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名字

玫瑰的名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意] 翁貝托·埃科
出品人:
頁數:558
译者:瀋萼梅
出版時間:2015-1
價格:5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32766277
叢書系列:翁貝托·埃科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翁貝托·埃科
  • 小說
  • 推理
  • 意大利
  • 意大利文學
  • 外國文學
  • 懸疑
  • 宗教
  • 玫瑰
  • 愛情
  • 女性成長
  • 情感故事
  • 文學經典
  • 心靈治愈
  • 散文集
  • 人生感悟
  • 浪漫主義
  • 成長之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玫瑰的名字》是翁貝托·埃科的代錶作,故事發生在意大利中世紀一座修道院裏。方濟各會修士威廉與弟子阿德索前往該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教皇的調解做準備。二人剛一到達,修道院就發生瞭命案。精於推理的威廉受修道院院長的委托著手調查。命案並沒有停止,每天都有一個人死於非命。迷宮似的修道院蘊含著諸多秘密。當秘密被揭穿之際,命案也真相大白。修道院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著者簡介

翁貝托·埃科(Umberto Eco)(1932- ),歐洲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小說傢、符號學傢、美學傢、史學傢、哲學傢。齣生於意大利亞曆山德裏亞,博洛尼亞大學教授。著有大量小說和隨筆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擺》《昨日之島》《波多裏諾》《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布拉格公墓》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圖書目錄

自然,這是一部手稿

第一天
晨禱
辰時經
午時經
午後經之前
午後經之後
夕禱
晚禱
第二天
申正經
晨禱
辰時經
午時經
午後經
夕禱
晚禱
夜晚
第三天
從贊美經到晨禱
辰時經
午時經
午後經
夕禱
晚禱之後
夜晚
第四天
贊美經
晨禱
辰時經
午時經
午後經
夕禱
晚禱
晚禱
夜晚
第五天
晨禱
辰時經
午時經
午後經
夕禱
晚禱
第六天
申正經
贊美經
晨禱
辰時經
辰時經
午時經
午後經
夕禱與晚禱之間
晚禱之後
第七天
夜晚
夜晚
尾聲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一本2010年读到今天的书,一直没有读完,最近又翻出来翻了一会,觉得读不完应该不是我的问题。因为不懂意大利文,找的是英译本。凭我的经验来看,英译本要更准确。但是还是那句话,因为不懂意大利文,不排除有中译本准确而英译本出错的地方,如果有我出错的地方,请懂原文的纠...  

評分

美国的朋友打来电话,告之意大利人昂贝尔托·埃科(Umberto Eco, 1932- )的第四部长篇小说Baudolino的英文即将上市,已经替我在亚马逊网站预订了一本。闻言欣欣然,正逢长夏无事,先把《玫瑰之名》找出来看第N遍。说起来中国也出了不少和埃科有关的书了,光是《玫瑰之...  

評分

我很久以前讀過的書,它還被改編成電影. 現在回頭來看,最大的感慨是:偏執是一種罪惡!終於了解為什麼厲官比貪官更可怕,因為他自認是正義之師.所謂"基本教義派",或是思想光譜中極左,極右,深綠,深藍,深紅,深黃.....都是可能基於他的祟高目標下,整肅異己.所以書中反...  

評分

我一开始读的《玫瑰的名字》,是闵炳君译的,宝文堂书店,1988版(此书的“译后记”里又说参加译书的是刘斌、王军和顾骞三人,不知这三人和封皮上的“闵炳君”什么关系)。因这个译本曾对原著“略加删削”,我想看看全书如何,于是又找到谢瑶玲译的《玫瑰的名字》皇冠出版社...  

評分

说实话,一个发生在七天里的侦探故事,通常只用一个小小的短篇即可写得精采、紧张、惊险、有趣,但埃科却用了五百多页来写,如果用物理学的“密度”概念来比喻一下,那这本书就象一个塞满了铁砂的皮袋。那么他到底在这里面都塞了什么使这本书象如此沉甸甸的呢?下面就是他塞进...  

用戶評價

评分

真理是開放的,沒有絕對化的東西。信仰走嚮絕對化,就會成為壓製打擊異端的工具

评分

好看

评分

智者的道路從來都不是大多數人會跟隨的,因為它沒有煽動性。平民往往隻能在當權者和企圖當權者中做選擇,其實哪裏來的選擇,不過是殊途同歸而已。

评分

沒有基督教曆史基礎儲備的國人,閱讀《玫瑰的名字》真是一種煎熬。首先,我以為一位公共學者的書,雖然知識豐富但不一定好看,因為他的強項可能在於學術,而不是小說。其次,文字閱讀的流暢體驗,在於字裏行間對作者意識形態的認同,缺乏瞭解背景知識會導緻很難喚醒讀者內心共鳴。最後,雖然名為推理小說,但實際還是埃科在掉書袋。關鍵這本書所羅列90%學院派知識,我好像都感覺不甚瞭瞭,興趣有限,除瞭中世紀基督教派彆之間爭鬥的曆史這塊。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评分

看到最後麵纔確定不是埃科看三百年前的人修訂的三百年前阿德索的手稿。求知欲是罪惡,因為有知識和邏輯變得傲慢而不是變得能夠愛。 另,有10年和15年兩個版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