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研究

自殺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李建軍
出品人:
頁數:640
译者:
出版時間:2014-4
價格:CNY 12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5235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自殺
  • 死亡
  • 人文社科
  • 自殺研究
  • 社科
  • 自我管理
  • 文化
  • 自殺
  • 心理
  • 社會
  • 研究
  • 行為
  • 現象
  • 危機
  • 乾預
  • 文化
  • 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題  記

據統計,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

如果說自然死亡是人生的句號,早夭或病故是一串省略號,那麼,自殺便是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序  言

作為一名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混跡於社會學界的學術齣版人,我與建軍老弟認識的時間並不算太長。我和他相識的機緣,是因為我長期擔任中國社會學會秘書長,他從2005年起擔任貴州省社會學學會會長,學術的交集使得我們最近幾年來的聯係與閤作非常密切。

2008年,貴州省屯堡研究會獲準成立,建軍老弟兼任會長;我擔任領導職務的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承擔著中國社會學會“中國百村經濟社會調查”研究成果的齣版任務,早在2006年,我社就齣版過以“屯堡第一村”——九溪村為研究對象的《屯堡鄉民社會》。在建軍老弟的斡鏇下,屯堡成為“中國百村經濟社會調查”的實踐點之一。

我們因項目、圖書而加深瞭對彼此的瞭解,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對貴州的山、貴州的水、貴州的人,尤其是貴州的學人,産生瞭一種特殊的感情。或許這是因為安順屯堡人乃明代屯軍後裔,他們的祖先從中原和江南各省客居貴州,以其勤勞和聰明能乾,在貴州這塊土地上創造瞭獨特的“屯堡文化”。建軍老弟的祖上從江南隨大軍徵戰至雲貴高原並在那裏鑄劍為犁、耕讀傳傢,其母親也是在20世紀上半葉因為戰爭的緣故從江南遷徙至雲南的。我聽他說過,他祖爺爺的墓碑上刻著:“八韆裏路雲和月,迴首金陵是故鄉。”我也是客傢人,許多年前我的先祖從江南輾轉遷徙到福建。相似的經曆,使得我與建軍老弟在地緣上亦頗有親近感。正是因為這樣,當建軍老弟要我為他的《自殺研究》作序時,我欣然命筆。

自殺在人類曆史上不絕於書,關於自殺的研究自然也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一個古老的課題。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曆,這本身就是在迴答哲學的根本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哲學傢、社會學傢、心理學傢、教育學傢、宗教界人士、精神科醫生等各個領域的專傢學者們孜孜矻矻,從原因、背景,個人因素、社會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各方麵對自殺現象進行過探索。法國著名社會學傢埃米爾•迪爾凱姆的《自殺論》堪稱這方麵的經典之作。

自殺研究序言就我所知,建軍老弟對自殺問題的研究有一個痛苦的開始。他對自殺現象的關注與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時,他身邊幾位對他很重要的人都離他而去,這讓身為學人的他很是痛苦,也深深激發瞭他對自殺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興趣。當時,他看瞭一大堆叔本華、尼采、加繆等人的經典著作,發錶瞭第一批研究文章。2007年,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和貴州人民齣版社齣版瞭《我國青少年自殺問題研究》和《自殺行為的社會文化研究》這兩本書。其中,《我國青少年自殺問題研究》還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成果要報》2007年第14期摘編發錶,並呈報給黨和國傢領導人參閱。

擺在讀者麵前的這部《自殺研究》,是建軍老弟20多年來對自殺問題潛心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時,還是國傢社科基金項目“自殺行為的社會文化研究”的最終成果,亦是貴州省優秀科技教育人纔省長專項資金項目“自殺行為的曆史文化研究”的結題成果。在這部60餘萬字的大書中,建軍老弟係統梳理瞭自殺問題的現有研究成果,比較瞭各國自殺手段、時間、場所及人群分布狀況,對我國農村女性、青少年、老年人這三個自殺率較高的群體的自殺原因進行瞭實地調研與深入剖析,揭示瞭傳統價值觀、社會文化習俗、宗教觀對自殺的深刻影響,並提齣瞭自殺防治的國傢進路。

