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昨天又忍不住看了一遍《我们仨》,虽然有淡淡的抹不去的伤感,但更多的是留在心中的美好。 如今,他们都不在了,但他们的故事却会一直流传下去。 我一直很喜欢,也很羡慕钱钟书和杨绛一家。 所谓幸福,大抵就是他们仨在一起的样子。 于是,我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1,做一...
评分昨天又忍不住看了一遍《我们仨》,虽然有淡淡的抹不去的伤感,但更多的是留在心中的美好。 如今,他们都不在了,但他们的故事却会一直流传下去。 我一直很喜欢,也很羡慕钱钟书和杨绛一家。 所谓幸福,大抵就是他们仨在一起的样子。 于是,我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1,做一...
评分“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它带给我的不只只是感动,更是思考。 杨老先生说,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着烦恼和忧虑。细细想来,似乎杨老先生和钱老的快乐大都是苦中作乐,他们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亦没有太多的浪漫,然而...
评分暑假开始出行,带了三本书:《当下的力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听杨绛谈往事》。长沙飞上海时看完了第二本,上海回衡阳时火车上看完了第一本,回家的时候病床上读完第三本。我很庆幸,自己是在家中细细看完了第三本。杨先生的往事回忆,从最初到现在,就像是一场温馨...
评分杨绛的《我们仨》真是一本悲情却又温情的爱恋之书。 全书分三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前两部分以梦的形式虚写女儿钱瑗与丈夫钱钟书最后的日子,最后一部分实写几十年来一家人共同度过的风风雨雨。我最喜欢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这个版本挺好,插图也丰富,早就想拜读的书,意犹未尽
评分夫妻俩性情相近,嗜书如命,相敬如宾,伴侣如知音,一家三口亲密无间。很温馨。
评分2016年第18弹。每一句都很克制。一如先生的性格。钱钟书和杨绛称得起“灵魂伴侣”这个称号。一起探讨唐诗宋词中只要容易忘的字都是用得不够好的。好的字和整句诗词会有一种黏性,不会轻易忘掉;一起在聚会后分析朋友们的言行并结合所读的学问分析,两人增长做人处事的方法和道理;一起吃苦一起吃饭一起养育“他们最杰出的作品”。女儿圆圆的出生仨人成了“铁三角”组合,一家三口都是一心做学问的读书人,与世无争是他们处世的原则。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杨绛说:“放心吧,有我呢。”他们就放心地去了。从此以后,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评分从今以后 我们三个 只有死别 不再生离 92岁的杨绛先生在钱钟书和钱瑗都相继离开以后写下的回忆录 真挚 哀伤 就像她说的 我们仨只是失散了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大家写的书真是不一样啊 家庭生活的描写真是让人羡慕
评分满眼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