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1909
         1889年
         王肇鋐:銅刻小記
         1904年
         王國維:孔子之美育主義
         1905年
         李叔同:圖畫修得法
         1907年
         王國維: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
         1908年
         兩江師範學堂課程(光緒三十四年)
         王國維:《中國名畫集》序
         1910—1919
         1913年
         周樹人:擬播布美術意見書
         1915年
         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
         1917年
         蔡孑民:以美育代宗教說
         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節選)
         1918年
         呂澂:美術革命
         陳獨秀:美術革命
         蔡元培: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旨趣書
         1919年
         劉海粟:參觀法總會美術博覽會記略
         劉海粟:畫學上必要之點
         劉海粟:寒假西湖旅行寫生記
         蔡元培:文化運動不要忘瞭美育
         1920—1929
         1920年
         汪亞塵:圖案教育與工藝的關係
         唐雋:石膏模型寫生與人體寫生底著力點
         汪亞塵:繪畫根本上的觀察
         汪亞塵:近代底繪畫
         汪亞塵:美與美術
         黃卓然:保存國粹畫要從改良入手
         許士騏:美術的價值及影響
         黃卓然:為甚麼要研究圖畫?
         孫壎:中西畫法之比較
         豐子愷:忠實之寫生
         蔡元培:美術的起源
         陳師曾:對於普通教授圖畵科意見(民國九年稿)
         鬍佩衡:美術之勢力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之演說詞
         徐悲鴻:中國畫改良論
         汪亞塵:繪畫上應該注意的條件
         許士騏:我對於國粹畫的觀念
         戴:美術底實用
         俞寄凡:藝術教育傢的修養
         高奇峰:畫學不是一件死物
         1921年
         陳衡恪:文人畫的價值
         陳衡恪:文人畫之價值
         鄭錦:鄭褧裳講演錄
         鬍佩衡:中國山水畫氣韻的研究
         金城:金拱北講演錄
         楊樸之:繪事外評
         楊樸之:美術傢之修養
         1922年
         呂澂:美術發展的途徑
         1923年
         劉海粟:《藝術》周刊創刊宣言
         王濟遠:天馬會籌辦六屆畫展的經過
         劉海粟:天馬會究竟是什麼
         1924年
         蔡元培:旅法《中國美術展覽會目錄》序
         劉開渠:禁止展覽裸體畫
         蔡元培:美術與科學
         倪貽德:論裸體藝術
         汪亞塵:現代藝術的要素—快感與技術
         劉海粟:上海美專十三周年紀念感言
         陳曉江:提倡藝術應有的途徑
         1926年
         孫傳芳劉海粟:孫傳芳與劉海粟論模特兒書
         1927年
         北京藝專:北京藝術大會
         晨光藝術會章程
         林文錚:何謂藝術
         徐悲鴻:美術聯閤展覽會記略
         魯迅: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我所要說的幾句話
         林風眠:緻全國藝術界書
         1928年
         李金發:吾國藝術教育
         鄧以蟄:觀林風眠的繪畫展覽會因論及中西畫的區彆
         鄧以蟄:藝術傢的難關
         林文錚:從亞波羅的神話談到藝術的意義
         林風眠:我們要注意—西湖國立藝術院紀念周講演
         1929年
         徐悲鴻:惑
         徐誌摩:我也“惑”
         李毅士:我不“惑”
         徐悲鴻:“惑”之不解
         徐悲鴻:“惑”之不解(續)
         楊清磬:“惑”後小言
         豐子愷:對於全國美展的希望
         陳小蝶:從美展作品感覺到現代國畫畫派
         金潛庵:全國美術展覽之所見
         豐子愷:談像
         吳琬:青年藝術社宣言
         毛澤東:紅軍宣傳工作問題
         許幸之:新興美術運動的任務
         黃賓虹:談因與創
         林文錚:藝術運動社宣言
         1930—1939
         1930年
         尺社小史
         嬰行:中國美術在現代藝術上的勝利
         魯迅:魯迅先生—九三0年二月二十一日在
         上海中華藝術大學的講演
         許幸之:中國美術運動的展望
         1931年
         薩空瞭:五十年來中國畫報之三個時期
         魯迅:上海文藝之一瞥
         林文錚:莫忘記瞭雕刻和建築
         賀聖鼐:三十五年來中國之印刷術
         1932年
         茅盾:連環圖畫小說
         傅雷:現代中國藝術之恐慌
         龐熏栗:熏琹隨筆(節選)
         李寶泉:中國藝術界的清算
         宋陽(瞿鞦白):大眾文藝的問題
         傅雷:劉海粟論
         傅雷:熏琴的夢
         龐熏栗:決瀾社小史
         決瀾社同人:決瀾社宣言
         汪亞塵:現代繪畫
         顔文棵:十年迴顧
         1933年
         常書鴻:巴黎中國畫展與中國畫前途
         常書鴻:現代藝術運動的基綫
         顔文樑:從生産教育推想到實用美術之必要告本校實用美術課同學辭
         1934年
         常書鴻:中國新藝術運動過去的錯誤與今後的展望
         常書鴻: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成立經過
         王新命等十教授: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
         傅抱石:中華民族美術之展望與建設
         魯迅:《全國木刻聯閤展覽會專輯》序
         薑丹書:學畫心得數則
         倪貽德:決瀾社的一群
         雷圭元:中國裝飾藝術之沒落及其當前之齣路
         1936年
         陳之佛:美術與工藝
         李毅士:我們為什麼要提倡藝術
         王顯詔:國畫創新應取的途徑
         豐子愷:談日本的漫畫
         魯迅:在第二迴全國木刻聯閤流動展覽會上的談話
         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1937年
         李毅士:繪畫要不要像形自然?