當今中國社會正處於急速轉型期,作為社會病之一,自殺不僅是對個體生命的傷害,而且使其活著的親朋難過、不安,還是影響社會安全的一大隱患。加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中國齣現瞭不少因自殺而産生的“失獨傢庭”。據統計,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無論是齣於崇高的目的還是齣於怯懦的逃避,自殺都是人類弱點最集中、最凝練、最深刻、最簡單的體現。如果說自然死亡是人生的句號,早夭或病故是一串省略號,那麼,自殺便是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從上述層麵來說,對自殺現象與自殺問題進行研究是學者的責任,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建軍老弟的這部巨著,洋洋灑灑,旁徵博引,不可謂不全麵,在有效控製自殺率、努力減輕自殺這一社會病的危害方麵,堪稱具有時代性意義。但願建軍老弟這部專著的齣版能發揮學者應有的責任與作用。

謝壽光

2013年10月於北京馬甸

序章 自殺,一個都太多!

何謂自殺?廣義上說,自殺是指自殺的主體蓄意主動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不列顛百科全書》簡單地將其定義為“有意或者故意傷害自己生命的行為”。該定義強調瞭個體緻死的動機。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自殺學”的創始人愛米爾•杜爾凱姆(Émile Durkheim,1858~1917)最先提齣瞭自殺的完整概念:人們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並知道會産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行動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死亡稱為自殺。

死亡,本是不可逆的、人人都無可奈何地必須經過的生命曆程。自殺,顯然是一種非正常死亡,它不是個體生命發展的自然、必然結果,而是人的主觀意誌終止個體生命的斷然抉擇。自殺意味著人主動選擇瞭死亡,而不是像自然死亡那樣被死亡所選擇。

人之為人的基本權利可分為生存權、發展權兩大類。自殺是對人類生存權的徹底否定。

生存權的核心是人的生命權,人的生命權是所有其他人權的前提和基礎,一個人的生命權一旦被剝奪,他(她)的所有其他權利皆無從談起。自殺死亡正是對一個人的生命權最徹底的剝奪。更可悲的是,這種殘暴剝奪的施予者和授受者——主體和客體是同一個人。從這種意義上說,自殺的主體一次性地徹底剝奪自己作為人的所有權利。這無疑是人類最大的悲劇。

人類既然無法選擇生,那麼對死亡的自主選擇也許就成瞭唯一的權利。自殺無論是齣於崇高的目的,還是齣於怯懦的逃避,都是人類弱點最集中、最凝練、最深刻、最簡單的體現。隻要人類的弱點無法根除,隻要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社會組織結構還存在缺陷,自殺就會如影隨形,伴隨著人類進步的曆曆屐痕。然而,自殺率的高低、自殺者的群體特徵以及因社會而異的主要自殺方式和主要自殺誘因能反映齣相應的社會問題和社會內涵,最終反映齣一個社會特有的社會文化結構。自殺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必然與其行為主體所屬民族的社會文化習俗以及國民性有著密切的關聯。近代以來,我國一代代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耳濡目染,不同程度地接受瞭先輩的思維習慣、情感模式和行為規範,經過潛移默化的內化過程沉澱於潛意識的底層,因而時時可以泛起,在歐風美雨中仍可支配他們的行為方式。中國人對自殺所特有的道德評價、源自人際衝突特彆是傢庭人際衝突的自殺誘因根植於中國人所獨有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情感模式、社會交往方式以及情感錶達方式之中。

在人類曆史上,已有纍計800億以上的個體生命無可奈何地走嚮瞭死亡。其實,一個人選擇瞭生(也許無法選擇)的時候,也就選擇瞭死。生與死是一個軸心連著的兩扇門,打開瞭這扇生之門,實際上也就永劫不歸地邁嚮瞭已經開啓的死之門。生是起點,生與死相隔的路再長,也有終點。自殺卻僭越瞭自然法則規定的生命曆程,是人類最大的悲劇。如果說自然死亡是人生的句號,早夭或病故是一串省略號,那麼,自殺便是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我國古代道學傢倡導“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莊子•內篇•大宗師》),體現瞭樸素的“以人為本”“天人閤一”的世界觀。所謂“天年”,即大自然賦予人的生命壽限;所謂“夭”,即個體的生命由於外在的社會原因或內在的精神、心理原因而過早地夭摺。

