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来袭

病毒来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内森•沃尔夫(Nathan Wolfe)
出品人:
页数:234
译者:沈捷
出版时间:2014-4
价格:49.9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056611
丛书系列:湛庐文化·财富汇
图书标签:
  • 科普
  • 病毒
  • 医学
  • 流行病学
  • 流行病预防
  • 公共卫生
  • 社会学
  • 人类学
  • 病毒
  • 疫情
  • 防护
  • 科学
  • 健康
  • 危机
  • 应对
  • 传播
  • 预警
  • 免疫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指出,只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众的鼎力合作,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类病毒风暴的侵袭。

作者简介

哈佛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人类生物学专业客座教授。

全球知名的独立研究机构Global Viral创始人和CEO,该组织致力于流行病的早期检测和控制。

TED演讲人,曾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主任先驱奖,被评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十大新兴探险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多次被《自然》、《科学》、《纽约时报》、《纽约客》、《经济学人》、《连线》、《环球科学》、《福布斯》、Discovery探索频道、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知名媒体报道。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乌云密布的文明史
01 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如果有一位聪明的天外来客要以哪些生物构成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主体为基础,编撰一部生物百科全书的话,其中大部分内容将会介绍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和原核生物。被我们一般认为是全部生物的真核生物,只用薄薄几卷就可以被介绍完。而人类,不过是动物卷里一个显眼的注脚而已。
02 狩猎,加速病毒的跨种群传播
我们倾向于将性或生育之类的事视为亲密举动,因为这些行为将个体以正常互动无法企及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但从微生物的视角来看,狩猎和屠宰代表着终极亲密行为。这是将一个物种和另一个物种身上的所有组织,连同栖息在每一个物种上的特定微生物都连接起来的行为。
03 微生物净化使人类更脆弱
当人类祖先从雨林踏入草原,人口的锐减、栖息地的变化以及蒸煮食物等生活方式的新变化,使得他们的微生物库的规模不断缩减,一些抵御传染性疾病的基因防御能力也随之降低。当人类遭到猿类表亲的微生物库侵害时,鲜有招架之功。这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04 驯养活动对病毒传播的三重影响
从抓捕动物到驯养家畜,从采集果实到种植植物,人类祖先的生活开始由游牧转型为定居。而人类与家畜的亲密接触、家畜与野生动物“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彼此连接的大规模固定社区的发展壮大,让人类置身于一个将首次暴发流行病的世界。
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5 什么是流行病
全球交通枢纽将人和动物联系在一起,催生出了一个容易被流行病侵害的互联世界。而我们是否将一种传播的微生物定义为流行病,与其致命性无关。流行病只是病毒传播能力的标记。所有大陆上都有个体被感染到的一种新感染原,我们称之为流行病。
06 地球村与流行病时代
公路、铁路、航海和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变革,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互联世界。这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却也让以前分散在各处并处于静止状态的病毒有机会快速流动,高度混合。这一事实将永久改变流行病影响人类的方式,把我们真正带入流行病时代。
07 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
输血、移植和注射等医学技术的革新,帮我们摆脱了很多致命疾病的威胁,也使我们的血液、器官与其他人、甚至其他物种的身体组织之间,产生了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史无前例的联结。人类成为彼此关系亲密的物种,为流行病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08 新一波流行病威胁
当我们将经济开发的足迹伸向丛林,我们也把新的病毒带回城市,高密度的城市人口、野生动物的活体交易、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为病毒间的基因重组提供了温床。从未谋面的微生物相遇后将生成新的镶嵌体感染原,其传播方式是母代病毒无法办到的。新的流行病,已经来袭。
第三部分 流行病监测与防控
09 全球性监测系统的建立
等到流行病大暴发后再去应对,往往为时已晚。如何在致命性病毒演变成流行病之前就抓住它、遏制它 ?我们在世界上最偏僻的地方设立监测点,把与动物密切接触的猎人当作哨兵人群。当感染源从动物跳到人类身上时,流行病的警报就拉响了。
10 大数据时代的流行病预测
科学新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识别病毒的能力得到加强;而手机信息、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更是绘制了一副包含了层层信息的疫情聚合图,为我们提早捕获流行病暴发信息提供了条件。谁将是最终的赢家?是流行病将横扫人类,毁掉数百万生命,还是科技将策马前去,拯救人类?
11 病毒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
病毒并不总是有害的,如果利用得当,它们能帮我们预防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病发展,甚至直接治疗一些疾病。公共卫生事业的目的,不应该是打造一个完全无菌的世界,而是找到坏家伙并控制它们。有朝一日,我们保护自身的方式,也许是仰仗与我们共生的病毒,而不是消灭它们。
12 流行病的末日来临
流行病环球免疫系统的建立,需要政府、企业、公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处在一个用技术手段建造环球免疫系统的时代,应该、也能够将流行病预测和预防做得更好。当我们能够宣布“这是最后的一种流行病”时,我们发现和遏制流行病的能力,已经强到连流行病这个词都不需要了。
致谢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疫情宅家期间看过之后,让人心里很悲凉。看的到危机,看得到结果,永远在等待靴子落下的一刻。 人类自带的病毒库在不断缩小,已知存在的病毒库在不断扩大,各种致病基因排列组合,还有在物种之间的传递扩散。再回顾全球这一周的发展,明显是无法统筹的,只是看最总在哪一块木板...  

评分

因为2020年初中国经历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引起了我对于中国城乡公共卫生意识的思考,也同时激发了我对于病毒和细菌的兴趣(尽管我并非相关专业的学者)。此书的作者内森·沃尔夫与《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是同仁,曾共同做过研究。但是相比枪炮,《病毒来袭》显然更...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戴蒙德好基友的书,内容也颇多雷同,但文笔差了不止一阶,且后半段充满了薅资金薅项目的广告诉求。打四星是因为…前半部分还是蛮有营养的,值得一看。

评分

2020年1月,我因为疫情宅在家,不然我也不会想起来看这本书。。。

评分

挺好的一本科普书,最近看了两本,另一本是病毒星球。病毒来袭这本书我更喜欢,主要是有对一些公卫知识的科普,也有对日常防护的介绍。预防流行病,人们可以在行为上有所改变:1.“安全握手”,相互碰触肘关节; 2.打喷嚏时对着肘关节而不是手; 3.只要生病就在公共场合戴医用口罩。

评分

戴蒙德好基友的书,内容也颇多雷同,但文笔差了不止一阶,且后半段充满了薅资金薅项目的广告诉求。打四星是因为…前半部分还是蛮有营养的,值得一看。

评分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的当下,这本书使人醍醐灌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