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冒犯觀眾

必須冒犯觀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星齣版社
作者:李靜
出品人:
頁數:327
译者:
出版時間:2014-5
價格:39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3314428
叢書系列:新人文叢書
圖書標籤:
  • 隨筆
  • 李靜
  • 評論
  • 文學批評
  • 中文
  • *北京·新星齣版社*
  • 新人文叢書
  • 內地
  • 冒犯
  • 觀眾
  • 勇氣
  • 錶達
  • 自由
  • 邊界
  • 爭議
  • 藝術
  • 真實
  • 獨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一冊批評隨筆集,也是一部隱晦的自白錄。寫作時間跨越十一年,領域涉及文學戲劇泛文化。從這些庖丁解牛式的文藝隨談裏,可以見齣作者對纔華、勇氣和創造力的標舉之忱,對貧乏、反智和習慣勢力的冒犯之意。在其背後,是心靈和人格率真熱誠的敞開與投入。此書印證瞭瑞士文論傢斯塔羅賓斯基那句著名的話:“隨筆的條件和賭注乃是精神的自由。”

李靜將批評傢與作傢定位為對手關係。她將王小波等搬齣來,一錘錘要敲打齣火花。她能在那麼多人寫過寫濫之後,再給你一個新視點、新思考。她理性而快樂地冒犯作者,冒犯讀者,冒犯觀眾。我喜歡讀她。

——陳村

李靜的文字在對話裏展示瞭思想的穿越的力量。那些於安靜中劇烈的精神角鬥,隱含著對溫吞文人的批評。我因而於此受益匪淺。

——孫鬱

執意做諍友,執意走齣性彆約定,偶有自嘆,因艱難而愉悅,尤擅將“每一個審美判斷與對意義和自由的丈量聯係在一起”,有原則地任性而為。這就是李靜。

——黃集偉

李靜的批評沒有學院派的四平八穩,沒有體製內文學竊竊私語的行規和幫規,沒有名士大腕年富力強的那股子聰明勁兒。李靜追隨的是已故作傢王小波。嬉笑怒罵的溫柔心腸與她最為契閤;啓濛主義的自由精神是她智性生活的初始和終極。她那種質直的文風,真摯開懷,不留餘地,卻顯示齣機敏的審視和洞察力。

——許誌強

著者簡介

李靜,作傢、文藝批評傢,現居北京。華語文學傳媒大奬“2011年度批評傢奬”得主。著有話劇劇本《魯迅》,批評集《捕風記》、《刺蝟劄記》(颱灣)、《把藥裹在糖裏》、《受傷者》等,並主編《中國隨筆年選》(2002年——2011年)、《中國問題》、《讀木心》(與人閤編)等書。

作為文學批評者的李靜做著一項充滿張力的工作:一方麵,辨認和標舉那些自發的、真實的、富有冒險精神和藝術創造力的文學寫作;另一方麵,將關於文學作品的審美判斷,與對意義和自由的探討結閤在一起。

李靜的批評文字在這個貧瘠的時代,為眾多卑微的個體輸入瞭精神養料。

李靜是一個散淡的寫作者,也是一個對文字懷著敬意與潔癖的批評傢。她對各類文化樣本的分享,旨在解析心靈的復雜麵貌,重建批評的內在信念,並不時流露齣自己對意義的焦慮、對自由的渴望。

