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204
译者:王炳钧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42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3160976
丛书系列:本雅明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本雅明
  • 瓦尔特·本雅明
  • 文学理论
  • 浪漫主义
  • 文艺理论
  • 德国
  • 文学研究
  • 文学
  • 德国浪漫派
  • 艺术批评
  • 浪漫主义
  • 美学
  • 文化思想
  • 文学理论
  • 哲学
  • 批判概念
  • 艺术史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本雅明的博士论文,针对当时流行的对于浪漫派理论的误读,本雅明以问题史的思路,试图追踪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变迁,意在揭示其艺术批评的哲学根基,以准确界定德国浪漫派青年运动的积极成就。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批评史研究,作者更愿意将其纳入更为广泛的视野,就浪漫派所理解的反思概念、认识论、艺术作品、艺术理论做了深入清理,其中对内在批判与救世主义的阐发,极具洞察力。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合力>》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书信。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王炳钧,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90年获汉堡大学博士学位。著有《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54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法兰克福,1991年); 《弗兰茨•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中的权力结构问题》。

杨劲,德国洪堡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教授。

目录信息

目 录
绪 论/1
一、课题的限定1
二、材料来源7
第一部分 反 思/13
一、费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13
直接认识——假定的限定——反思的限定
二、早期浪漫主义者对反思的理解23
反思的三个阶段——智力直观——反思的媒介——艺术
三、系统与概念43
绝对系统——神秘术语——玩笑——艺术之术语
四、早期浪漫派的自然认识理论61
自我认识——客体认识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 艺术批评/73
一、早期浪漫派的艺术认识理论73
作为反思媒介的艺术——批评——作品的独立性
二、艺术作品89
形式——内在批评——素材及形式的反讽
三、艺术理念109
形式和作品的整体性——渐进的总汇诗——超验文学——小说——散文——冷静——批评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139
理念与理想——缪斯式的——无条件的作品——古希腊罗马——风格——批评
附 录/153
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153
引文目录187
参考文献191
译后记/19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米老鼠和本雅明 ——评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两个初次见面的现代人坐在一起,他们会问对方哪些问题? “你的星座是什么?你的血型是什么?你是素食主义者吗?你信手相吗?你练瑜伽吗?” 我们用越来越多繁琐的分类划分人群。克莱斯特曾经说,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评分

米老鼠和本雅明 ——评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两个初次见面的现代人坐在一起,他们会问对方哪些问题? “你的星座是什么?你的血型是什么?你是素食主义者吗?你信手相吗?你练瑜伽吗?” 我们用越来越多繁琐的分类划分人群。克莱斯特曾经说,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评分

[本文原為研討會論文〈戰爭、技術媒體與傳統經驗的破滅:論魯迅小說中的「暴力」與「破壞」〉的第一節,論文全文已刊於薛毅、孫曉忠主編的研討會論文集《魯迅與竹內好》(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 正如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言:「心神渙散者也能養成習慣。」...  

评分

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 《经验与贫乏》 我们的读物中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老人在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们,在他的葡萄种植园下面藏着宝物,只待他们去挖掘。他们挖啊挖,却连宝物的影子也没挖到。秋天到来时,没有任何地方像他们的葡萄种植园那样果实累...  

评分

米老鼠和本雅明 ——评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两个初次见面的现代人坐在一起,他们会问对方哪些问题? “你的星座是什么?你的血型是什么?你是素食主义者吗?你信手相吗?你练瑜伽吗?” 我们用越来越多繁琐的分类划分人群。克莱斯特曾经说,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1.德国早期浪漫派改造了费希特的反思,它不再是一种确证主体性的概念,相反,反思颠覆了主体性。对浪漫派来说,反思直接作为各个个体的中介,任何意义上的个体都成为主体,反思行为本身成为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这时反思的中心不再是费希特的先验自我,而是艺术。这为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提供了必要的认识论前提。 2.在浪漫派看来,艺术作品自身就是反思的主体和客体,而批评则是作品自身对自身批评的延续,即一种艺术的内部批评。作品是不完整的,正是通过批评,艺术作品的反思被唤醒,在反复的批评中作品也得以完成,从而呈现出绝对的形式——永恒的不可毁灭的理念。相反,歌德则秉持希腊式的典范性,认为对艺术的批评不可能且无必要。前者强调总体性,后者则强调多样性。浪漫派的内部批评和歌德的源初现象都成为本雅明思想的重要因素。

评分

本雅明的博论,书是好书啦,只是有人吐槽太贵,不到两百页卖四十多。哈哈。

评分

雅明提倡从作品本身蕴涵的“真理内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这种批评有两大步骤:首先,瓦解作品的“物质内容”,救赎出作品中隐含着的“真理内容”;然后,对其进行阐述使这个被救赎出来的真理成为世俗的启迪。这种文学批评先要“拆毁作品”,在拆毁作品的过程中使小说的“真理内容”与“物质内容”分离,然后用批评去点燃作品真理的火焰,启迪世界,照亮人生。在这一批评过程中,作品的“真理内容”通过艺术审美和批评从它所附属的“物质内容”中得以升华,得以表征,得以救赎。本雅明所主张的“内部批评”主要针对当时在格奥尔格学术圈子中流行的歌德神话,这种神话抛开作品内容而大肆鼓吹作者的天才,将作品与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和巨大声望联系起来而制造个人神话和崇拜。

评分

读不太懂,但是还是能隐隐约约摸到点什么,有功夫在读一遍吧。

评分

不得不说这是我买过的最坑读者的版本,性价比低得惊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