法國作傢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在《西西弗神話》中開宗明義:“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隻有一個,那便是自殺。判斷人生值不值得活,等於迴答哲學的根本問題。”生還是死,這是個首要問題。孔子的學生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荀子•大略》)在子貢看來,生命的價值纔是終極價值。然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年全世界有逾百萬的人自殺身亡。那些自殺身亡者恐怕大多沒有機會進行嚴肅的哲學思考就義無反顧地走嚮瞭自我毀滅!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傢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曾說:“人生隻有一件事是彆人無法替代的,那就是死亡。”而生命是一個“嚮死而生”的過程,進入死亡的端點,生命就不復存在。生命彌足珍貴,又薄如蟬翼。自殺者毅然決然地離去,留給他們親人的隻有銳痛以及銳痛之後永遠無法愈閤的傷口。然而,選擇自殺者,他們自己也經受著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他們的個體生命也曾處於極度的睏境,經受過極大挫摺與苦難。就像捷剋作傢米蘭•昆德拉所說的那樣:“有些人之所以還活著,因為他口袋裏時刻揣著一粒氰化鉀。”

中國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乾預中心在一份題為《自殺未遂研究——有詳細精神科評估的研究》的報告中揭示,病情較重的自殺未遂者在自殺前考慮的時間是:37%不超過5分鍾,46%不超過10分鍾,60%不超過2小時。

生命是極端脆弱的。對於那些徘徊在生死邊緣、孑然無助的自殺者而言,生死就在一瞬間。邁過瞭生之門走嚮死亡,對於充滿蕓蕓眾生、生生不息的人類社會而言,遽然飛逝的個體生命不會留下什麼痕跡,不過是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自殺統計年報上增加一個個位數(其實不少的自殺事件還沒有或不能記錄在案);但對於自殺者及他們的親人而言,失去的卻是整個世界。正如在中國工作瞭20多年的加拿大自殺學傢費立鵬(Michael R.Philips)所言:“媒體更注意那些自殺的‘大數’,比如每年的平均自殺人數,還有多少自殺未遂者等。但是,這些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百分比有時並無價值。一個自殺者,對於他的傢庭還有親友,可能就是全部,就是百分之百。最重要的是關注他們!挽救他們!”

2004年夏天,中央電視颱《道德觀察》欄目播齣的一組畫麵,令我們靈魂戰栗。多年過去瞭,那場景仍曆曆在目,令人無法釋懷。湖南湘潭市一位姓薑的先生,不知生活遭遇瞭什麼變故,想告彆人生,他爬到瞭一幢六層樓的樓頂,準備跳樓自盡。但他站到樓頂的時候卻猶豫瞭,也許生命中還有某些東西令他有些留戀,或許他想起瞭自己的父母或是妻兒。然而,他驚奇地發現,樓下的地麵密密麻麻站滿瞭人,人們翹首以待,有人還喊著讓他趕快跳下去。這就是數十年前魯迅先生筆下的那些麻木、變態的看客,不想讓本來就對人生心灰意冷的薑先生碰到瞭。那嘈雜的叫喊聲、嬉笑聲,那惡意舞動的手臂,一切都令他徹底絕望瞭。薑先生憤怒瞭,隨手拾起樓頂的一塊磚頭嚮樓下的人群狠命地拋去,嘴裏好像還在罵著什麼。隨著一片尖叫,磚頭落地。樓下的人群在躲閃之後,又迅速聚攏,他們的喊叫聲更尖銳瞭,就像我們在電視颱《動物世界》節目裏看到的沙漠裏一群聞著血腥味的、飢餓的鬣狗。他們中有的人從上午11點等到瞭下午1點,已經有兩個小時瞭,原來以為有一齣好戲要上演,誰想到這人就是不往下跳,於是就大聲地叫瞭起來:“跳啊,跳啊,有種你就跳下來,老子還有事嘞!彆讓老子等瞭!”接下來的畫麵令人匪夷所思、目瞪口呆,因為我們親眼目睹瞭一個生命的墜落,一個鮮活生命的遽然飛逝,而且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薑先生也許真是絕望至極瞭,隻見他一仰脖喝光瞭瓶子裏的酒,縱身一躍,從高高的樓頂上跳瞭下去。生命的最後軌跡就是一條短短的弧綫,他重重地摔在瞭樓下的水泥地上,離救援人員為他鋪設的氣墊僅僅數米之遠,顯然他是下定瞭必死的決心。是啊,這樣的人間有何可留戀的?這樣麻木的人群何異於荒原上的狼群?薑先生躺在地上,蜷縮成一團,腦後有一大攤殷紅的鮮血汩汩溢開。營救的警察伸開雙臂,幾乎哭喊著責問那些起哄的人:“再喊啊!再喊啊!不是你們叫他往下跳的嗎?!”薑先生走瞭,他本來是可以不去死的,但他竟不得不去死,這齣戲他必須演完,必須用生命來謝幕,他可能死不瞑目。但是,告彆這醜陋的人間,告彆那些靈魂如此麻木、對生命冷眼旁觀和肆意踐踏的同類,他或許死而無憾瞭。

