外,因果关系远没有类似的《国家与社会革命》那样清晰。
评分在复旦曾经拜读过的大作。が、too general to criticize。既没法说他的想法是错的,也无法说他的解释是对的。明确地来说,就是学术意义并非很大的一部著作。当然,受过方法论训练的学究可能会提出一些定性研究手法技术上的问题:例如自变量与因变量在概念上比较接近,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就民主概念讨论的延展度的问题,案例选择的问题,就结论而言的规范性讨论的问题,etc。自己的看法很明确,博士论文也许并不适合这样写。如果你真的有这部著作里所提出的那种假说法的朦胧框架,最好是停下来,抽出其中一部分展开思考并且进行研究设计。事实上,即便就其中任何一个案例研究,重新构思自己在此书中所意识到的那些可能的解释,也可以做出非常优秀的博士论文来了。
评分参见@thucydides 猜,全中不解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