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204
译者:王炳钧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42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3160976
丛书系列:本雅明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本雅明
  • 瓦尔特·本雅明
  • 文学理论
  • 浪漫主义
  • 文艺理论
  • 德国
  • 文学研究
  • 文学
  • 德国浪漫派
  • 艺术批评
  • 浪漫主义
  • 美学
  • 文化思想
  • 文学理论
  • 哲学
  • 批判概念
  • 艺术史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本雅明的博士论文,针对当时流行的对于浪漫派理论的误读,本雅明以问题史的思路,试图追踪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变迁,意在揭示其艺术批评的哲学根基,以准确界定德国浪漫派青年运动的积极成就。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批评史研究,作者更愿意将其纳入更为广泛的视野,就浪漫派所理解的反思概念、认识论、艺术作品、艺术理论做了深入清理,其中对内在批判与救世主义的阐发,极具洞察力。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合力>》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书信。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王炳钧,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90年获汉堡大学博士学位。著有《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54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法兰克福,1991年); 《弗兰茨•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中的权力结构问题》。

杨劲,德国洪堡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教授。

目录信息

目 录
绪 论/1
一、课题的限定1
二、材料来源7
第一部分 反 思/13
一、费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13
直接认识——假定的限定——反思的限定
二、早期浪漫主义者对反思的理解23
反思的三个阶段——智力直观——反思的媒介——艺术
三、系统与概念43
绝对系统——神秘术语——玩笑——艺术之术语
四、早期浪漫派的自然认识理论61
自我认识——客体认识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 艺术批评/73
一、早期浪漫派的艺术认识理论73
作为反思媒介的艺术——批评——作品的独立性
二、艺术作品89
形式——内在批评——素材及形式的反讽
三、艺术理念109
形式和作品的整体性——渐进的总汇诗——超验文学——小说——散文——冷静——批评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139
理念与理想——缪斯式的——无条件的作品——古希腊罗马——风格——批评
附 录/153
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153
引文目录187
参考文献191
译后记/19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文原為研討會論文〈戰爭、技術媒體與傳統經驗的破滅:論魯迅小說中的「暴力」與「破壞」〉的第一節,論文全文已刊於薛毅、孫曉忠主編的研討會論文集《魯迅與竹內好》(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 正如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言:「心神渙散者也能養成習慣。」...  

评分

米老鼠和本雅明 ——评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两个初次见面的现代人坐在一起,他们会问对方哪些问题? “你的星座是什么?你的血型是什么?你是素食主义者吗?你信手相吗?你练瑜伽吗?” 我们用越来越多繁琐的分类划分人群。克莱斯特曾经说,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评分

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 《经验与贫乏》 我们的读物中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老人在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们,在他的葡萄种植园下面藏着宝物,只待他们去挖掘。他们挖啊挖,却连宝物的影子也没挖到。秋天到来时,没有任何地方像他们的葡萄种植园那样果实累...  

评分

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 《经验与贫乏》 我们的读物中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老人在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们,在他的葡萄种植园下面藏着宝物,只待他们去挖掘。他们挖啊挖,却连宝物的影子也没挖到。秋天到来时,没有任何地方像他们的葡萄种植园那样果实累...  

评分

米老鼠和本雅明 ——评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两个初次见面的现代人坐在一起,他们会问对方哪些问题? “你的星座是什么?你的血型是什么?你是素食主义者吗?你信手相吗?你练瑜伽吗?” 我们用越来越多繁琐的分类划分人群。克莱斯特曾经说,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王老师的翻译,不差,但是难懂。句子的重点和行文的逻辑无法在阅读中跳出来,但来来回回对照着读的时候却是很好的助力。

评分

本雅明博论(1919),整体文风非常学院派严谨清晰,与30年代(如两篇波德莱尔)气象迥异,其实教师资格论文《起源》(1924)中已能够窥见他对学术写作的挣扎和冲决了。本书将形式与批评确立为早期浪漫派(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文学理论的最重要功绩,如果说作为理念范畴的绝对形式(以自我界定和自我提高的辩证法,在反思的不尽乘方中体现出整体性和无限性)体现的是一种典型的浪漫主义思维,而在批评中实现对艺术作品偶然性、有限性的分解(对反思的反思)继而完成作品则也将早期浪漫派确立为初代解释学家。有趣的是,本雅明在本书中基本全然遵循“内部批判”,只澄清问题史的关联(即使援引歌德也是如此),他对浪漫派艺术理论的生猛反击(寓言理论)在这里竟然没有显露丝毫。

评分

本雅明的博士论文。小册子不厚却并不容易消化。阅读之前要补充德国浪漫派理论和作品,作死如我只能慢慢补了:诺瓦利斯和施莱格尔的诗学(尤其的是《雅典娜神殿》中的断片及“渐进的总汇文学”观),从前期的蒂克再到后期集大成者霍夫曼的怪诞志异小说及艺术童话创作,以及费希特的哲学和歌德的艺术批评

评分

有一种好书叫做别人觉得好我却看不懂,而且我也看不懂别人觉得好的理由。。。而且我也知道我不会再读第二遍,可能这就是所谓的错过吧

评分

似乎是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的《经验与贫乏》中相关部分的再版,并非新译,译者皆为王炳钧和杨劲二人。本雅明的这本小书,其重要性不必待言。一些关键术语概念的翻译上,可以再商榷,尤其是涉及费希特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