吳飛曾經寫道:“民間傳說,自殺而死的鬼是最可怕的鬼,因為他們鬱積瞭滿腔的忿戾之氣,四處遊蕩,找不到替身就無法轉世投胎。但是,現在中國的這些冤魂,似乎並沒有找什麼替身,反而是無聲無息地被大風吹走瞭,活著的人仍然若無其事地過日子,根本就沒有理會他們的存在。”

自殺身亡的美國著名作傢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生前曾寫道:“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島嶼,而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每個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損失,因為我包孕在人類之中,所以永遠不要去打聽喪鍾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

當今層齣不窮的自殺現象就是由於有瞭麻木不仁者的無動於衷和旁觀者的隔岸觀火,纔加重瞭它的悲劇意味。我們在對那些不幸的自殺者扼腕痛惜之餘,當積極地行動起來,研究自殺、防止自殺。

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發錶公報指齣:全球的自殺率正逐年增長,自殺手段趨於暴力化,這一現象應當引起各國政府高度重視。自殺每年造成全球約100萬人死亡,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理想與現實之間差彆過大是青少年自殺者趨多的重要原因。世衛組織還呼籲媒體不要渲染自殺事件,以避免“模仿性自殺”。

2008年3月5日,國際預防自殺協會(IASP)主席、加拿大布萊恩•米沙拉(Brian Mishara)教授指齣:“全世界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數超過瞭100萬,比死於戰爭、恐怖襲擊及謀殺的人還多。也就是說,自殺者多於他殺者。”“盡管戰爭、恐怖主義及謀殺造成的死亡事件常常占據報紙頭條,但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數超過所有這些死亡人數,卻幾乎得不到任何關注。”

自殺率居高不下意味著社會組織形式本身存在缺陷。自殺行為絕不單純是對個體生命的損害,更嚴重的是它可能會成為影響社會安全的一大隱患。自殺事件的增多反映齣社會運行機製齣現瞭問題,自殺率也反映齣一個國傢民眾的心理衛生健康程度。自殺形勢如此嚴峻,無論是個人、社會還是國傢都已無理由不再重視自殺問題。我國作為高自殺率的世界頭號人口大國,必須改變在關乎生命的“自殺學”研究上的落後狀況。研究自殺的成因,積極防患於未然,有效控製自殺率,努力減輕自殺這一“社會病”的危害,使我們的社會成員具有蓬勃嚮上的生命意識、健康的心理素質,充分適應社會和人生的一切挑戰,是社會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

費立鵬從其長期從事的自殺研究中得齣一個似乎超越瞭科學的正確結論:“Suicide:One is too many!”(“自殺:一個都太多!”)這句話後來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為首個“世界預防自殺日”的口號。

魯迅先生早在1925年就曾說過:“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苟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韆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製膏丹,全都踏倒他。”

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有什麼睏難剋服不瞭呢?!

旁人怎麼辦?就像哲學傢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所言:“當一個生命齣現危難時,另一個生命無論結果如何也要拯救這個生命——這是生命的尊貴使然。”

尊重和愛惜生命是人類的本能和責任,對自殺行為的有效防治亦是一個現代國傢文明進步的標誌。

自殺,一個都太多!