         顔退省:在國難聲中對美術作傢進一言
         陳之佛:圖案美構成的要領
         傅抱石:民國以來國畫之史的觀察
         1938年
         魯迅藝術學院創立緣起
         周揚:抗戰時期的文學
         徐懋庸:民間藝術形式的采用
         魯迅:關於中國木刻的七封信
         豐子愷:漫畫是筆杆抗戰的先鋒
         《文藝陣地》發刊辭
         《抗戰文藝》發刊詞
         篷子:文藝的“功利性”與抗戰文藝的大眾化
         馮雪峰:關於“藝術大眾化”——答大風社
         阿英:《西行漫畫》題記
         1939年
         石冥山人:寫在畫冊之前
         徐悲鴻:《畫範》序——新七法
         鄧拓:三民主義的現實主義與文藝創作諸問題——在邊區文藝作者創作問題座談會的報告
         黃鑄夫:中國的新興木刻運動
         陳伯達:關於文藝的民族形式問題雜記
         艾思奇:舊形式運用的基本原則
         蔣兆和:《蔣兆和的肖像畫》自序
         1940—1949
         1940年
         羅蓀:抗戰文藝運動鳥瞰
         馮雪峰:論典型的創造
         馮雪峰:文藝與政論
         梅行:論部隊文藝工作
         李樺 劉建庵 廖冰兄 溫濤 黃新波:十年來中國木刻運動的總檢討
         1941年
         豐子愷:漫畫
         艾青:第一日(略評“邊區美協一九四一年展覽會”中的木刻)
         力群:美術批評傢與美術創作者(讀瞭鬍蠻底“目前美術上的創作問題”之後)
         1942年
         邵荃麟:1941年文藝運動的檢討——在一個座談會上的發言
         獨及(林同濟):寄語中國藝術人——恐怖狂歡虔恪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引言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結論
         張仃:街頭美術
         徐悲鴻:全國木刻展
         梁實鞦:關於“文藝政策”
         1943年
         陸定一:文化下鄉——讀《嚮吳滿有看齊》有感
         徐悲鴻:新藝術運動之迴顧與前瞻
         聞一多:畫展
         鬍蘭成:藝術與時代
         1944年
         豐子愷:現代藝術二大流派
         賈懷濟 平凡 劉漠冰 陳叔亮:幾種美術宣傳方式的試驗
         艾思奇:美術工作與群眾的進一步結閤
         1946年
         江豐:介紹延安木刻展
         茅盾:門外漢的感想
         鬍蠻:抗戰八年來解放區的美術運動
         郭沫若:從災難中像巨人一樣崛起
         編者:《木刻選集》序言
         葉聖陶:《抗戰八年木刻選集》序
         李樺:中國新興木刻的發生與成長
         徐悲鴻:《藝用人體解剖學》序
         華幸若:什麼是國畫的新塗徑
         張望:魯迅先生與中國新木刻運動
         1947年
         郭沫若:《北方木刻》序
         辛 可明 坦蕭 肅閤作 施 展 執筆:“新洋片”在農村
         力群 王朝聞 古元 江豐 彥涵 祜曼:關於新的年畫利用神像格式問題
         沃渣 王曼碩 張望(執筆):談解放區的新美術——木刻,年畫
         伍蠡甫:中國繪畫的意境
         淩叔華:我們怎樣看中國畫?
         秦宣夫:讀《我們怎樣看中國畫》
         宗白華:論中西畫法之淵源與基礎
         劉海粟:藝術的革命觀——給青年畫傢
         呂鳳子:藝術製作
         豐子愷:中國畫的特色——畫中有詩
         承名世:中國畫與西洋美學
         顧一塵:中國畫的二重錶現
         1948年
         毛澤東:將革命進行到底
         1949年
         葉淺予:國統區的進步美術運動
         江豐:解放區的美術工作
         瀋雁冰:關於開展新年畫工作的指示
         1950—1959
         ……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10
         人名索引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