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哲学

记忆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白洁◎著
出品人:
页数:214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7217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记忆
  • 哲学
  • 心理学
  • 思想史
  • 学术
  • 考据
  • 工具书
  • 〖工具书〗
  • 记忆
  • 哲学
  • 思维
  • 认知
  • 时间
  • 存在
  • 意识
  • 反思
  • 人类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记忆是一个亘古难题:

何为记忆?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记忆是不是“可以摆脱黑匣子”的存在物?记忆是不是可以被视为精神的概念本身?

记忆是如何产生的?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存在于何处?

如何能窥测到记忆从信息的加工、贮存、激活到提取的过程?如何判断记忆的准确性?如何知道我们对记忆的监控和调节?

如何判断记忆?记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记忆研究方法对心理学有哪些启示?

……

几千年来记忆的问题被接连谈论:从柏拉图到休谟、从亚里士多德到柏格森、从艾宾浩斯到巴德利,记忆一直是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人们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隐喻模拟着记忆的机制,尽管它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直至今日,对记忆机制的探讨展现出深广繁复的牵连,记忆已成为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穿越时间和书页,对记忆哲学的溯源和追问,就是对心理学史、认知科学史、西方哲学史的一次重温。

-----------------------------------------------------------------------------------------------------------------

本书在记忆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前最新进展基础上,探究记忆及其运行机制的奥秘,勾勒出记忆概念的新框架,构建起记忆运行机制的新模型:从认知哲学角度提出记忆的概念;从本体论探讨记忆存在的基础和实质;从认识论分析记忆与表征、记忆与情绪、记忆与意象、记忆与语境等各种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方法论上用更为合理、科学的方法模拟记忆机制,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记忆,以探究和解释这个让人欲罢不能的难题。

作者简介

白洁,1980年生,201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太原科技大学教师、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认知哲学、心理学等研究,着力于以哲学的视角探讨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先后主持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信息

绪论/1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5
(一)自然主义色彩的记忆观/5
(二)精神分析学派:记忆是实体性存在/7
(三)现象学学派:记忆是对存在的体验和反思/9
(四)行为主义学派:记忆可以通过“刺激—反应”来测量/11
(五)科学实证主义:记忆研究中的实验法/13
(六)认知学派:记忆模型范式的更替/15
(七)新认知还原主义: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17
(八)学科融合:记忆划分的新类型/21
第一章 记忆哲学的思想溯源/26
一、柏拉图:探索和学习都是回忆/27
二、 亚里士多德:记忆是灵魂的一部分/29
三、奥古斯丁:记忆是藏匿于深邃洞穴之物/31
四、洛克:记忆是“心灵白板”上的痕迹/32
五、休谟:记忆是印象的重复/34
六、 康德:记忆是先验的“图式”/36
七、柏格森:记忆是“绵延”的形式和保证/38
八、赖尔:“记得”是已获知且没有忘记/39
第二章 记忆的科学基础/41
一、记忆是心和脑的统一/42
(一)整合论/42
(二)定位论/43
(三)遗忘症/44
(四)工作记忆/45
二、记忆是激活的神经元的集合/46
(一)赫布律/47
(二)反响回路论/47
三、记忆是神经元内物质的传递/48
(一)短时记忆的神经机制/49
(二)长时记忆的神经机制/49
(三)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神经机制/50
四、特殊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51
(一)激素效应导致的情绪记忆/51
(二)错误记忆的神经机制/53
(三)元记忆的神经机制/55
第三章 记忆的本体论/59
一、记忆的含义/59
(一)记忆是“记”和“忆”的合体/59
(二)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61
(三)记忆发生的部位在突触/63
(四)记忆是信息加工的过程/64
(五)记忆是一种印象/65
二、记忆的产生/67
(一) 感知觉信息的激活产生了记忆/67
(二)神经元的接触和联结产生了记忆/69
(三) 对表征的符号加工产生了记忆/70
(四)记忆的特征/71
三、记忆的功能和作用/79
(一)记忆反映了事物及其联系/79
(二)记忆为发现和创造新事物提供了前提条件/80
四、记忆的类型/81
(一)记忆内容的实质是其对象性/82
(二) 根据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分类/85
(三)根据记忆的社会性和主体性分类/89
(四)根据记忆的时间先后分类/90
(五)元记忆是对记忆的认知/92
第四章 记忆的认识论/96
一、记忆的基本过程/96
(一)记忆运行机制的类比——记忆表征理论/97
(二)记忆是从识记开始的/100
二、记忆与意象的关系/104
(一)意象是潜意识的心理倾向/105
(二)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107
(三)记忆重构与意象表征彼此依赖且相互配合/109
三、 记忆与表征/114
(一)表征是两事物之间的替代/114
(二)记忆表征机理的阐释——模型法/117
(三)生存语境认知模型:适宜生存的表征/123
四、记忆与情绪/126
(一)情绪是一种态度和体验/126
(二) 情绪记忆是更为深刻和牢固的记忆/130
(三)记忆与情绪交互作用/134
第五章 记忆的方法论/138
一、模型法/139
(一)信息加工模型:记忆过程如同计算机运行/139
(二)加工水平模型:记忆受材料的加工方式和深度的影响/142
(三)三阶段记忆模型:记忆是三个阶段的递进过程/143
(四)平行分布加工模型:记忆是彼此平行的单元间的联结活动/146
二、行为主义研究方法/148
(一)实验法:特定记忆影响因素的验证/150
(二)情境模拟法:记忆“建构”的验证/153
(三)迷宫法:记忆 “场合依存性”的验证/155
三、精神分析法/158
(一)记忆需要“被唤醒”/158
(二)记忆有非理性的一面/160
四、现象学分析方法/162
(一)记忆是带有意义的整合/164
(二)记忆要在社会和历史中去理解/165
第六章 记忆问题的哲学追问/169
一、记忆价值问题的思考/169
(一)判断和理解是记忆的标志/169
(二)知识需要记忆的记载和传承/172
(三)记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需/174
(四)记忆概念理解的启示——科学概念和哲学概念的区分/177
二、记忆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179
(一)真理是“绘制”的真实/179
(二)心理学需要“质性研究”/181
结束语/184
参考文献/186
后记/21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索引OK的

评分

记忆是什么?在柏拉图那里,记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是学习和认知;在奥古斯丁看来,记忆与灵魂无异;在休谟的学说里,记忆是一种“自明意识”;在海德格尔的理论中,记忆是对存在的深入体验和反思;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记忆构成了内在思想的自明性;柏格森说得更诗意,记忆是“绵延”,是生命存在的本质,是创造性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对先前经验的记录;认知科学家认为,记忆是个体存储信息并依据当前目标重建过去经验的一种认知能力;信息论者认为,记忆是一个建构过程,我们在编码、存储、提取过程中组织和形成信息;心灵哲学认为,记忆代表着个体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积累,也是指引当前行为和认识的重要方法。正因为此,记忆越来越重要,15年的“南京大屠杀申遗”就是明证。

评分

作为索引OK的

评分

名不副实(我没有读完,看不下去了)。高大上的书名,内容上确是比较混乱,对记忆的梳理仅限在对各大家观点的罗列,没有内在逻辑的厘清。对认识论一词的理解也是莫名其妙。 看完了,算是一部教科书吧。哲学方面的归纳比较到位, 后面也算是把各学科对记忆的研究归位了。但是为啥看起来就没有透彻的感觉呢?

评分

作为索引OK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