著者簡介

李建軍 1963年生,二級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持完成有關自殺研究的國傢社科基金研究項目2項,主持省部級研究項目7項。齣版個人學術專著7部,在《社會學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140餘篇,主編文集7部。

圖書目錄

序 言【謝壽光】/001
序 章 自殺,一個都太多!/001
第一章 自殺行為與人類如影隨形/007
第一節 自殺伴隨著人類進步的曆曆屐痕/007
一 自殺行為在中國曆史上不絕於書/007
二 自殺行為在西方經曆瞭從“犯罪”到“權利”的韆年之爭/018
第二節 自殺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公共衛生問題/030
一 中國自殺死亡的絕對數字居世界第一/030
二 女性自殺率高企/033
第二章 自殺問題的相關研究概述/036
第一節 國外對自殺問題的研究/037
一 歐美國傢對自殺問題的研究/037
二 日本對自殺問題的研究/046
第二節 中國對自殺問題的研究/059
一 20世紀80~90年代中國大陸、港颱地區對自殺問題的研究/061
二 2000年後中國大陸、港颱地區對自殺問題的研究/069
第三節 相關國際組織/084
一 國際預防自殺協會/084
二 國際死亡學和自殺協會/085
三 國際益友會/085
四 世界精神病學會/086
五 國際生命綫/086
六 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預防自殺日”/087
第三章 自殺率、自殺手段、自殺時空研究/089
第一節 自殺死亡率/090
一 我國的自殺死亡率/090
二 我國城鄉生産年齡段人群死因統計/092
三 我國大陸地區自殺特點概述/102
四 我國香港地區的自殺率/102
五 我國颱灣地區的自殺率/104
六 日本、韓國的自殺率/106
七 世界各國自殺率排行榜/111
第二節 自殺未遂率、自殺意念率/119
一 我國每年自殺未遂者超過200萬人/119
二 自殺未遂者是再次自殺的高危人群/120
三 自殺意念率/121
第三節 自殺的性彆比例/123
一 女高男低:中國(大陸)自殺的性彆比例/123
二 男高女低:日本等國自殺的性彆比例/125
第四節 中國在自殺年齡階段上屬“東亞型”/126
第五節 自殺手段的比較研究/129
一 我國大陸地區的主要自殺手段/129
二 我國香港、颱灣地區的主要自殺手段/137
三 日本人、美國人的自殺手段/138
第六節 自殺行為的時間分布/140
一 季節分布/140
二 時刻分布/143
三 災後自殺現象/144
第七節 自殺場所及人文地理分布特點/146
一 服毒、自縊多在室內/146
二 高墜多選高樓、橋梁/147
三 名山大川成為自殺勝地/147
四 自殺率的人文地理分布特點/150
第四章 中國女性自殺問題研究/151
第一節 女性自殺已成為突齣的社會問題/152
一 農村女性自殺問題嚴重/152
二 “衝動型”成為農村女性自殺的重要特徵/155
第二節 自殺的“傳染性”與集體自殺/158
一 “傳染性”與“維特效應”/158
二 集體自殺現象嚴重/160
三 成年女性的“毀傢自殺”/165
第三節 殉情與婚戀矛盾自殺/170
一 失戀型自殺/171
二 殉情型自殺/173
三 婚姻破裂及婚外情造成的自殺/176
第四節 女性高自殺率的原因分析/178
一 雙重角色與雙重歧視/184
二 傳統人格的缺陷/186
三 農藥的泛濫與公共衛生體係的缺損/187
四 傢庭婚姻問題——第一位的原因/190
五 “民工潮”及其傢庭轉移風險/192
六 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保障體係缺損與“坑農”現象的存在/195
七 農村社會組織的缺損與整閤力的弱化/199
第五章 中國青少年自殺問題研究/201
第一節 中國青少年自殺問題較為嚴重/201
一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較高/202
二 青少年自殺的性彆比例/209
第二節 青少年自殺的低齡化現象突齣/210
一 應試教育、學習壓力與少兒自殺/211
二 自殺行為的低齡化與心理疾患/217
三 傢庭因素與少兒自殺/222
第三節 “維特效應”與青少年自殺/228
一 傳媒誘導與“明星效應”/229
二 偶像崇拜與“追星”自殺/233
三 《完全自殺手冊》等齣版物的教唆/236
四 不良動漫的誘導/239
第四節 互聯網的負麵影響/242
一 互聯網對青少年的負麵影響概述/246
二 網絡性心理障礙與自殺/251
三 自殺網站與網絡直播自殺/255
四 沉溺於網絡遊戲/260
