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前的美洲大陆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凭借着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相关领域的最新发现,查尔斯·曼恩构建出了引人入胜的印第安帝国故事,热忱地阐明了美洲原住民文化远在欧洲探险者涉足新大陆之前很久,就已经发展出了高度复杂的文明。曼恩远离学术争论,摆脱内行术语,通过大发现的故事赋予科学以生命,他书中的主角都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和人口学家,他们运用所学解开一个个历史疑团,把学术发现清晰地呈献给读者。
查尔斯·C·曼恩是《大西洋月刊》、《科学》和《连线》杂志的撰稿人。他也为《财富》杂志、《纽约时报》、《史密森尼》、《名利场》、《华盛顿邮报》供过稿,还为HBO电视台的连续剧《法律与秩序》撰写过脚本。作为曾三次进入美国国家杂志奖决赛的作者,曼恩至今已被美国律师协会、美国物理研究会、阿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和兰南基金会授予过与写作相关的奖项。《1491》赢得了美国国家学院传播奖的年度最佳图书奖。他住在马萨诸塞州的阿姆赫斯特。
感谢中信出版社让我有机会翻译《1491》。感谢此书的策划编辑覃田甜、责任编辑王泱、责任编辑杜梁、营销编辑李娆等人的工作。 很多人或许认为,此书与我们、与中国、与当前的时代和它面临的问题没有多少相关性。我认为恰恰相反。就此,我在翻译和修改的漫长过程中做了很多笔记...
评分 评分得到听书: 首先,咱们说到美洲大陆在哥伦布到来之前,并不是一个荒凉原始、人烟稀少的地方。在15世纪时这里人口众多,远超同时期的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甚至是中国和印度的两倍。只是由于欧洲人的到来,带来了美洲人从未遭遇过、毫无免疫力的病毒,才使得美洲人口锐减。...
评分 评分印第安文明之所以被欧洲殖民者快速摧毁的根本性问题有二,其一没有钢铁,其二不会驯养牲畜,导致其生产力有限,交通闭塞,国家最高统治者统治规模有限,文明程度不高。作为孤立的文明并不能通过汲取其他文明的精华而迸发新的生机,而相对而言,欧洲人不仅有自己的精华,还吸收了伊斯兰文明的精华与中国人铁犁技术,大大增强了农业生产力,在这场文明的博弈中优势明显。
评分当闲书看很好,时间不够就只能跳着读了
评分印第安文明之所以被欧洲殖民者快速摧毁的根本性问题有二,其一没有钢铁,其二不会驯养牲畜,导致其生产力有限,交通闭塞,国家最高统治者统治规模有限,文明程度不高。作为孤立的文明并不能通过汲取其他文明的精华而迸发新的生机,而相对而言,欧洲人不仅有自己的精华,还吸收了伊斯兰文明的精华与中国人铁犁技术,大大增强了农业生产力,在这场文明的博弈中优势明显。
评分从墨西哥归来读到在秘鲁的路上,读它的时候,感觉遥远又神秘的美洲古大陆一点点变得清晰可辨又生动可爱起来,有时候读到掩卷而泣,有时候会激动得手舞足蹈,历史的美丽大抵如此。很久没看过这么优秀的历史著作了,作者三观之正、史料之翔实、引用之驳杂、观点之振聋发聩,都令我钦佩。面对失落的文明,人们有点像科幻电影的作者,用猎奇又带有偏见的上帝视角去审视,这部书把视角拉回地面上,尽可能多地展现不同观点,甚至是原住民自己的角度,让我们了解原来故事还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叙事宏大到人种、民族,也细微到土壤、细菌,给予所有观点平等的机会和尊重。更为难得的是,翻译得用心,阅读体验非常通畅。推荐给所有喜欢南美、想去南美看看的人!
评分有高晓松的微博推荐,常识方面的内容有所补充,很精彩,这本是有两点不足,1、封面极丑,内文设计极丑(主要是目录),中信的书大部分内容很不错,纸张也还行,封面就丑到家了,不是想了解大航海之前的美洲大陆,打死我也不会买这个书,2、文中“梅毒”“玉米”这部分的内容及其精彩,可是对于玛雅等原住民遗址的考古内容,我就呵呵了,可见,本书也是挑读者的,必定只能是长尾,而不能是大众,曼恩的《1493》我选择了台版,实在受不了中信难看的装帧了,吐槽完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