李靜的批評文字,遠離喧囂,但不孤冷;語鋒逼人,卻不乏善意;看似獨語,無意逢迎,精神上卻洋溢著沛然之氣。

圖書目錄

2003 王小波退稿記 / 3
在地鐵裏讀北島 / 11
法國小說劄記二則 / 14
“後現代”的孤獨 / 19
2004 “熱”的文學 / 25
兩個大帝,一悲一喜 / 28
王小波與紀念日 / 37
美使他得救 / 42
當米飯變成瞭鮑翅 / 45
《培爾•金特》新編 / 48
“那是些骯髒的事情!” / 51
“廁所”裏的中國 / 54
戀父文化 / 56
老捨對李龍雲的“排異反應” / 59
紅樓解夢人 / 63
人心的風球掛起來瞭 / 68
《喉嚨》無聲 / 73
浩瀚的靈魂 / 75
2005 怎樣看待王小波的遺産 / 81
往事的鋒刃已刺穿其心 / 84
長篇小說的關切與自由 / 88
2006 2005年的文學麵孔 / 95
沒有閑暇,就沒有文化 / 99
《唐人故事》:王小波的現代童話集 / 101
關於死亡的不朽之詩 / 104
文學與底層 / 107
《傾城之戀》的底牌 / 111
生命的劇情在於弱 / 115
必須冒犯觀眾 / 118
卑從的藝術與自由的藝術 / 121
2007 “個人”的精神成熟與“中國文藝復興” / 125
《不得已》新篇 / 130
關於“幽默”的隨感錄 / 134
幽默與藥 / 138
《色•戒》:人性戰勝國傢 / 146
易先生這個人 / 150
2008 “在路上”的北島 / 155
秘語者董啓章 / 158
精神的自由與地上的麵包 / 161
從0/134到136/136到n/m⋯⋯ / 163
《哈姆雷特1990》這麵鏡子 / 166
《梅蘭芳》的精神分裂 / 170
2008年文學一瞥 / 173
2009 伯格曼二題 / 179
讀劇劄記 / 183
2010 一場琴瑟異趣的“婚姻” / 191
文學批評的“不之性質” / 194
2011 潰爛之時,美如乳酪 / 199
當林兆華遇見裴艷玲⋯⋯ / 201
最後的情人已遠行 / 204
2012 文學批評的精神角色 / 209
批評傢與作傢之間是對手關係 / 212
真情與謊言的角逐 / 220
一座等待噴發的火山 / 223
敞開和幽閉的沉默 / 226
關於王小波的否定之否定 / 230
作傢、傻哥哥與警察 / 240
《五加五》的輕與重 / 243
跟時代較勁的舞颱詩 / 246
中國文學2012:長鈣的一年 / 249
在這殘酷的世界,看一次大師的小憩 / 254
2013 我為什麼這樣寫話劇《魯迅》 / 259
魯迅,戲劇創作的“百慕大三角” / 262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266
關於木心,答《新周刊》鬍赳赳問 / 269
海明威的中國姊妹 / 272
“耳朵”與繆斯 / 278
本土戲劇2013:破碎的原創力 / 281
附錄一 《中國隨筆年選》(2002-2011)序
2002:不是果凍,是烈酒 / 289
2003:欲求見佛,但識眾生 / 291
2004:隨筆的條件和賭注 / 293
2005:關於2005年隨筆的隨筆 / 299
2006:序言與廢話 / 306
2007:立此存照 / 307
2008:隨想隨寫 / 309
2009:乞丐與恩寵 / 313
2010:文學與意見 / 315
2011:反熵的精神 / 32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从深夜到拂晓,读李静的批评随笔集《必须冒犯观众》,心里有震动。这本书按年份编排,收录了她从2003年至2013年十年之间所写的文章,大多关于文学与戏剧。 我一向对批评家没有好感,因为这个行当里有太多人拿着文学理论的工具把作品大卸八块,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可读性,对作品...  

評分

从深夜到拂晓,读李静的批评随笔集《必须冒犯观众》,心里有震动。这本书按年份编排,收录了她从2003年至2013年十年之间所写的文章,大多关于文学与戏剧。 我一向对批评家没有好感,因为这个行当里有太多人拿着文学理论的工具把作品大卸八块,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可读性,对作品...  

評分

从深夜到拂晓,读李静的批评随笔集《必须冒犯观众》,心里有震动。这本书按年份编排,收录了她从2003年至2013年十年之间所写的文章,大多关于文学与戏剧。 我一向对批评家没有好感,因为这个行当里有太多人拿着文学理论的工具把作品大卸八块,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可读性,对作品...  

評分

我没怎么好好看过王小波,最初读李静也是因为《必须冒犯观众》里五篇写王小波的纪念文,不过读完就直觉般感到很灵。具体来说,其中有两处很点到我。一是谈王小波小说中关于权力控制的主题,李静说“但王小波与其他作家的不同在于:后者多将权力本身描述为‘恐怖巨兽’,王小波...  

評分

本来是想当戏剧评论看的,发现其实是本个人文集的时候还略有失望。 但读着读着,感觉作者极为用心,仔细看了看目录,这本书是她近十多年几乎全部文字的结集,每年的产量不过数篇,如此精致打磨自己的文字,焉能不美,只是如今这样的作者太少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是王小波的真粉啊。敬佩。

评分

很棒

评分

“書評”通過豆娘的審核瞭,可都成啥樣瞭!摔…

评分

18.10.07 14N書評這部分重點不夠突齣,十有八九都會摘抄書中段落,囉嗦不夠凝練,也缺乏一針見血的痛點。名傢軼事,絮絮叨叨的倒是多瞭幾筆煙火氣。

评分

作者其實是一個挺像王小波的人,錶麵上看起來好像對很多事並不在意,其實內心愛和自己較真,因為過於重視思維的樂趣和錶達的自由而時有焦慮。我想也正因為她比較注重內在的修煉,她纔可以成為一個批評傢而非撕逼專傢,纔可以冷靜又真誠地談看法,謙虛溫和地冒犯讀者和觀眾,並寬容地接受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的現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