五 網戀:虛擬的愛情斷送真實的生命/265
第五節 心理疾患與青少年自殺/271
一 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堪憂/273
二 青少年自殺的心理特徵/281
三 社會轉型期青少年心理矛盾/285
四 抑鬱、人格障礙與自殺行為/289
五 青少年性心理問題與自殺/301
六 青少年吸毒與邊緣性自殺/306
第六章 中國老年人自殺問題研究/316
第一節 中國老年人自殺問題突齣/316
一 中國人口迅速老齡化/316
二 老年人自殺現象增加/317
第二節 中國老年人自殺的現狀/318
一 老年人自殺的死亡率、意念率、未遂率/318
二 老年人自殺的特殊性/324
第三節 貴州省餘慶縣S鎮的調查與分析/327
一 研究對象的選擇與界定/327
二 S鎮老年人自殺的基本情況/329
三 典型案例訪談記錄與分析/332
第四節 老年人自殺的相關因素/342
一 老年人自殺的特徵/342
二 老年人自殺的手段、時空選擇/344
三 引發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相關因素/345
第七章 自殺行為的生物醫學及曆史文化因素研究/362
第一節 自殺原因的生物醫學觀點概述/363
一 遺傳學關於自殺行為的觀點/364
二 5-羥色胺與自殺行為的關係/364
第二節 傳統價值觀與自殺/366
一 儒傢、墨傢、道傢、法傢的死亡觀與自殺/366
二 殉道•殉國•殉節:長風悲歌的永恒感動/377
三 殉情:源遠流長的血色浪漫/381
四 情殤:納西族、拉祜族的殉情自殺遺風/382
五 濛古族、維吾爾族和迴族的死亡觀/395
第三節 “自殺”的漢語、日語語詞源流考/400
一 “中國第一部自殺病學的百科全書”/400
二 日本語言與日本人的自殺/401
第四節 日本人自殺的曆史文化因素/403
一 義務、義理與傳統價值觀/403
二 武士道——源遠流長的死亡之道/405
三 切腹——絕無僅有的“國粹”/408
四 自殺的審美意識——血腥的渲染與崇尚/414
五 自殺的“傳染性”——集團意識、依賴心理/418
六 內疚感與拘謹自製的情感方式/419
七 宗教思想與日本人的自殺/420
第五節 邪教、迷信與自殺行為/427
一 世紀末邪教活動猖獗/427
二 “法輪功”邪教、迷信的影響/434
第六節 自殺式恐怖主義活動的曆史文化背景/437
一 恐怖主義及自殺式恐怖襲擊/437
二 自殺式恐怖襲擊的特點/443
三 自殺式恐怖襲擊産生的曆史文化和現實因素/446
第八章 世界三大宗教的自殺觀/455
第一節 悟空斷苦、涅槃寂滅:佛教的自殺觀/456
一 佛教自殺觀概說/457
二 佛教自殺觀的緣起論基礎/462
三 佛教自殺觀的曆史考察/466
第二節 “火獄”與“天園”:伊斯蘭教的自殺觀/480
一 伊斯蘭教自殺觀的道德哲學基礎/480
二 伊斯蘭教自殺觀概說/484
三 堅忍、“聖戰”與自殺/487
第三節 《聖經》中的是與非:基督教的自殺觀/489
一 《聖經》中的自殺案例分析/490
二 基督教教會的自殺觀/497
三 基督教神學傢的自殺觀:以奧古斯丁和阿奎那為例/504
四 基督教自殺觀的影響及爭議/513
第九章 自殺行為的防治之道/523
第一節 自殺防治的理論可能/524
一 杜爾凱姆有關自殺防治的觀點/524
二 弗洛伊德一派的觀點/527
二 國內學界的觀點/531
第二節 自殺防治的現狀、問題及可操作性進路/534
一 我國自殺防治的現狀和問題/534
二 自殺防治的國傢進路/541
第三節 三級預防體係的構建/569
一 一級預防:改善社會環境/569
二 二級預防:拯救絕望者/594
三 三級預防:防範自殺未遂者再度行動/599
參考文獻/603
索 引/628
後 記/640
圖目錄
圖1-1 1987~1989年中國自殺者的年齡結構情況/032
圖1-2 1987~1989年中國女性與男性自殺率/033
圖1-3 1994年中國農村與城市男女自殺率/ 034
圖1-4 1998年中國農村各年齡段男女自殺率/ 034
圖3-1 2005~2009年香港按性彆分布的自殺率/103
圖3-2 1997~2004年颱灣自殺死亡人數/105
圖3-3 1998~2011年日本自殺死亡人數/108
圖3-4 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各國自殺率分布狀況/119
圖3-5 1987~1989年中國自殺人口年齡分布情況/127
圖3-6 2000年日本自殺死亡率的年齡分布/128
圖4-1 1990~1994年中國平均每年自殺死亡人員構成情況/153
圖4-2 中國農村婦女自殺時的情緒狀況/157
圖5-1 1987~1989年中國青少年自殺者在自殺總人數中所占的比例/202
圖5-2 1998年中國青少年自殺死亡率/203
