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
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和社会现实,揭示出不同于卡夫卡的荒诞与悖谬
“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
文学大家 厄普代克 卡尔维诺 苏珊•桑塔格 帕慕克 耶利内克 推崇的大师
逝去二十五年,言犹在耳,人们爱他恨他,他的墓碑一再被盗
伯恩哈德塑造的人物拒绝向疾病、失败和不公正低头;他们怀着疯狂的怒火和鲁莽的意志坚持抗争,尽管结局惨烈。 但即便这些人最终都失败了,我们看到的,却并非失败或屈服,而是他们执着的争辩和抗争。——帕慕克
作为伯恩哈德作品系列的第一卷,《维特根斯坦的侄子》包含了三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波斯女人》:关于爱情、报复和死亡的故事。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一场友谊》:关于友谊、理解与死亡的故事。
《制帽匠》:关于亲情、尊重与死亡的故事。
伯恩哈德在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如果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我们在思考的,是滞后的思考,我们在感觉的,是混乱无序,我们是什么,不清楚。我们不必羞愧,我们什么都不是。”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1931-1989),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也是“二战”之后德语文坛风格最独特、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对他有很多称谓:“阿尔卑斯山的贝克特”“敌视人类的作家”“以批判奥地利为职业的作家”“灾难与死亡作家”“夸张艺术家”“故事破坏者”等。作品已被译为45种语言。
特立独行的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机)和社会现实(人道与社会变革)。文字极富音乐性,以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向纷乱昏暗的世界投掷出一支支光与热的火炬。
没有必要去杜撰, 因为现实本身就够丑陋了。--伯恩哈德 看波斯女人的时候,前半部分觉得很凌乱无聊,一度有点读不下去。因为长篇幅的反复描写“我”如何精神陷入困顿,如何自闭的与自我做斗争,又如何一次次地去找莫里茨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情节上没有什么发展,并...
评分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却也不是恐惧或者厌恶的情绪。 像在生者已经知道将逝去,用最后的沉静、激越或是疯狂,在填补内心的空虚(而我却感受到满溢的爱,被关上了盖子)。 对一个人来说,死亡有很多的诱因,而社会不会关注过程,它只在乎结果。人的痛苦亦有这二者间的矛盾,所以我...
评分伯恩哈德的语言像一块块瓷砖,上面纹刻着不同的花饰与图案,按照他心中的节奏与规则铺摆开来。在这样的语言之路上行走,你总会发现它们的律动美感,因而并不会感到厌倦。 可是这条形式之路的内核,也就是每一块瓷砖的本质,却是残酷和冰冷的。精美的外衣之下,往往是关乎孤独、...
评分伯恩哈德的语言像一块块瓷砖,上面纹刻着不同的花饰与图案,按照他心中的节奏与规则铺摆开来。在这样的语言之路上行走,你总会发现它们的律动美感,因而并不会感到厌倦。 可是这条形式之路的内核,也就是每一块瓷砖的本质,却是残酷和冰冷的。精美的外衣之下,往往是关乎孤独、...
评分去过一到两次维也纳的人看《侄子》就另有一番滋味了,何况生长在那里的人。很喜欢“歌剧院屁股”那句……Sacher可不就是那地方。 《波斯女人》(我更喜欢叫这篇Ja)对我来说比The Loser那本还更有切身意义。一个人可以同时是Moritz与主人公与波斯女人,区别只在于不同时间面朝...
真正孤独的人 才有如此强烈的交流欲,倾诉欲。
评分看的很難過
评分伯恩哈德的每篇小说都很相似。语言像古典音乐,多重奏的时间线,不断重复的篇章,此地彼时的时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扰,想依托他人摆脱困境,《波斯女人》是两个病人最后发现彼此都拯救不了自己,《维特根斯坦的侄子》是健康人和病人最后发现双方拯救不了对方,即使他们有过惺惺相惜的快乐相处时光。
评分太tm酷了。一种着迷。
评分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颁奖和歌剧院两段格外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