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罗杰·克劳利著名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一。
1453
君士坦丁堡的战火,两个文明的撞击
《今日美国》夏季最佳图书 《旧金山纪事报》夏季最佳图书
克劳利引人入胜的叙述……读之更像生动的小说。人物……描摹极其细致,全都是基于历史文献,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洛杉矶时报》
克劳利对君士坦丁堡攻城战的重述极富戏剧性,激动人心。
——《旧金山纪事报》
出神入化……罗杰•克劳利为一个古老而永远引人入胜的故事注入了新活力。《1453》融合了军事史的令人着迷的细节和对宗教意象的丰富指涉,这些意象对战争的双方都有极大影响。
——《经济学人》
节奏轻快,是了解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长期敌对关系的入门必读书。
——《科克斯书评》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世界的终结。《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
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历史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久居伊斯坦布尔,并对土耳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数年时间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这使他拥有对地中海的渊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和《财富之城》。
现代民族主义者将君士坦丁堡攻防战解读为希腊和土耳其民族之间的斗争,但这种简单化的观点是非常误导人的。 双方都不会接受或者甚至理解这样的标签,尽管双方都用这样的说法来指代另一方。奥斯曼人,或者按照字面意思,就是“奥斯曼的部落”,都自称为奥斯曼人,或者简单地...
评分该书装帧新颖,作者罗杰克劳利,剑桥大学毕业后,对土耳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的历史研究的精华,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第一部,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堪称经典译本,强烈推荐,期待之后推出的两部!
评分现代民族主义者将君士坦丁堡攻防战解读为希腊和土耳其民族之间的斗争,但这种简单化的观点是非常误导人的。 双方都不会接受或者甚至理解这样的标签,尽管双方都用这样的说法来指代另一方。奥斯曼人,或者按照字面意思,就是“奥斯曼的部落”,都自称为奥斯曼人,或者简单地...
评分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关于15~16世纪地中海帝国三部史诗性著作之一。这本书对东罗马帝国衰亡和新兴的奥斯曼帝国崛起、最终取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做了精彩的解读,可读性极强,难得一见的关于这段历史的好书。
评分作者:史海悠游 记得求学时候,一旦得着有兴趣的好书,一定会不眠不休、非一气读完不能释卷。后来旁骛愈多,年龄渐增,加之收罗的书籍也多了,读书时间反倒零散了,新书常常不能第一时间通读全本,有时甚至买来就直接束之高阁的,想来不觉汗颜。但前天晚上收到陆大鹏兄弟寄来...
一直觉得君士坦丁堡就是魔戒里面米斯蒂纳斯的原型。 当年君士坦丁堡如此破败还能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守这么久真是难得,当年的伊斯兰容得下领地里的基督徒,当年的欧洲却容不下穆斯林,再想想现在网上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真是好玩
评分两个文明的冲突,一座城的衰落,所幸的是在被征服后,它得到了重生。
评分最初的梦想就是做一个文笔巨好的历史学家
评分好书,傻逼书装。套子太紧,顶一下就裂开了。
评分自购。确实很精彩传神,写得干净利落的同时,各方各面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了。有时候,人性与种族与信仰无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