圖5-3 2003年中國5~19歲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率/204
圖5-4 2005年中國5~19歲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率/205
圖5-5 2006年中國5~19歲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率/206
圖5-6 2007年中國5~19歲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率/206
圖5-7 2008年中國5~19歲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率/207
圖5-8 2009年中國5~19歲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率/208
圖5-9 1987~1989年中國青少年自殺人口的性彆比例(女=100)/210
圖5-10 各國網民平均每周在綫時間/244
圖5-11 2010年我國網民年齡結構/245
圖5-12 1997年中國青年心理健康狀況/274
圖5-13 學生獲取性知識的途徑/302
圖6-1 1987、1989年中國老年人自殺死亡率/319
圖6-2 1987~1989年中國各年齡段人群自殺死亡率/320
圖6-3 2003年農村老年人自殺率與城市老年人自殺率比較/324
圖6-4 譚某所處的社會生態關係係統/341
圖7-1 2000~2006年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殺族彆比例/394
圖7-2 2000~2006年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殺手段比例/395
錶目錄
錶2-1 自殺研究狀況的中外比較/059
錶3-1 1987~1989年中國各年齡段人群的自殺死亡率/091
錶3-2 1994年中國自殺率及自殺死亡人數/092
錶3-3 2003~2009年中國各年齡段城鄉居民的自殺死亡率/093
錶3-4 1998年中國農村、城市男女生産年齡組最主要的死因排序/095
錶3-5 2009年中國農村、城市男女生産年齡組最主要的死因排序/097
錶3-6 2009年中國農村、城市男女生産年齡組的自殺率與自殺人數/099
錶3-7 2005~2009年香港按性彆分布的自殺率/103
錶3-8 2005~2009年香港按年齡分布的自殺率/103
錶3-9 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各國自殺率/112
錶3-10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各國自殺率/116
錶3-11 1987~1989年中國自殺人口的性彆比例(女=100)/124
錶3-12 1987~1989年中國部分城市自殺人口的性彆比例(女=100)/124
錶3-13 1987~1989年中國部分農村自殺人口的性彆比例(女=100)/124
錶3-14 1988~1989年中國各年齡段人群的自殺率/127
錶3-15 2000年日本自殺死亡率的年齡分布/128
錶5-1 1987~1989年中國青少年自殺人口的性彆比例(女=100)/209
錶6-1 1990~2000年老年人自殺率與總人口自殺率比較/320
錶6-2 2003~2009年我國城鄉老年人自殺死亡率/321
錶6-3 貴州餘慶縣S鎮人口基本情況/329
錶6-4 S鎮計劃生育辦公室對2004~2008年S鎮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統計/329
錶6-5 本書課題組對2004~2008年S鎮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統計/330
錶6-6 2004~2008年S鎮老年人自殺比例/330
錶6-7 2004~2008年S鎮老年人自殺的年齡分布/331
錶6-8 2004~2008年S鎮老年人自殺的方式/332
錶6-9 2004~2008年S鎮老年人自殺的季節、時間、地點/33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如果大学有一本课,叫做自杀课的话,这本书,就是很好的一本教科书了吧。因为书的范围,宽的有点失去重点。从中国妇女的自杀研究,到日本人的自杀观,大而全。但是,直指人心的是什么呢?动物中,唯有人是有意识的选择自杀的(鲸鱼存疑),所以不管文化是什么,人能自杀,就能...

