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之路

比较文学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葛桂录
出品人:
页数:372
译者:
出版时间:2014-5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4680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比较文学
  • 葛桂录
  • 理论
  • 文学理论
  • 比较文学
  • 文学研究
  • 跨文化
  • 文学理论
  • 文本分析
  • 世界文学
  • 文学史
  • 学术写作
  • 文化对话
  • 语言比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作者二十年多来研治比较文学的部分成果汇集,根据内容分为四编:第一编阐述了比较文学与文学交流的关系,展示了世界文学交流、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的历史脉络,并通过作家交游、外来接受、异域形象、海外汉学等研究案例,展现了中外文学交流研究的四种基本类型。第二编探讨了比较文学视野与精英化培养目标的关系,以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之道呈示了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从建设性的后现代精神看新世纪比较文学研究的启示与影响,并提出了以比较文学跨学科跨文化的立体思维视野,来洞察与修复人文教育七个黑洞对未来所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三编主要讨论比较文学的实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案例,同时反思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方法,呈示中外文学关系编年史研究方法的价值意义,并通过检讨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提倡”非理论的智慧”。第四编收入了一组关于中外文学经典重读与比较阐释的文章,并揭示了从思想史语境阐释文学经典的问题、路径与窗口,以期生发出更有学术生命力的研究成果。附录收有三篇文章涉及中国比较文学界长辈学者的提携与鼓励,以此纪念与祝颂中国比较文学的先行者,并感怀自己在研习比较文学的道路上向无知与偏执挑战的岁月。

作者简介

葛桂录,江苏泰州人,1967年12月生。先后毕业于扬州大学(文学学士,1987)、山东大学(文学硕士,1993)、南京大学(文学博士,2002)。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2002)、《他者的眼光:中英文学关系论稿》(2003)、《中英文学关系编年史》(2004)、《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合著,2005)、《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编年史》(合著,2005)、《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2007);出版的译著、教学类著述主要有《外国文学试题库与答案》(主编,1996)、《比较文学教程》(执行主编,2001)、《曼德维尔游记》(合译,2006)、《比较文学基础教程》(副主编,2007)。在《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一项,获得过省部级、市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六项以及校级教学科研奖多项,一篇论文获2004年度《外国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FLSPrize)。并曾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福建师范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目录信息

第一编 交流
第一章 比较文学与文学交流/3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交流的产物/3
二、世界文学交流史概观/l5
三、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史概览/38
第二章 文学交流研究的几种基本类型/64
一、作家交游——奥威尔与萧乾、叶公超交游考/64
二、外来接受——于赓虞的诗论观及其所受的域外影响/75
三、异域形象——唐代文学中的天竺僧形象/87
四、汉学研究——H.A.翟理斯:英国汉学史上总体观照中国文学的第一人/99
第二编 视野
第三章 比较文学视野的魅力与精英化培养目标/121
第四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之道/l29
第五章 建设性的后现代精神与新世纪比较文学研究/140
第六章 比较文学与教育的七个黑洞:人文教育缺少什么?/149
第三编 方法
第七章 比较文学实学研究方法的提倡及路径/l65
第八章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举隅/l82
第九章 思想史语境里的他者形象研究——关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方法的反思/212
第十章 中外文学关系编年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222
第十一章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关于西方理论批评方法的几个问题/236
第十二章 明智:非理论的智慧/255
第四编 经典阐释
第十三章 经典阅读札记二则:《俄狄浦斯王》与《项链》/267
第十四章 人类困境的基型——《公无渡河》与《创世纪·始祖犯罪》比较读解/273
第十五章 曹禺《雷雨》——回归到《雷雨·序》的意图揭示/281
第十六章 边缘对中心的解构——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新论/288
第十七章 人,究竟有多大能耐?——重读《老人与海》/295
第十八章 思想史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阐释——问题、路径与窗口/308
附录
一、比较文学发展问题对话/319
二、春蚕蜡炬写春秋——李万钧先生与比较文学/327
三、不熄的理想火焰——感怀刘献彪教授的精神之光/336
参考文献/339
代后记 向无知与偏执挑战——我的比较文学研习体会/35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其中提到的比文研究中的思想史路径很感兴趣。

评分

对其中提到的比文研究中的思想史路径很感兴趣。

评分

对其中提到的比文研究中的思想史路径很感兴趣。

评分

视野开阔,作为基础读物易于理解掌握,一个学术研究者的立场和态度。

评分

视野开阔,作为基础读物易于理解掌握,一个学术研究者的立场和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