評分

自杀是一次性剥夺自己作为人的所有权利,无疑是人类最大的悲哀。逝者在短暂的痛苦之后飘然零落,却留给亲人无限的遗憾和悲哀。应该说,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因为自杀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当然,只要有自杀的存在,就有研究的必要。因此该书对于这个主题的深入探讨,应该说...  

評分

自杀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杀率却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得不直面的社会问题,这本书选择这个话题为切入点,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本书作者认为,自杀率居高不下意味着社会组织形式本身存在缺陷。只要人类的弱点无法根除,只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还...  

評分

自杀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杀率却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得不直面的社会问题,这本书选择这个话题为切入点,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本书作者认为,自杀率居高不下意味着社会组织形式本身存在缺陷。只要人类的弱点无法根除,只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还...  

評分

很厚的一本书,对于现在的自杀有比较详尽的研究,中国社会现在正处于急速转型期,物价、医疗、住房各种问题都压抑着人们的神经,人们选择方式也比较极端。据统计,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努力减轻自杀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本书厚重,是值得一读的佳品  

用戶評價

评分

當讀到“戕害自己的生命同戕害他人的生命沒有本質的區彆,…,容易造成農村勞動力損失、人口壽命降低”的時候,我不由得笑齣瞭聲。這句話當然沒什麼問題,但莫非我自殺時還得考慮我死瞭會拉低平均人口壽命不成? 讀到“徐遲之死,也被看作網絡性心理障礙的典型案例”時,更是笑得不能自已。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野心在於——你在中國,想搞自殺的社會學研究,就必須先讀完這本書。內容如字麵意義一般地大而寬泛,但不得不認為,大部分數據太老瞭。這也許是囿於客觀原因,我並未深入研究故不隨便進一步挑刺。 整體感受而言,我不太清楚作者為何會以自殺為研究課題,也許社會地位較高的成功學者並不太能與自殺者共感,導緻這本書讓我難以感受到人文關懷,更多的是空蕩蕩的“自殺,一個都太多”的口號,以及政治教科書一般的正確的廢話。

评分

p96頁有推薦書目,mark一下

评分

當作相關書籍索引不錯,P69頁有書目列錶,沒帶標簽紙,在評論裏mark一下

评分

當讀到“戕害自己的生命同戕害他人的生命沒有本質的區彆,…,容易造成農村勞動力損失、人口壽命降低”的時候,我不由得笑齣瞭聲。這句話當然沒什麼問題,但莫非我自殺時還得考慮我死瞭會拉低平均人口壽命不成? 讀到“徐遲之死,也被看作網絡性心理障礙的典型案例”時,更是笑得不能自已。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野心在於——你在中國,想搞自殺的社會學研究,就必須先讀完這本書。內容如字麵意義一般地大而寬泛,但不得不認為,大部分數據太老瞭。這也許是囿於客觀原因,我並未深入研究故不隨便進一步挑刺。 整體感受而言,我不太清楚作者為何會以自殺為研究課題,也許社會地位較高的成功學者並不太能與自殺者共感,導緻這本書讓我難以感受到人文關懷,更多的是空蕩蕩的“自殺,一個都太多”的口號,以及政治教科書一般的正確的廢話。

评分

書看起來很厚,近1/3都是引用的數據與相關人物著作。讀到現在感覺作者還算客觀,起碼有科學研究的態度在,形式上有學術論文的結構感,挺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